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1
- 您的身份
- 家属
- 病理报告
- 伯基特淋巴瘤
- 目前状态
- 康复1-3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伯基特淋巴瘤
目前状态康复1-3年
最后登录2025-1-21
|
今年的月圆来之不易,回顾这一年来的过往,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去年2021年7月25号儿子因贫血,浑身乏力,可视粘膜发绀入当地三甲医院小儿内科检查。体温正常,触诊腹平,按压无异常。胸骨穿刺示三系血细胞减少,初诊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后检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结合2021年1月1号因肠套叠行开腹肠套叠整复术缘故,小儿内科建议转儿外科进一步复查,隐血阳性是否去半年前手术有关。7月27号转入儿外科,仍由当时行肠套叠整复术的大夫任主治医师。经一系列检查,脐部周围逐渐有隆起包块,期间排除了“粪石征”,“麦克尔憩室”后,外科主治大夫怀疑“长东西”,然后行两次腹部彩超,第二次的彩超大夫说肠壁增厚,不蠕动,建议做病理活检。然后做增强CT,外科怀疑是“淋巴瘤”,当走出诊疗室知道怀疑目标时,我内心还一度庆幸,“瘤”嘛,割了就好了!二分钟不到,度娘告诉我,淋巴瘤没有良性的!!!瞬间心情跌入谷底,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央视罗京。感觉一切的一切都无欲无求了,甚至最坏的情景都计划到了,“只要最后的最后不要受太多的痛苦就好”。我的儿子当时才9岁半,作为父亲,能想到那一步是多么的无助与绝望?也许“只有病友最懂你”!两天只吃一个鸡蛋都不觉得饿,感觉什么都提不起兴致,两腿发软,走路拖不动腿。小儿外科大夫咨询了上海新华医院的专家后决定8月6号为我儿手术,由于1月份进过一次手术室做过一次手术,所以这次进去的时候他很无助的说“爸爸,我不要手术,我不要,带我回病房!”而我却无情的推开了他的手,狠心的走出了手术室门口,让他自己躺上了冰冷的手术台!心如刀割,也许只有此时此刻才能感受那种切肤之痛。术毕,大夫捧着10公分的病灶给我看,我还一直不敢相信,质问大夫“是不是仅是个囊肿?”大夫斩钉截铁的说,根据经验切下的确是淋巴瘤无疑!具体是哪种分型需要做完病理和免疫组化才能确定!此刻,我真正进入了懵逼状态,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不知道哪里治疗更专业,大夫说恢复外科伤口后需要化疗,可能还要自体干细胞移植。病理诊断结果出来,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自此我混混沌沌的开始多方打听,当时没有人透露北京儿童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治疗该病专业,我自己只搜到了“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恰巧一个从医的亲戚建议天津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是国内治疗血液病首屈一指的单位。所以在争取了外科大夫的意见后,8月15号出院,于8月16号就踏上了去往天津的高铁,开始了为期5个月的漫长诊疗过程。
带着当地医院的病理诊断报告和病理切片,先是挂了8月17号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邱立华主任的号,邱主任将病理切片交由医院淋巴瘤病理专家孟斌教授会诊。而后我又挂了8月18号血研所儿科血液病主任专家竺晓凡教授。我如实向竺教授阐述了疾病诊断经过和初诊病理结果。竺教授问“骨穿做了吗,petct做了吗?”我说没有,只做了胸穿。她说你得先做了骨穿和pet之后才能确定分期。而且最振奋人心的是,她说这个病好治,鉴于新冠疫情和跨省就医的因素她建议我回山东济南治疗,选择齐鲁医院,省立医院,齐鲁儿童医院,而且强调一定要住儿童血液科。我说我是慕名而来的,不怕麻烦,来了就不走了。我又加问:您说的好治,指的是5年治愈率还是10年治愈率?教授回答:好了就是好了!!!我瞬间感觉豁然开朗,明白了她话的意思,所以就没再追问。好了就是好了!约床3天后,于8.20号住上了院,经一系列检查,24号petct后,26号开始了预化疗。
去年的9月21号恰逢中秋节,我们开始了第二个疗程的用药,买了几个月饼送进病房,也算过节了。二疗后中期评估,完全缓解。下边的过程和预想的那样顺利,于2022年的1月5号停药,1月14号就拔管出院了。
今晚又是中秋月圆夜,得来不易啊,团团圆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