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问诊于2022年10月10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克晓燕 门诊
病史 男性,57岁 2022.7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不适,为脐周持续性钝痛,程度隐痛, 7.13结肠镜:回肠末端见大小约2.5*2.0cm隆起性肿物,表面糜烂,病理示慢性炎症伴少量异型细胞;升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共可见5枚大小约0.5*0.5cm-1.0*0.6cm息肉样隆起。 2022.7.20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大便潜血阳性,复查肠镜在回盲瓣5cm处见隆起性肿物;7.25行腹腔镜下末端回肠及回盲部切除术+回结肠断端吻合术,术后自诉饮食正常,未再伴有腹痛,无腹胀,大便恢复正常。 2022.8.4病理诊断:(回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OS, 非生发中心起源;阑尾未见肿瘤累及,示慢性炎症改变;末端回肠淋巴结未见肿瘤累及。免疫组化:Bcl-2(+70%),Bcl-6(+60%),C-myc(+70%),CD10(-),CD3(-),CD20(+),CD30(-),CD5(-),CyclinD1(-),Ki-67(+80%),MUM-1(+),P53(+90%),EBER(-)。FISH:C-MYC、BCL-2、BCL-6基因阴性。诊断为双表达,IE期A组,aaIPI评分1分。 2022.8.18行PET-CT:肛管部位代谢增高(SUVmax8.1),考虑炎性;颈部(长径约1.3cm,SUVmax4.0)及双腹股沟(长径约2.0cm)淋巴结代谢稍增高,考虑炎性;右侧上颌窦少许炎症;右肺上叶黍粒灶;肝右叶钙化灶;胆囊结石;双肩关节炎征象。 2022.9.10予以第1周期R-CHOP方案(美罗华700mg d0+长春新碱2mg d1+表柔比星135mg d1+环磷酰胺1.45g d1+泼尼松40mg)治疗,化疗结束1周后出现疹子,出现后1周疹子消失。 2022.9.14查血示:尿酸516.13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1.12 U/L,白蛋白41.43 g/L,乳酸脱氢酶183.48 U/L,β2-微球蛋白2.77 mg/L,白细胞8.42 G/L,血红蛋白142 g/L,血小板191 G/L,血沉、血脂、血凝常规、肾功正常。免疫球蛋白IgA 4.59 g/L,免疫球蛋白IgM 3.22 g/L,免疫球蛋白IgG 13.1 g/L,铁蛋白8.03 ng/ml。主治考虑患者铁蛋白低,便潜血阴性,存在缺铁性贫血,考虑既往肿瘤造成的缺铁性贫血,给予对症补铁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0.113 COI,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予恩替卡韦进行病毒预防。 2022.9.14增强CT:双肺可见小结节影,大者径约3mm;双肺门及纵隔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心脏不大,主动脉见钙化影;回盲部术后,局部管壁见线样高密度影,吻合口未见增厚,未见异常强化影;胆囊底见结节影,径约5mm,呈轻度强化;腹盆腔见少许积液征象;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心脏超声未见异常。骨髓及流式细胞学未见淋巴瘤细胞浸润。 2022.9.15二院病理会诊:(末端回肠及回盲部)考虑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non-GCB型)。免疫组化:CD20(+),CD3(-),CD5(-),CD56(NK-1)(-),CgA(-),CK(-),Ki-67(+90%),Syn(-),Bcl-2(+90%),Bcl-6(+95%),CD10(-),CD30(-),CyclinD1(-),MUM-1(+),P53(突变型表达),C-myc(+80%),EBER(-)。 2022.9.30北京高子芬病理会诊:(回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非生发中心起源(Hans模型) ,双重表达淋巴瘤;送检阑尾及淋巴结未见明显肿瘤。原单位免疫组化:Bcl-2(80%+),Bcl-6(+),CD3(-),CD5(-),CD10(-),CD20(90%+),CD30(-),C-myc(60%+),CyclinD1(-),Ki67(80%+),MUM1(+),P53(90%+),EBER(-)。本单位免疫组化:CD19(90%+),CD22(90%+),PAX5(+),CD38(-)。 2022.10.6予以第2周期R-CHOP方案治疗。
疑问 1、根据患者的病理会诊结果,请问主任是否需要加做二代测序查看不良预后因素? 2、针对双表达淋巴瘤,目前的治疗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者方案?或有无必要加用其它靶向药物?建议几疗后再行评估?因只有单部位病灶,建议做什么检查评估效果?PET-CT是否需要做?已经切除病灶的情况下如何判断疗效? 3、若效果佳,建议一共做几周期治疗?结疗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等?怎样可以有效防止复发? 4、此患者有哪些不良预后因素?
答复 1、患者病理P53蛋白高表达,如经济条件允许,建议行二代测序,了解基因突变情况。 2、测序结果出来后,外周血ctDNA检测,如有阳性,可作为监测指标。 3、患者BCL-2>70%,MYC60-80%,(双表达)Ki-6780%,P53蛋白高表达、结外病变、均为不良指标,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至少调高2-3周期R-EPOCH,并根据测序结果决定是否加靶向药,并加脑脊液检查及中枢预防。 4、患者临床I期、病灶已切除,经济条件允许,3疗前、结疗后复查 PET排除其他部位再出新病灶。条件有限,则结疗后PET,作为基线;2疗后及结疗时同时复查肠镜。 5、I期化疗一般4周期,但患者为双表达、且BCL-2、myc、Ki-67高表达可结合测序结果决定周期数,建议适当增加化疗周期数至6周期 6、目前结疗后对III-IV期、高危、缓解较晚等病人进行维持治疗,多用R或R2维持1-2年,患者I期且病灶已切除,如ctDNA检测阴性,维持治疗的获益较难判断。可根据测序结果综合判断。结合患者不良预后因素,结疗后可来那度胺维持一段时间,协助中枢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