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初次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只有一小部分能通过挽救性化疗或者自体移植等手段获得长期生存。在新的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类药物及CAR-T细胞疗法等新药及治疗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医生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多,复发难治患者也有了更多值得期待的治疗选择。
本期大讲堂,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徐兵教授等专家,为大家介绍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并通过国内外的新药联合治疗复发难治患者的研究数据揭示新的治疗方向。
视频回顾与文字摘要如下,一起来看看吧~!
视频全长01:09:07,建议在wifi下观看
内容摘要
1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00:00-27:39) 1. R/R DLBCL患者的治疗现状 经一线标准R-CHOP治疗后,60%-70%的DLBCL患者达到治愈,>30%的患者最终复发。复发提示患者预后较差,而随着复发次数增加,治愈率会大幅下降。
2. R/R DLBCL患者的治疗进展 针对R/R DLBCL患者的治疗现状,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各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及CAR-T细胞疗法等治疗手段的出现和联合应用为解决临床痛点带来了希望:
(1)小分子靶向药物:BTK抑制剂(伊布替尼、阿卡替尼等)、HDAC抑制剂(如:西达本胺)、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及BCL-2抑制剂(如:维奈托克)等
一项伊布替尼联合R-GEMOX-D治疗R/R DLBCL患者的II期研究纳入了64例患者,中位随访29个月后,2年PFS和OS分别为20%和27%。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等
国外有研究针对PD-1单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R/R 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3年随访显示ORR为45.3%,CR率18.9%,76%患者持续缓解时间超过36个月。
另一项PD-1单抗Nivo联合CD30单抗BV治疗R/R纵膈灰区淋巴瘤的研究中,ORR达到 70%,CR率为50%。研究提示部分患者通过该方案快速缓解,优于传统化疗方案,可考虑用于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
(3)抗体类药物: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等
在一项CD19单抗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治疗不符合移植条件的R/R DLBCL患者的研究中,随访超过35个月,整体CR率达40%。
另一项抗体偶联药物Pola联合维奈托克、利妥昔单抗治疗R/R DLBCL患者的研究纳入了57例经过一到七线治疗的患者,CR率为29%,总体安全性可控。
(4)CAR-T细胞免疫疗法
总结: 对于R/R DLBCL的治疗,R-GemOx(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方案是复发难治DLBCL的有效挽救治疗方案之一 小分子靶向药物、ADC药物以及细胞免疫治疗手段仍是研究热点。 目前,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等免疫治疗疗效可观,新靶点抗体药物给利妥昔单抗治疗无效的复发/难治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缓解率和PFS获益。但口服靶向药单药治疗不尽如人意,期待与其他手段联合治疗能达到更好的结果。 CAR-T细胞疗法可以带来长期获益,但目前仍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如成本昂贵、经验不足等。但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R/R DLBCL患者有望获得更好的预后和生存!
2 CAR-T治疗的全程管理 (50:46 - 01:09:07) 相较于传统挽救治疗,CAR-T细胞治疗R/RLBCL,疾病缓解率高,改善长期生存,为R/RLBCL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目前,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的淋巴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已获得FDA批准上市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介绍
专家介绍
徐兵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厦门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
厦门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务委员、血液科主任兼内科 教研室主任、内科规培基地主任 中国滤泡淋巴瘤工作组组长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白血病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篇, 5分以上2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200分
骆宜茗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志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