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779|回复: 0

男性,50岁,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复发后病例分析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51

主题

766

帖子

2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1-6

一生平安

发表于 2023-3-14 17: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代问诊2022年9月11日 北京301医院 杨清明 门诊
病史
男性,50岁
2016年9月29日在人民医院体检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当时患者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B超提示淋巴瘤?;当地医院行左颈淋巴结活检术。
2016年10月11日经北京友谊医院周小鸽教授会诊:(左颈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免疫组化:CD15(+),CD20(个别+),CD3(-),CD30(+),MUM-1(+),PAX5(+),OTC-2(+),EBER(-)。
2016年10月17肿瘤医院PET-CT:  左侧颈深链、颌下、颈后三角、双侧锁骨上、纵膈1L区、左侧气管食管沟多个肿大淋巴结,伴代谢增高(大者短径约3.2cm,SUV
max12.1),可符合淋巴瘤侵犯;左侧腋窝小淋巴结,伴轻度代谢活性(SUVmax1.4);左侧颈部皮下代谢增高灶(SUVmax2.9),淋巴瘤侵犯,与炎性病变待鉴别;鼻咽(SUVmax3.1)、口咽(SUVmax4.2)代谢增高,生理性摄取较淋巴瘤侵犯可能性大。确诊为IIA期。
2016年10月19年至2017年2月8日在肿瘤医院进行4周期ABVD方案(吡喃阿霉素50mg+博来霉素15mg+长春地辛6mg+达卡巴嗪750mg)治疗,其中2疗后PET-CT疗效评估为3分(最大短径约1.3cm,SUVmax2.5)。
2017年3月9日(4疗后)肿瘤医院PET-CT: 左侧颈深链、颌下、颈后三角、左侧锁骨上区、左侧气管食管沟多个淋巴结,部分较前缩小,伴代谢轻度增高(大者短径约1.3cm,SUVmax2.9);右侧颈深链、右颌下多个小淋巴结,伴轻度摄取增高(SUVmax2.7);考虑治疗后改善,仍有少许肿瘤残余可能。
2017年3月9日至2017年4月11日行颈肩部放疗。
2017年5月16日(放疗后)行CT:左侧颈深链、颌下、颈后三角、左侧锁骨上多发淋巴结影,大者短径0.8cm。
2018年5月14肿瘤医院经胸部增强CT提示:左侧颈深链、颌下、颈后三角、双侧锁骨上,纵膈1-4区、6区、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较前增多增大,大者短径约1.8cm。考虑复发。因患者拒绝化疗,故自行中医中药治疗。并多次行彩超复查,颈部淋巴结无明显变化。2019年8月23日复查骨穿未见异常细胞。
2020年8月前后,发现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盗汗等症状。
2020年11月6日增强CT:颈部多发淋巴结影,较大宽径约1.3cm;纵膈及双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直径约3.5cm,较前明显增大;脾脏多发斑片状强化减低区,考虑淋巴瘤脾浸润。
2020年11月7日行穿刺活检术:(左锁骨、右腋窝)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免疫组化:LCA(-),CD15(个别+),CD20(-),CD3(-),Ki67(+),CD30(+),MUM-1(+),PAX-5(弱+),BOB-1(+),OCT-2(-),EBER(-)。血沉65 mm/h,β2微球蛋白3.53 mg/L,CRP 104 mg/L。
2020年11月12日肿瘤医院PET-CT:双侧颈部(最大直径约1.0cm,SUVmax4.8)、纵膈及两侧肺门(2R、4R区融合淋巴结截面约4.9*3.9cm,SUVmax16.0)(纵膈6区最大4.6*2.8cm,SUVmax7.7)、双侧内乳、右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活性不同程度增高(SUVmax7.7),考虑淋巴瘤病变;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影,部分代谢活性轻度增高(最大约1.0*1.0cm,SUVmax2.5),不除外外淋巴瘤侵及;脾脏多发代谢活性异常增高灶(SUVmax9.5),考虑淋巴瘤侵及,左侧髂前上棘代谢活性增高灶(SUVmax2.9),考虑淋巴瘤侵及可能;右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膜局限性轻度增厚;左侧肾上腺软组织结节影,代谢未见异常增高(直径约1.6cm,SUVmax1.3),多考虑良性,腺瘤可能性大,随诊。
2020年11月27日以“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型)IVSB期、药物性肝损害”住院,并行信迪利单抗200mg治疗5周期。
2021年2月19日(信迪利单抗5周期后)行PET-CT:双颈部病灶较前未见明显变化;纵膈及两肺门(2R、4R区融合淋巴结截面约3.7*2.5cm,SUVmax2.1)(纵膈6区最大4.0*1.9cm,
SUVmax7.8)、双侧内乳、右侧腋窝、腹主动脉(0.7*0.5cm,SUVmax1.1)、脾脏(SUVmax3.3)、左侧髂前上棘(SUVmax1.0)病灶较前明显减小并部分消失,代谢较前减低;左侧肾上腺软组织结节影仍存在,代谢较前增高(直径约1.6cm,SUVmax3.0),腺瘤可能性大。
2021年2月19日起予以替雷丽珠单抗200mg治疗18周期。其中,4周期后,PET-CT评估PR+,8周期后PET-CT评估PR+,18周期后于2022年3月23日PET-CT评估PD。
2022年3月23日行PET-CT:双颈部病灶较前数目明显增多,代谢较前增高(2.0*0.9cm,SUVmax7.4);纵膈及两肺门(2R、4R区融合淋巴结截面约4.2*3.2cm,SUVmax15.7)(纵膈6区最大4.3*2.4cm,SUVmax10.1)、双侧内乳、右侧腋窝病灶较前范围扩大,数目增多,代谢明显增高;腹主动脉(0.7*0.5cm,SUVmax1.4)病灶未见明显变化;脾脏病灶较前消失;左侧髂前上棘(SUVmax2.9)病灶较前代谢升高;左侧肾上腺软组织结节影较前缩小,未见代谢增高(直径约1.3cm),腺瘤可能性大。随后予以维布妥昔单抗100mg+信迪利单抗200mg治疗至今(已做7个疗程)。目前,除咽部总感觉有痰,身体无明显不适。
2022年6月14日(BV+PD-1*4后)复查PET-CT:淋巴瘤均缩小,多维尔评分为5分,最大病灶位于纵膈处,最大约3.6*1.6cm,SUVmax6.7。
2022年8月16日查血:EB病毒DNA、乙肝病毒DNA均阴性;促甲状腺激素7.522 uIU/mL(余甲功6项均正常范围);凝血功能无异常;GGT 103.5 U/L,间接胆红素12.98 umol/L,(余肝功正常);CRP 3.38 mg/L;心梗三项正常范围;血沉正常范围;单核细胞绝对值0.62 G/L。心电图无异常。
2022年9月2日复查PET-CT:右颈部IV区(1.4*0.9cm,SUVmax6.2)、纵隔(7区)(3.6*1.6cm,SUVmax8.8)及右侧肺门(SUVmax4.9)多发淋巴结代谢活性较前增高,多维尔评分5分;左颈部III、IV区、左侧内乳区、左侧肺门部分淋巴结代谢活性较前略增高,多维尔评分2分;其余双侧颈部II区、原纵隔(2R、2L、3A、4R、4L、5、6、8区)、右侧内乳、右侧腋窝、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与前相仿,多维尔评分1分;脾脏、左侧髂前上棘代谢活性未见增高,多维尔评分1分;左侧肾上腺软组织小结节,代谢活性未见增高,同前无变化。

