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700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病理报告
- 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 目前状态
- 康复0-1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0-1年
最后登录2025-4-29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化疗已成为许多癌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内的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白细胞数量的下降。为了提升白细胞数量,很多患者会选择使用升白针。但打升白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化疗后马上打升白针或是打升白针后马上化疗,为什么都不可行?那么,升白针和化疗需要间隔多长时间?
预防性使用升白针与治疗性使用升白针的区别是什么?
打升白针还需要注意什么?
1
升白针和化疗需要间隔多长时间?
化疗后,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会下降,白细胞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为了提升白细胞数量,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升白针。但是,化疗和升白针之间需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效果,同时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短效升白针与化疗的间隔时间
短效升白针(如吉粒芬、瑞白、惠尔血等)在注射后24小时内,骨髓中的成熟中性粒细胞会开始释放入血,形成第一高峰。然而,这些通过升白针产生的中性粒细胞功能相对不够成熟,如果立即进行化疗,这些中性粒细胞可能不足以抵抗继发感染,同时还会加重化疗对骨髓储备功能的损伤,增加骨髓抑制的风险。因此,一般建议打完短效升白针后24-48小时再进行化疗。
长效升白针与化疗的间隔时间
长效升白针则需要与下一周期的化疗间隔至少12天。这是因为长效升白针的作用时间较长,能够持续刺激骨髓产生中性粒细胞。如果立即进行化疗,可能会破坏升白针刺激产生的中性粒细胞,对骨髓储备功能产生损伤。一般来说,打完化疗后24小时才能打长效升白针。
患者切不可为了方便而随意调整化疗和升白针的使用时间。虽然这样可以节省住院时间、避免反复往返医院,但可能会对骨髓储备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2
预防性使用升白针与治疗性使用升白针的区别是什么?
预防性使用
预防性升白针主要用于预防化疗后白细胞数量下降过多而引发的感染等并发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等因素来评估是否需要使用预防性升白针。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接受高风险或根治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而二级预防则是在前一个化疗周期中患者发生FN(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或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时,下一个化疗周期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升白针。
治疗性使用
治疗性升白针主要用于治疗因白细胞数量过低而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当患者出现FN症状并存在感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时,医生会考虑使用治疗性升白针。
但是,对于化疗后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无发热的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治疗性升白针,因为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自限性,当体内的化疗药物经代谢消除暴露后,中性粒细胞会逐渐恢复。
3
打升白针还需要注意什么?
除了上述的间隔时间和使用方式外,打升白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监测血常规:化疗期间,患者应每周复查1~2次血常规,检测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水平,准确评估患者粒细胞减少风险程度。
自行测量体温:化疗后第7天~第14天,患者应自行测量体温。如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症状,需在当地门诊或入院进行升白治疗。
注意副反应:升白针可能会引起一些副反应,如骨痛、过敏反应等。对于骨痛,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对于过敏反应,一般不需要常规抗过敏治疗;若出现Sweet综合征等严重副反应,则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皮质激素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