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橙色雨丝 于 2017-6-20 16:27 编辑
自从传出某名人用了这个药之后,很多淋巴瘤病友都在翘首期盼苯达莫司汀上市。近日,CFDA把两个国产的盐酸苯达莫司汀注射液列入了优先审评目录,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有可能年底之前上市。但是,去年,甚至前年,我们都曾听到过年内即将上市的说法,包括很多临床医生都曾经坚信不疑的说这个药“马上”就会上市,结果是,猴年马月都过去了,依然还没有见到踪影。所以,建议病友们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那么,这个药真的这么值得期待吗?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苯达莫司汀在各种类型的淋巴瘤上几乎都有用武之地,但是作用比较显著的,还是在惰性淋巴瘤、慢淋以及套细胞淋巴瘤上。慢淋就不在这里说了,以后有机会的话另外探讨,这里只说以滤泡性淋巴瘤为代表的惰性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
大家可能都知道,苯达莫司汀实际上不是一个新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被东德的科学家搞出来了,但是一直不温不火。但是,前几年,德国的一项临床研究让这个老药焕发了青春,这项临床研究,就是所谓的StiL(Study Group indolent Lymphomas)研究,这是由德国的吉森大学(University of Giessen)牵头的一个惰性淋巴瘤研究小组主持的临床试验,目的是比较BR方案和R-CHOP方案在惰性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上的有效率。试验结果出来以后,让所有人吃了一惊,BR几乎完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随机比较了514 例初治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分别接受BR 或R-CHOP 方案治疗的情况。结果,使用BR 的患者的PFS 为69.5 个月,而使用R-CHOP 的患者的PFS 才31.2 个月,但是两组的OS 没有差异。
与R-CHOP相比,BR的皮疹发生率较高,但脱发、神经毒性和感染的发生率较低。R-CHOP组和BR组中度至重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的几率分别为69%和29%;R-CHOP组20%需要G-CSF治疗,而BR组只有4%。
缓解率更高,不良反应更小,这样抓眼球的数据当然逃不过药厂的注意,于是,国际上盐酸苯达莫司汀注射液(Treanda)的主要生产商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立即赞助了另一项临床研究,称为BRIGHT(Study of BR Compared With R-CVP or R-CHOP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Indolent Non-Hodgkin's Lymphoma or Mantle Cell Lymphoma)研究,在惰性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初治患者身上比较BR与R-CVP/R-CHOP的效果。
然而,BRIGHT研究的中期数据出来后,让大家略有些失望。虽然再次证明了BR相对于R-CVP/R-CHOP的非劣效性,但是差距似乎并没有StiL研究那么明显,一方面PF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套细胞淋巴瘤上,另一方面,无论是套细胞淋巴瘤还是惰性淋巴瘤,PFS的优势都没有能够转化为OS的优势。后来,参加BRIGHT研究的人员回过头去又重新分析了一下StiL的研究数据,发现了一些瑕疵,最明显的就是这项研究包含了Cross-over的条款,即在R-CHOP组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进展,可以转到BR组继续治疗,这原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可能研究者存在一些先入为主的主观想法,想当然的认为BR优于R-CHOP,于是有一部分患者在不完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提前的从R-CHOP组转到了BR组,于是,就造成了数据上的一些偏差。(这里的提示意义就是,千万不要将重大决策基于一两个临床研究的结果,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都可能造成与实际情况的偏离)
近日,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7年年会上,分别口头报告的StiL NHL1研究的9年和BRIGHT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再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第一,两项研究都未能发现BR和R-CVP/R-CHOP在OS上有区别,也就说大家不管最初用哪个方案治疗,5年以及9年后,总生存率是一样的,可谓殊途同归;第二,在BRIGHT研究中,BR方案的二次肿瘤发生率较高,但是,在StiL研究中,未发现BR和R-CHOP方案在二次肿瘤发生率上有差别。
有关数据大致如下,在BRIGHT研究中:
5年的PFS,BR是65.5%,R-CVP/R-CHOP是55.8%;单独比较惰性淋巴瘤,BR是70.3%,R-CVP/R-CHOP是62.0%;单独比较套细胞淋巴瘤,BR是39.7%,R-CVP/R-CHOP是14.2%。
5年的OS,BR是81.6%,R-CVP/R-CHOP是85%;单独比较惰性淋巴瘤,BR是86.1%,R-CVP/R-CHOP是98.1%;单独比较套细胞淋巴瘤,BR是59.4%,R-CVP/R-CHOP是62.6%。
在副作用方面,BR有较多的超敏反应、呕吐、眩晕和淋巴细胞减少;R-CVP/R-CHOP有较多的外周神经炎、脱发和中性粒减少。
二次肿瘤发生率,BR是19%,R-CVP/R-CHOP是11%。
结论:BR在PFS,EFS和DOR(缓解持续时间)上优于R-CVP/R-CHOP,但是在OS上两者没有区别,BR似乎与较高的二次肿瘤发生率相关。
在StiL NHL1研究中:
中位随访期117个月,TTNT(time to next treatment),即开始下次治疗的时间,BR尚未达到,R-CHOP是56个月;OS,BR是70.3%,R-CHOP是66.3%;二次肿瘤发生率BR和R-CHOP没有区别。另外,BR的患者未进行美罗华维持。
怎么来解读这些数据呢?美国人喜欢说的一句话是the jury is still out,就是说陪审团还没回来,guilty还是not guilty尚无定论。我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比较合适。目前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的说BR不劣于R-CHOP,但是还不敢说一定优于R-CHOP。目前国外的趋势是在惰性淋巴瘤中用BR取代R-CHOP作为一线首选方案,但R-CHOP仍是一线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存在大细胞转化趋势的滤泡性淋巴瘤上,还是用R-CHOP更让人放心。在套细胞淋巴瘤上,虽然BR优于R-CHOP,但实际上无论BR还是R-CHOP的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一般来说这两个方案仅限于不能耐受更强方案的患者。所以,BR还是R-CHOP,对于初治的惰性淋巴瘤患者来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能听说谁谁谁用了BR,你就一定要选BR,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但不管怎么说,苯达莫司汀一旦上市,会让几乎所有淋巴瘤患者都多了一个选项,无论是初治,还是复发,无论是侵袭性的,还是惰性的,无论是B细胞的,还是T细胞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对此高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