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最后登录2024-11-13
|
病友:桃子,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结疗康复2年
初闻—惊恐绝望
和每一个病友一样,第一次得知自己生病的时候都是不敢相信的。但我其实在生病之前,有一些与平时不太一样的症状,现在想来或许这些都是“提醒”吧。
比如在前一年暑假,我从贵州游玩回来以后,开始全身过敏,又红又痒,持续了两周。当时还去看了皮肤科,医生说是荨麻疹,给我配了涂抹的药膏,还测了过敏源,显示为尘螨过敏。当时并不知道,这其实可能是血液的问题。医生配的药当然是没有用的,两周后红疹消退,我也就没有当一回事儿。
2020年春节后,伴随着疫情的爆发,我也开始居家办公。在确诊前一个月,我先是感到头疼,睡觉时候头胀,不是断断续续的头疼头胀,而是持续的,平时可能睡一觉就好了,那次也足足持续了两周。紧接着,我又一次出现了半身的过敏,红疹伴随着痒,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又消了。又紧接着,我开始出现胸闷的症状,起初还以为是在家伏案工作导致的,但是出去运动了之后并没有好转。夜里睡觉的时候,我还出现了一次盗汗,并且还做了噩梦。半夜醒来,有一种恐惧感,似乎感觉是身体在提醒我“最近很不正常”。
2020年3月25日,在上海医院恢复门诊的第一天,我就去开了检查单。3月27日,在中山医院拿报告发现纵膈有肿物,怀疑胸腺瘤,当天下午立马就做了增强CT。接下来的过程就和病友们一样,焦急得等报告,那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整个人都空了的状态。
我和病友们一样,都走过弯路,因为纵膈肿物,我在胸外科绕过路。幸运的是,我的弯路走得并不多。感谢中山医院胸外科的丁建勇医生,他经验丰富,看过CT片子后就立马让我先做病理,如果不是胸腺瘤,是淋巴瘤的话,治疗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于是,接下来做了穿刺,做了病理,拍了PET CT,一步步走上正轨。
2020年4月13日,我来到瑞金医院血液科王黎医生的门诊,因为病理显示为原发纵膈弥漫大B淋巴瘤,侵袭性较高,门诊当天就开了住院单,等待入院治疗。
治疗—积极面对
在确诊的过程中,心态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最开始病理没有出的时候,我一直处于惊慌失措的状态中,而在病理出了,看过瑞金医院血液科门诊之后,我一下子感到安心了。因为我知道,接下来没有退路,我的眼前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积极配合治疗。
我的治疗方案是原发纵膈淋巴瘤的一线方案,六次的96小时方案。经历过的病友们都知道,这个方案并不轻松,每一次都要住院一周左右,每一次抗下来都不容易。治疗过程就不多说了,我分享几个在治疗过程中的暖心小故事吧。
1. 第一次进入瑞金医院血液科的病房,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压抑的,病房里还能听到年纪大的老爷爷在吹口琴,音乐真的很神奇,就算正在经历苦难,但一听到音乐,仿佛一下子给人带来一阵悠闲自在,让我感受到病房里似乎充满了“希望”。
2. 我因为是纵膈肿物,所以在穿PICC管的时候,因为肿物引起的挤压血管,管子到了胸口那里下不去。管子先是到了头部,又是到了胸部但却没到规定的位置,我记得当时负责穿管的张护士和卢护士俩人一起,一人给我掐着颈部血管,一个给我穿管调整位置。调整一次拍一次X光片,就这样拍了三次。最后那天正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后来了解到她姓郑)过来宣传,查看了我的情况后,她说没问题了,等我纵膈肿物变小后,管子自己会下去的,于是我终于完成了穿管。也算是好事多磨吧!感恩所有的护士们!
