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们通常认为:在治疗癌症时,单靠西医过于英雄主义,往往会损害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而单靠中医则过于缓慢。因此,大多数中国癌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试图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所以中医特别讲究“扶正”:即在抗癌的同时,保护身体的正气也很重要(这种对人体正气或正气的支持称为“扶正培本”)
但是对于淋巴瘤患者而言,中药的有效性至少在现阶段还需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里我们从几个问题出发:
- 1、外国人几乎不使用中草药调理或治疗,那么外国人的疗效更差么?
从数据上看:从2006年到2016年,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升高56.57%,死亡率升高10.86%;美国非霍奇金发病率每年平均下降0.9%(2010-2019),死亡率每年平均下降2.2%(2011-2020);当然这和医疗水平、人种差异、新药的应用等众多因素有关,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至少中草药治疗淋巴瘤证据不充分
我们必需承认,中医讲究长期主义,这也导致了很多中医的治疗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展现效果,这也导致很多打着中医名号的“江湖骗子”非常多(举个例子:你吃感冒药可能两天不好,你就知道没用,要换个药换个医院看看,但是应该没有哪个中医会和你说:服药两天立竿见影),这就需要大家擦亮双眼甄别。至少就医时:问问他淋巴瘤分型有啥?我这个属于侵袭性还是非侵袭性?
身边有多例:观察期间中药调理(注意还是调理,并不是说治疗淋巴瘤)导致反而刺激了淋巴结的增大(中药一停,淋巴结不再长大);也有治疗期间想着调理一下身体,结果吃出了药物性肝损伤(中医也一定认可:是药三分毒),极大影响了治疗节奏。同时根据《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指南指出:传统中药、天然药均会导致肝损伤。
很多人在观察期间淋巴结可能出现了“局部缓解”,于是就归功于“中药有效”,但是实际上以滤泡性淋巴瘤为例,观察期间出现“缩小”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吃不吃中药的人都可能会出现),同时绝大部份患者在确诊淋巴瘤后都会或多或少改变生活作息习惯,人体的免疫力才是最好的“药”
(相关的文献非常少,这里只列举几篇可考的文献) 5.1:《中华肿瘤杂志》(1998年期刊):报道治疗中期恶性淋巴瘤27例。本研究中,27例患者均根据个人情况,在化疗的同时内服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研究中的 14 名患者被归类为气滞痰结型;三者呈现气滞血瘀之证;六呈现气阴双虚格局;四者呈现气血双亏的格局。研究结束时,13名患者被判断为完全缓解;六例出现部分缓解的迹象。因此,该治疗方案的总体有效率据说为70.37% 5.2:《中医杂志》(1981年刊):以滋阴为主结合化疗、放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1)肺胃阴虚;2)五种不同方剂,个性化加减。2)心阴虚;3)肝胃阴虚;4)湿热壅中(即恶心、呕吐);和/或5)肠道结合和充盈(即便秘)。一年生存率为80%(32/40)
5.3《山东中医药杂志》:采用中药结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30例。所用的证法包括:1)痰湿瘀阻;2)脾胃虚弱,气滞血瘀;3)气阴双虚;4)热毒充血旺盛;5)气血双耗。研究结束时,10例被判定为完全缓解(30%);18 例被认为部分缓解
5.4:2023年有一一例文献报道:由于无法耐受强化治疗,患者决定改用中医干预。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给他开了经典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加 夏枯草为主的方剂。经过2个月的中草药干预后,患者感觉右侧腹股沟包块消失。影像学随访显示无残留肿块,也未见淋巴结肿大。中药治疗期间,其依从性和耐受性保持良好,未出现不良反应。随后的影像学监测没有发现淋巴瘤复发的证据。他的定期血液检查表明患者的血细胞计数正常且稳定;未发现与中草药相关的血液毒性、肝毒性或肾毒性。截至2020年的随访发现,他在诊断后8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过着良好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