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68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上肿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康复0-1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就诊医院上肿
目前状态康复0-1年
最后登录2025-2-23
|
本人经历了接近7个月的时间,以及三次免疫组化才得到了确诊,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选择医院和活检的重要性
3月中下旬:发现自己腮腺地方肿了,以为是普通上火(自己平时爱上火和扁桃体炎),没有理会,直到3月底才在女朋友催促下去了医院(上海某区域三级医院),先挂了头颈外科,初诊做了鼻镜,胸片,b超(当时其实就已经表明淋巴门结构未见),排除结核,甲状腺病变,然后结论给出:淋巴结炎 开了消炎药,吃了之后没消掉,于是再次复诊,做了颈部增强,医生怀疑说是不是:腮腺混合瘤 (当时还说要手术切除......),但是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医生语气已经不太确认了,于是就作罢,又挂了其他科室的号
3月底:因为当时疫情已经优点严重了,血液科都不开了,于是挂了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就诊医生看完后主张必须病理活检,于是在超声引导下做了粗针穿刺(这次超声科主任做的,提示有不均匀高灌注,表示认同活检的重要性),同时开了结核菌检查(进一步排除淋巴结核)。
4-5月:上海一直封禁
6月初:取到了病理报告(病理并没有做免疫组化),结论是:淋巴组织增生,倾向反应性,建议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认。当时也咨询了医生,医生说做不做免疫组化看自己,不放心可以花几百块钱做一下,应该就是炎症没消掉,于是这事就搁置了(加之,腮腺部位的肿的地方确实消下去了,摸还是有,但已经不是直接看得出来脸上肿了让自己也坚信是炎症)。
7月初:想到自己单位有医疗补充险,这些费用好像也完全不用自己花,而且医生说了,免疫组化提交个申请就行了,也不用再穿刺了,就去医院病理科加做了免疫组化。做完之后跟我说不太好,但是科室主任说以他的经验是有问题的,建议去上级医院会诊,同时告知上肿是权威。
7月中旬:借片到上肿会诊(中间又折腾好多次,染色的片子上肿收到一周后说不认,又重新借白片),加做了免疫组化和fish。等了40天时间上肿出了报告:非典型性增生,小b淋巴瘤不能除外。建议整个淋巴结切除后送检。上肿给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fish没有肯定信号,同时滤泡间区有cd5+,cd3+,不完全符合滤泡性淋巴瘤
8月下旬:肿瘤医院挂了淋巴专病门诊,医生建议手术活检:理由是就算不是检查完也安心,不用老想着。于是就挂了软组织科进行手术
9月:手术前b超提示:颈部、锁骨上、腋下有淋巴结肿大,淋巴瘤可能性大(说实话,折腾这么久都没想着做个全身b超,不做pet是因为太贵了,而且诊断只起辅助作用,病理金标准),当时知道腋下有就知道可能这事不太妙。好在腹部,腹股沟所有淋巴结均正常。然后手术取完了,手术的外科医生也说,以他目测,这个淋巴结是有问题的,让我们一定要去看专病门诊。
10月:病理结果出炉,确诊滤泡淋巴瘤。
总结一下:并不是所有淋巴结肿大都有问题,但是如果条件可能,去大医院先做个b超(价格不贵,有经验的医生一般非常有倾向性了),如果高度怀疑(多发,质硬,形态偏圆,淋巴门结构消失等,尤其是多种重合的),不要犹豫,找专业的医院做浅表淋巴结手术活检(事实证明,穿刺的误诊率很高,穿的不好,送到上肿也白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