疑问
1、根据患者最新的PET-CT评估结果,请主任做出疗效评价,是否需要再次完善病理活检?
2、既往治疗是否提示已经对PD-1及CD30单抗均耐药?还有哪些治疗方案或靶向药物可选?请主任出具具体的治疗方案及用药规范,建议几周期后再行评估?
3、若之后治疗达完全缓解,是否建议衔接自体干细胞移植?获益如何?什么情况下需要PD-1或CD30单抗进行维持治疗?

答复
1、根据9月2号最后一次PET的检测结果。病灶仍然有广泛多部位的存在,并且大部分淋巴结的活性还比较高,只有少数病灶。代谢是降低的。病灶是缩小的。总体来说,病情还是一个稳定或进展的状态。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持续的稳定一般不容易,维持不久逐渐就会出现全面进展。因此,拖的时间过长再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对身体是不利的。应尽快调整治疗。  
如果病史已经5年,确实时间很长,又经历了多个治疗方案的治疗,有时候病理类型是会发生一些变化。再做一次病理检查也是有必要的。这样一边进行病理检查,另一边同时做一次基因突变检测,也就是做基因的二代测序。从而更多的了解肿瘤细胞的一些特性,如耐药和预后的情况,同时寻找靶向治疗的机会,以便选择更敏感的药物进行合适的治疗。
2、根据治疗的经过分析,本例对于pd-1抗体使用时间已经很长,超过两年之久。事实上已经出现了耐药的情况。这个药物单用时,完全缓解率仅有30%左右。如果达不到完全缓解,持续的使用,虽然治疗有效,到不能维持长久,最终肯定会出现耐药,进而出现进展。这就是目前的现状。
对于CD30单抗也是这样,单药使用其完全缓解率只有30%。虽然联合了PD1,但是pd1已经使用了几年,并出现了耐药,事实上PD1治疗是不敏感的。所以治疗中就像单用CD30单抗单药的作用一样,而单用CD30单抗是容易出现耐药的。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也出现了CD30单抗耐药的情况。如果在使用CD30单抗时,考虑到联合pd1抗体已经耐药,不再联合pd1抗体,而是联合本达莫斯汀治疗。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治疗更敏感,效果也会更好,但是目前这个机会已经错过了。
绝大部分病例在经过免疫治疗药物之后,再使用化学药物治疗,常常治疗效果非常敏感,疗效也非常好。因此,目前的治疗建议采用moap方案进行化疗治疗。如果治疗效果好,可以尽快达到完全缓解。然后根据身体的情况,再考虑进一步采用其他更有效的手段维持治疗。
3、达到完全缓解之后,一般都要做维持治疗。否则病情维持的时间就不能很长。在1-2期的病例,缓解后做放疗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但是在3-4的病例,由于病灶范围比较广,有些情况下不适合做局部放疗。但是如果病灶相对比较集中或者局限,3-4的病例也可以在缓解之后做一些局部放疗,从而更好的控制病情,达到长期缓解和稳定。但是这种情况需要有放疗科的医生会诊,提出可能的治疗意见。
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这项治疗本质上是一项化疗,如果病人在前期的化疗中治疗反应较好,缓解后使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会进一步获益。相反,如果在早期治疗中对化疗反应不敏感,在后期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也不会好。所以这种情况一定要全面分析,认真考虑。不是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Pd-1抗体或者CD30单抗进行维持,有些临床实验报告是有效的,但是我在临床中看到的现象,单药维持时间不能很长。如果使用这两个药进行维持治疗,也要联合其他的药,比如地西他滨联合PD1,CD30联合苯达莫司汀,这样才能效果更好。
1111111111111111111.jpg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