3. 在每次化疗的间隙,我们都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液指标情况。我记得有一次去家附近医院验血,采血护士看到我带着化疗帽,都会给我轻轻地扎针。不知道为啥,就感觉心里很暖,或许感知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怜爱吧。
4. 在第5疗之后,我不小心感染了,在医联体病房抗感染的时候,有一位朱医生年纪比较大了,也是一位血液科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了。他摸了一下我掉没了的眉毛,说了一句“没关系的,都会长回来的”。这一句话当时也给了我无尽的温暖。
5. 有一次96小时化疗过了一大半的时候,王黎医生来夜查房,看到我就说“很坚持,很勇敢”,真的那会儿医生的一句话,会带给病人超级超级大的力量。我当时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来纪念这个时刻。配图是我工作的学校,对我来说,能回到原来的工作生活真的就是我的动力。因此,我时常在朋友圈看学校的照片,也让一些同事平时可以给我发发校园随手拍,每一张对我来说都是动力。
在六次96小时化疗之后,我的期末评估分数不算理想,但也没有进展,所以就进入了放疗阶段。结束放疗之后,我的CT报告显示纵膈已经不报了,经过医生评估CR,2020年12月4日正式结疗。
康复—焦虑反复
前面讲到在开始治疗后,心态非常积极,和病魔正面抗争。而在进入康复期之后,我更多的感受是,心态立马发生了转变,变得开始有点患得患失,反复焦虑,而担心的焦点便是“害怕复发”。和有经验的病友交流过,这个状态太正常不过了,每次复查前都会焦虑,像抽筋一样难受。
对我来说,在最开始不知道自己这是“焦虑症”的时候,我陆续出现了一些身体上的症状,最厉害的便是“惊恐发作”。2021年下半年,我好几次感受到心跳加快、全身出汗、感觉下一秒自己就要晕倒,要缓好一阵子,才能恢复正常。我当时还以为是不是心脏的问题,还特地去做过一次心超,验了心肌三项来检查,很显然检查都是正常的。于是我才意识到,我这或许是心理问题。网上一查,原来这些症状都是“焦虑症”的典型症状,而治疗的方式便是“当你知道这是焦虑症,是正常的,就不会害怕了,你就会慢慢变好。”确实,在了解了关于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情况之后,我的潜意识就好了很多,慢慢地也就不再出现“惊恐发作”的症状了。
关于康复期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回归社会”。在治疗+康复期的一年多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与社会是脱节的。初期,体能还未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哪怕是打开电脑,都会让我出一身的汗,更别说还要处理文件。后期,心理上开始出现波动,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上心,然后就失眠。这点相信很多病友都会有体会,086病友群体在生病前,很大一部分都是对自己要求很高,比较要强的人群。要让这样的人群,慢慢接受自己的现状,放下一些事情,确实比较难。而回归社会是必须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只有真正回归社会了,才能算是康复了(身体+心理上)。
最后我想感谢几个人,第一个是病友小妮子,她做过瑞金医院血液科志愿者,现在已经康复5年。她非常热情,每次都鼓励我可以开始过正常的生活,慢慢接触社会,还一直给我介绍相亲对象。记得她和我说过一句话“你都重新活一回了,咋还畏首畏尾的呢?”,这句话当时点醒了我。我原来的性格就属于比较强迫症、纠结、选择困难型的,我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但是改起来也确实比较慢。当时她的这一句话,给我了很大的鼓励,让我开始向“回归社会”迈进。
第二个是我的好朋友SS和TJ,她俩是我中学同学,她们在我整个生病的过程中一直鼓励我帮助我,给了我和我家人无尽的关怀。记得我第一疗回家,开始掉头发,我妈妈不忍心给我剃头发,还是SS到我家里来给我剃头的。她还给我做了好多好多好多美味的食物,每一样都让没胃口的我胃口大增。
最后一个是老球,虽然老球是位新朋友,但是他给我了非常大的信心和安慰,也是他让我久违地感受到了甜甜的快乐。
故事还有很多,感谢的人也有很多(医生护士、家人、朋友、朋友家长、病友、同事们),都在心里,这里就不多罗列了。
我爸爸常说,生活就是尝遍酸甜苦辣。确实,我们的经历也算是增加了人生的厚度,起起伏伏的人生,苦尽甘来,风雨过后见彩虹。而这些经历终将变成人生的财富,就看你如何看待了。
祝愿没有病痛,永不复发,健康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