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33|回复: 0

【淋巴瘤大讲堂】免疫化疗副反应都有啥?专家教你应对!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33

主题

1377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2-18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免疫化疗是淋巴瘤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药物和免疫相关的一些药物,像弥漫大B治疗中用到的利妥昔单抗、维泊妥珠单抗、双抗等都属于免疫药物,这些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让对人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本期淋巴瘤大讲堂,由北京卫联健康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慢病健康科普传播工程,弥雾有光-血液淋巴瘤患者教育项目,邀请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向茜茜教授,为大家全面讲解免疫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办法以便减轻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的毒性和风险。

视频讲解更精彩,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Q1 输注反应

输注反应一般在免疫类药物如利妥昔单抗、双特异性抗体,以及部分易引发过敏反应的化疗药物首次使用时发生,之后的使用发生率会降低。主要由于药物输入的速度过快、预处理措施不足引发。输注反应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发热、寒颤、皮疹,瘙痒,头痛,疲乏,恶心,呕吐、喉头水肿,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低血压及心率异常等,多发生在开始输注的15分钟至2小时内,反应轻重强烈因人而异,不仅和肿瘤负荷有关,还和病种类型相关,临床发现,慢淋转化的弥漫大B或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生输注反应的概率要高于DLBCL患者。

为减轻输注反应,首次输注时,采取低速给药输注若半小时内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每半小时调整一次输注速度。若发生输注反应,患者应立即报告医生或护士,停止输注,用生理盐水继续补液,对于轻微发热患者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菲纳根、地塞米松等,以缓解其症状。若输注后出现低氧、缺氧或发热、寒颤等难以控制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并送检血液标本进行培养,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细菌污染引起的叠加反应。

Q2 感染

淋巴系统本身是人体很重要的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就给了感染可乘之机,淋巴瘤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对淋巴细胞也会造成很强的杀伤,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重创,导致感染更容易发生。

感染常发生在口鼻、肠道、肛门等人体的门户部位。常见的感染有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疱疹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等。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在气候潮湿的南方,身体虚弱、长期卧床的患者,还要警惕感染真菌性肺炎等。

为了有效预防感染,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确保淋巴系统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修复。同时,加强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在外食用不洁食物,少吃或不吃外卖,特别是在春夏季节,食物容易变质腐败。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减少肠道感染的风险。

及时应对天气变化  在天气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要应及时保暖,避免受凉引起感染。同时,避免去人多、密闭的场所,如菜市场、商场、KTV和电影院等,若避免不了,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减少感染风险。

做好定期随访  遵医嘱定期去查血,监测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一旦发现数量降低,应及时使用升血因子,恢复细胞数量,以防感染。

Q3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是中老年患者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值得注意的是,间质性肺炎的发热多表现为反复低热,症状较为隐匿。当患者出现上述表现时,要及时就医准确评估治疗。

间质性肺炎大部分与病毒感染有关,化疗药物,如福达拉宾、环磷酰胺、博莱霉素以及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也会增加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此外,长期吸烟的中老年男性患者,可能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基础疾病,同样容易诱发间质性肺炎。

一旦确诊为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或急性肺损伤,应立即暂停化疗,并给予激素治疗、吸氧等支持性治疗。若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也要同步进行抗感染治疗。

Q4 乙肝病毒再激活

我国是乙肝大国,很多淋巴瘤患者同时合并乙肝,甚至有患者还伴有丙肝,乙肝病毒的再激活是淋巴瘤治疗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淋巴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激素类药物,单抗等都有可能使乙肝病毒再激活。

为了准确发现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仅仅依赖肝功能检查是不行的,要做专门的乙肝五项或六项检查。一旦乙肝病毒再激活,不仅在治疗时不能使用靶向药,严重时还会出现肝功能衰竭,影响患者的生存和愈后。因此,对于乙肝表面抗原或核心抗体阳性的患者,应预防性地进行抗病毒治疗,将乙肝病毒DNA降至一定水平以下,才能使用CD20单抗类药物,若没有降至安全水平以下,应以化疗为主,同时抗乙肝治疗。

化疗结束后,抗乙肝药物也不能立即停用,若停药,可能会导致爆发性肝炎和急性肝功能衰竭,临床中就遇到过这样的病例。因此,对于乙肝患者,无论小三阳还是大三阳,只要表面抗原阳性,都需要进行预防性抗乙肝治疗。推荐在淋巴瘤治疗结束后,抗乙肝治疗至少持续一年,再根据乙肝病毒DNA、表面抗原及肝功能情况,综合评估是否停药。

Q5 肿瘤溶解综合征

肿瘤溶解综合征,简单说就是三高一低,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是一种由肿瘤细胞快速溶解导致代谢产物迅速释放入血,进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主要在肾脏和心脏方面)的并发症。

肿瘤溶解综合征容易发生的群体和因素主要有:

1、对化疗药物过度敏感的患者,可能小剂量药物就会引发肿瘤溶解。

2、肿瘤包块大、晚期广泛侵犯并累及骨髓的患者

3、化疗药物剂量过大,肿瘤迅速被破坏,也容易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

4、患者自身情况,尤其是肿瘤负荷大的患者,由于饮水不足、排尿量减少,导致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特别是高尿酸、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代谢功能受损,更易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

肿瘤溶解综合征症状严重的患者,如高钾血症引发的心脏骤停或肾衰患者,需立即进行透析治疗。症状较轻的患者,则采取水化疗法,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包括饮水和输液)达到2000毫升以上,同时采取碱化尿液,降低尿酸、补钙等对症治疗,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对于易发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患者,要摄入充足水分,同时观察排尿量、尿液颜色及身体是否肿胀等。采取低钾、低磷、低嘌呤的饮食,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Q6 ADC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常见药物,如维泊妥珠单抗,在ADC药物输注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只是输注反应发生率较单抗类药物较低,患者也会发生发热、寒颤、潮红、低血压和皮疹等过敏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ADC药物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能出现触觉减退、手足麻木、疼痛、烧灼感,还有走路时如踩棉花。为避免加重周围神经毒性,在使用ADC药物时,一般会避免同时使用长春新碱或长春地辛等药物。

ADC药物还可能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在出院后需每周两次血常规检查,一旦发现血细胞减少,应及时注射细胞生长因子,并告知医生血细胞减少的情况,以便医生调整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剂量。

此外,感染也是ADC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预防措施与前面提到的感染预防相同。ADC药物如BV和pola的肝脏毒性发生率并不高,当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发生率可能会增高。

Q7 T细胞免疫疗法常见不良反应

T细胞免疫疗法,主要包括CAR-T和双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主要包括发热、血压下降及多器官功能受损(如肾损伤)。

燃瘤反应,有些类型的肿瘤,治疗后可能因肿瘤负荷迅速减少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因子介导的反应,如套细胞淋巴瘤、慢淋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神经毒性,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志障碍、精神错乱等。

此外还可能引发感染、血象异常(如血细胞减少)、肿瘤溶解综合征等风险。

最后,专家温馨提醒您

免疫化疗的副作用不可避免,在接受治疗时,应充分了解并正确认知不良反应,不可随意停药。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与主治医师保持密切沟通。选择有经验的血液科专科医院或专科中心接受治疗,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尽量降低治疗风险。

专家介绍

e81f61d2218701e4b09876ff5892a999.png
向茜茜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委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青年工作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套细胞淋巴瘤工作组委员
  • 重庆市医学会血液专委会骨髓瘤学组委员
  •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淋巴肿瘤专委会常委
  •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临床试验专委会常委
  • 长期从事淋巴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肿瘤心脏病学及肿瘤相关血栓防治

END
整理:悠然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