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代问诊于2025年3月30日 北京协和医院 张薇 门诊
病史摘要 患者是一位26岁原发纵隔的女性,治疗中进展,需要主任判断病情及后续治疗方案的指导。 2024年11月,开始频繁咳嗽。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但咳嗽迟迟不见好转。在家人催促下,她前往医院检查,却没想到命运给了她沉重一击——PET/CT显示她的右前纵隔有一个巨大的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0×9.0×8.1厘米,糖代谢异常增高。12月10日,病理报告确诊她患上了“原发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MBCL)”
初次治疗:化疗后严重的副作用 确诊后,很快开始了化疗。2024年12月20日,她接受了第一次R-CDOP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激素)。化疗的副作用让她痛苦不堪:高烧、剧烈呕吐、食欲全无,甚至因低钾晕倒在高铁上。但她用顽强的毅力坚持着,因为她知道,这是生命的希望。
中期调整:治疗中进展
前两次化疗后,CT显示肿瘤略有缩小,但效果并不显著。2025年1月10日,医生调整方案,在第三次化疗中加入了PD-1抑制剂(百泽安)。起初,病情似乎有了转机:四疗后的PET显示肿瘤体积缩小,糖代谢降低。然而,五疗后的检查却让人揪心——肿块再次增大,尺寸达到8.6×4.7厘米,并伴有坏死区。病魔似乎在嘲笑她的努力。
疑问 治疗效果不佳,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治疗中包块出现反弹,这是因为化疗强度不够吗?还是出现了原发耐药?主治建议6疗7疗使用pd1+GVD方案,是否可取?增强核磁报告里提到内见无强化坏死区,肿块增大是不是因为坏死区导致的假性增大?下一步的治疗该如何选择,CD30(20%散在+)用bv的获益是否够大,是CART?是移植?
答复 面对疾病的反弹,张薇主任了解了全程病情 根据资料看,患者年轻女性 明确诊断PMBCL 因为骨髓可疑受累,分为IV期,意见如下:
1.诱导治疗相对强度较轻,R-DA-EPOCH或者R-BV-PD1抑制剂联合CHP比较好;
2.患者三程疗效不佳联合了PD1抑制剂,但目前疾病进展,虽然肿物有坏死,但并不能评估为CR;
3..建议CART用超分割放疗桥接;
4..高罗华很可能难以进入肿瘤,用高罗华也只能作为CART的桥接。
如需代问诊张薇主任,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