2016年的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不多,在2016年ASCO会议约5000项摘要中,关于淋巴瘤的摘要有90项(与PTCL相关有18项)。在我国2016 BOA会议上,有关方介绍的最好的淋巴瘤研究是:①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R)一线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后利妥昔单抗维持2年 vs 观察等待: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 II 期研究(摘要7503);②比较R-CHOP-14方案早期治疗DLBCL后用利妥昔单抗强化或观察等待的III期临床试验:一项来自HOVON-Nordic淋巴瘤研究组的研究(摘要7504);③PILLAR-2研究:一项随机双盲的 III 期临床研究评估加入依维莫司后治疗预后差DLBCL的疗效(摘要7506)。ASCO会议上的研究依然没有超出CD20单抗、CD52单抗联合化疗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模式。
对于那些CD20单抗治疗耐药、难治的淋巴瘤,下一步该怎么治疗?采取新一代的CD20单抗和新的化疗药物治疗。GADOLIN研究是新一代抗CD20单抗obinutuzumab+苯达莫司汀(GB)vs 苯达莫司汀(B)治疗利妥昔单抗难治惰性NHL的研究(Sehn LH, et al. 2015 ASCO LBA8502),GB后obinutuzumab维持治疗的方案与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相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临床意义和PFS(中位PFS: G-B组尚未达到 vs B组14.9月),321例滤泡型淋巴瘤(FL)治疗完成后GB组的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率显著高于B组(P<0.0001),治疗中期GB组早期MRD阴性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029)。

R-CHOP方案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金标准方案,R-CHOP治疗失败后怎么治疗?若不区分患者染色体、细胞层面的差异,单纯加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治疗复发难治DLBCL,患者未必获得更好的生存。PYRAMID研究入组190例初治非GCB DLBCL患者,比较R-CHOP vs VR-CHOP方案,2年OS没有统计学差异(Leonard JP, et al. 2015 ASH 811)。REMoDL-B研究入组初治DLBCL患者比较R-CHOP vs 硼替佐米联合R-CHOP的疗效,未观察到既往报道的组间差异与优势(Johnston PB, et al. 2015 ASH 813)。硼替佐米+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治疗初诊低度恶性淋巴瘤II期研究给我们启示,该方案的近期疗效有一定提高,但是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都升高,对于中国患者,硼替佐米+苯达莫司汀+CD20单抗的成本代价成倍增加,毒副反应增加,这条路未必走得通。
另一个途径是具有免疫调节及抗新血管生成作用的来那度胺治疗B细胞淋巴瘤。单药来那度胺的疗效有限。来那度胺联合CD20单抗二线治疗老年复发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者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转化DLBCL,总有效率一般不超过1/3。如果来那度胺+R-CHOP 一线治疗初治淋巴瘤,有效率成倍提高。所以,对于惰性、侵袭性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来那度胺+R-CHOP 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来那度胺+R-CHOP治疗高危滤泡型淋巴瘤(FL)的II期研究显示,该方案的CR/CRu达到74%,非血液学毒性(特别是皮肤毒性)显著增高(Herve Tilly et al. 2013ASH Abstract 248.)。

小结:准确的病理诊断是规范化治疗前提;免疫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将尝试进入“无化疗”的时代;我们应理性看待治愈、有效、生存质量和效价比的关系;追求改善生活质量的整体关怀;尽量减少患者以及照顾者的各种负担;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small and smart);应更加关注T细胞淋巴瘤的诊疗问题;看到并认识差距,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