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甲氨蝶呤
【药品名称】甲氨蝶呤 【作用机理】抗叶酸类抗肿瘤药,主要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而达到阻碍肿瘤细胞的合成,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繁殖。在淋巴瘤的治疗中主要用于中枢的鞘注预防和中枢侵犯时的化疗治疗。 【副作用】 1 胃肠道反应主要为口腔炎、口唇溃疡、咽炎、恶心、呕吐、胃炎及腹泻。 2 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对血小板亦有一定影响,严重时可出现全血下降、皮肤或内脏出血。 3 大量1次应用可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或药物性肝炎,小量持久应用可致肝硬变。 4 肾脏损害常见于高剂量时,出现血尿、蛋白尿、尿少、氮质血症、尿毒症等。 5 还有脱发、皮炎、色素沉着及药物性肺炎等,鞘内或头颈部动脉注射剂量过大时,可出现头痛、背痛、呕吐、发热及抽搐等症状。
使用甲氨蝶呤进行鞘注 1、什么是鞘注 全称鞘内注射化疗药物,俗称腰穿,是预防中枢侵犯的必要手段之一。 注意:鞘注后患者需去枕平躺6小时。平躺结束多补充水分,以平衡颅压,缓解可能出现的头晕头痛等不适。 2、何时需要进行鞘注 有中枢侵犯风险的淋巴瘤患者需要进行鞘注预防,一部分是高侵袭性淋巴瘤,如伯基特和母细胞淋巴瘤;另一部分是特殊部位受累存在高危风险,如 睾丸、硬膜外、副鼻窦、骨髓、 乳腺、肾上腺等部位。 3、如何进行鞘注 目前主流的措施是三联药物鞘内注射,即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地塞米松(DXM)。 4、鞘注次数 根据中枢侵犯风险决定鞘注次数,中枢侵犯风险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每次化疗期间均进行鞘注预防。
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进行化疗 1、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适应症 适用于颅内原发或受累的淋巴瘤的化疗治疗。 2、化疗注意事项 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需要检测血药浓度,并适时肌注甲叶酸钙进行解毒。通常为静脉滴注甲氨蝶呤24小时,结束12小时开始解毒。 另甲氨蝶呤易造成口腔炎症,建议提前配以漱口水进行口腔预防。 3、其他可突破颅脑屏障的药物 因为有颅脑屏障的存在,只有一小部分药物能突破颅脑屏障进入颅内进行有效的治疗。除了甲氨蝶呤外,其他可突破颅脑屏障的药物还有:替尼泊苷、卡莫司汀、替莫唑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