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单形性亲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以下简称MEITL)是一种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原先被被称为Ⅱ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但是基于其独特的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特征,目前在WHO HAEM5和ICC分类系统中都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
流行病学: 1)欧美国家罕见,而在亚洲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几乎都是这个类型,大约占全部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1.9%; 2)男女比例约2: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患者中位年龄大于60岁。
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呈急性表现,症状包括肠穿孔、腹痛、体重减轻、腹泻、肠梗阻、出血等; 2)发病部位以小肠为主,通常广泛累及肠道,胃或大肠也可发病,可侵犯相邻淋巴结,远端器官侵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侵犯也有报道; 3)多数患者有乳酸脱氢酶升高和低蛋白血症。
细胞起源: 起源于上皮内T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大部分是γδT细胞,少部分是αβT细胞。IELs主要在黏膜免疫中发挥免疫监视作用和介导细胞免疫。
病理学: 1) 病变附近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肿瘤区域缺乏炎症性的背景,坏死不常见; 2) 肿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异型性不明显,具有亲上皮性,体积小到中等; 3) 肿瘤细胞表达CD3,CD8,CD56和细胞毒性分子TIA-1,不表达CD5,大约有20%的病例异常表达B细胞标记物CD20; 4) 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BER+),间变大细胞淋巴瘤(CD30+),肠道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以及胃肠道惰性T细胞增殖性疾病(增殖指数Ki67低)。
遗传学: 1) TCR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90%); 2) 常见基因突变:SETD2、MYC、STAT5B、JAK3、TP53等。
病程: 1) 肿瘤呈现侵袭性的临床过程,目前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为辅; 2) 术后未做化疗的患者,多数在一个月内死亡,采用常规化疗的患者,根据欧洲一项回顾性研究(1),中位总生存期约7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和15%,复发患者全部死亡; 3) 有证据(2)(3)显示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预后。
几点思考: 1) 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多个亚型,不同亚型之间,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相差很大。MEITL作为一个非常罕见的亚型,在原发肠道淋巴瘤中只占不到1%,很难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治疗进展非常缓慢,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够形成具有共识的治疗策略; 2) 美国NCCN指南 T细胞淋巴瘤2025年第1版中指出,由于MEITL是最近才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疾病实体,其最佳治疗尚未明确,但是,与其它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样,目前指南仍对初诊患者推荐以CHOP样方案为基础的化疗; 3) 相关研究显示,MEITL患者普遍的对CHOP样方案耐药,因此有人建议参考欧洲ESMO指南,一线治疗采用非CHOP样方案,例如ICE或IVAC方案,化疗敏感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韩国所做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4)也显示,非CHOP样方案的完全缓解率高于CHOP方案(71%对37%,p=0.095),但差距不显著; 4) 由于年龄、体能状态、化疗敏感性等原因,只有很少数的患者可以顺利过渡到移植阶段,而复发患者,无论移植与否,再无有效治疗手段,无一例外会出现死亡; 5) MEITL治疗的难点,并不仅限于化疗耐药。超过一半的MEITL患者,因肠道梗阻或穿孔而确诊,其中约40%被迫接受紧急手术,而多数情况下,确诊时疾病已经处于散播期,很多患者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和体能状态不佳,无法开展化疗或对化疗耐受性不好,少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再次出现急性梗阻或肠穿孔,不得已再做急诊手术,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例如急腹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是这类患者的常见死因。因此,对于MEITL,多学科协作非常重要,需要高度重视肠道护理,这是确保患者可以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关于肠道护理要点参见附录); 6) 外周T细胞淋巴瘤当中,大约1/3的患者原发耐药,而在MEITL患者中,原发耐药的比例远高于1/3,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化疗耐药的原因有待更深入的研究阐明。目前来看,MEITL普遍存在的SETD2基因的改变(缺失或突变)可能是主要原因,多项研究显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的失活,使得DNA错配识别和修复通路中产生缺陷,从而导致对引起DNA损伤的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这一点在急性白血病和肝脾T细胞淋巴瘤中都得到证明,而后者,与MEITL在遗传学方面非常相似,大约1/4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SETD2突变。另外,TP53突变可能也是化疗耐药的另一个原因,相关研究显示TP53突变是MEIT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7) 因此,MEITL的治疗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由表观遗传学异常所带来的耐药性,或许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药物(HMA,HDACi)来逆转;针对SETD2突变,还处于开发阶段的WEE1抑制剂应该将MEITL纳入临床研究之中;JAK/STAT信号通路的异常,用JAK抑制剂可能会有一定效果;肿瘤细胞拒绝凋亡或许与Bcl-2表达和依赖性相关,维奈托克作为一个成熟的Bcl-2抑制剂,也可以进行尝试;由于MEITL较为一致性的表达CD7,因此以CD7为靶点的CAR-T可用于减瘤和桥接;鉴于异基因移植具有明确的GVL作用和治愈潜力,与上述新药序贯或者联合使用,或可显著改善这种非常难治的淋巴瘤的预后; 8) 综上所述,目前,参加临床试验可能是新确诊MEITL患者的最佳选择,因为现有的所有治疗手段都不能够令人满意。
附录:关于MEITL治疗期间减少消化道不良事件的建议(由北京陆道培医院薛松提供): 住院治疗期间(总的原则为尽量减少肠道负担) 1)如病变部位位于十二指肠或者近端空肠,肿块较大或者肠腔狭窄明显,即使无症状,也建议严格禁食水,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预防性置入胃管及胃肠减压,减轻消化道张力及负担,降低穿孔风险。如果已经出现明显梗阻表现,腹痛腹胀明显,按前述意见处理,同时予以奥曲肽或其类似物持续泵入。 2)如病变部位位于十二指肠,如有可能,建议置入空肠管,可经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 3)如病变位于远端空肠、回肠或结肠,可严格执行流质饮食,或置入胃管,持续匀速泵入肠内营养制剂,起始速度30ml/h,逐渐加量至可满足能量需求为止。如肠内营养期间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不管有无排便排气,建议立即进行胃肠减压,严格禁食。 4)治疗期间只要评估腹围增长,就立刻禁食及进行胃肠减压。 5)肠内营养制剂可选择安素、能全素、康全甘、百普力等均可。 6)慎用或禁用止泻药物。
院外期间 1、做好患者教育,严禁暴饮暴食,建议患者严格流食,少食多餐。 2、日常监测腹围,如有明显增长,即使就诊。 3、时刻关注腹部症状,如有不适,即使就诊处理。
参考文献: (1)Veloza L, et al.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 comprises morphologic and genomic heterogeneity impacting outcome. Haematologica 2023;108(1):181-195; (2)Phillips, et al. High-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enteropathy-associated and other aggressive T-cell lymphomas: a UK NCRI/Cancer Research UK Phase II Study. Bone Marrow Transplant 54, 465–468 (2019). (3)Min GJ, et 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improve prognosis in aggressive 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 Front Oncol. 2024 Nov 21;14:1388623. (4)J.H. Yi, et al.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monomorphic epitheliotropic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 Ann. Hematol. (2019)
参考病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