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376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北京协和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康复10-20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就诊医院北京协和
目前状态康复10-20年
最后登录2024-11-23
|
本帖最后由 橙色雨丝 于 2017-3-30 11:13 编辑
升白针,是一个经常让淋巴瘤病友纠结的问题。不打,有可能发生感染。比如说,如果粒细胞持续低于0.5超过7天,感染的风险几乎是100%,再比如,如果粒细胞低于0.2,那么真菌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真菌感染比一般的细菌感染要难缠得多,每天的医药费从几千块到两万块不等,而且还好的很慢。打,会有发热、骨痛等症状,一部分人几乎无法耐受。
纠结完打还是不打的问题,接下去又会遇到打长效升白针还是短效升白针的问题。这两种药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只不过前者穿了一件聚乙二醇的马甲。但是,请不要小看这件马甲。首先,这件马甲很贵,穿了以后价格几乎贵了十倍以上;其次,穿了这件马甲以后,G-CSF就变成缓释的药物了,可以在体内存留很长时间。简单的说,穿了马甲之前,升白针要天天打才能维持效果,穿了马甲之后,一个疗程只需打一次就行。
那么,除了价格和操作繁简程度上的区别之外,在临床实践中,两者之间有什么效果上的区别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很模糊。不过最近意大利人做的一项研究似乎提供了一些线索。这项研究比较了122例惰性淋巴瘤患者在接受BR方案治疗的过程中,分别采用短效和长效升白针防止发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效果。在短效组中,采用的方法是当患者粒细胞低于1的时候开始打升白针,最少连打三天;在长效组中,所有患者都在化疗后第四天打一次长效生白。结果是这样的:由于发热性粒细胞缺乏症而导致化疗时间调整或剂量调整的,短效组是11.5%,长效组是1.6%;因肺部感染而住院治疗的比例,短效组是8.1%,长效组是4.9%;包括骨痛在内的3度及以上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短效组是9.8%,长效组是11.5%。
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长效升白针确实比短效升白针的效果要好一些,这件马甲贵的有道理。当然,这个结论仍有待于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