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6
- 您的身份
- 家属
- 病理报告
- 弥漫大b细胞(生发中心起源)
- 目前状态
- 治疗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弥漫大b细胞(生发中心起源)
目前状态治疗中
最后登录2024-11-12
|
CR也就是完全缓解,指的是疾病经过治疗症状和病灶完全消失,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这里的疾病一般指恶性肿瘤,这里的治疗一般指的是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良性疾病有其他的评价体系。评价CR的常用手段有超声、CT、磁共振、派特、病理等。CT是最常用检查手段,层厚一般为1.25mm,可以比较精确的判断肿瘤的大小和形态。磁共振对颅内、椎管内病灶以及稍大一些的淋巴结结构有独特的优势。派特CT集CT和派特的优势于一体,不但可以精确判断肿瘤的大小、形态,还可以通过测量病灶对注射药物的摄取值来判断肿瘤的代谢状态,派特CT对肿瘤的判断增加了“代谢”这一纬度,除了价高和辐射损伤,其优势不言而喻,因而派特CT又称功能成像,派特CT给出的CR又叫CMR,也就是代谢完全缓解。 如果通过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之后,再把病灶完全切除,在切除的手术标本里找不到存活的肿瘤细胞,这种状态叫PCR,也就是病理完全缓解。这里再补充一点,派特CT和磁共振一般层厚为3.75mm,也就是说3.75mm以下的病灶可能被漏掉,从这个纬度来说,派特CT和磁共振可能尚不如CT。在我们正常的身体里,在体内的各个部位通常也会有一些正常的淋巴结,通过CT、磁共振检查发现的淋巴结,如果其短径小于1cm,通常可能不被认为有问题。肿瘤病人最爱CR,更希望通过治疗达到完全理想化状态的CR,但仍会有一些病友通过治疗后体内仍有残存病灶,这些病灶如果通过检查证实没有存活肿瘤细胞或者代谢值很低,或者通过长时间观察病灶稳定或退缩,也应该视为CR,不必过于紧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