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什么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血细胞的一种,也是淋巴系统中的基本细胞成分。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干细胞发育而来的,人体一般每天生成约6.5×1010个淋巴细胞。人体大多数淋巴细胞集中在淋巴组织内,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仅占不到5%。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它们能在血液及淋巴组织间自由移动并在人体内不断循环。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它们可以通过本身的杀伤作用或转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即免疫球蛋白)来防御、杀灭和消除体内的病原菌、肿瘤细胞等。因此,淋巴细胞亦被称为免疫活性细胞。正常情况下,人体淋巴细胞在全身不停地巡逻,将全身各处的淋巴器官与组织连成一个密切关联的防御功能系统。 2.淋巴细胞的亚型有哪些? 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的形态都较为相似,直径约4微米~7微米,染色后细胞内的染色质呈团块状,细胞核呈圆形或有轻微的凹陷,看不见核仁,呈弱嗜碱性。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所有的淋巴细胞都起同样的作用。随着免疫学、细胞化学的发展和细胞培养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现在人们已能将淋巴细胞分为许多亚型,其中主要是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两大亚型,其次有少数N(无标记)、D(双标记)与K(杀伤)淋巴细胞亚型。不同亚型的淋巴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3.什么是T淋巴细胞?其分布、寿命及功能如何? T淋巴细胞是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移行至胸腺内分化发育而成。它们是人体内数量最多和具有多方面功能的一类淋巴细胞,约占周围血中淋巴细胞的50%~70%。T淋巴细胞的生成依赖于胸腺,故也被称为依赖胸腺淋巴细胞,“T”即英文胸腺(thymus)的第一个字母。T淋巴细胞离开胸腺随血流或淋巴液进入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等全身外周免疫器官,在血液与各种淋巴组织之间不停地再循环,能够直接攻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肿瘤细胞等,发挥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的寿命不一,短寿命的可以为几周,长寿命的可长至十几年或终身。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而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则可以发现T淋巴细胞的体积较大,表面较光滑,有少数粗而短的微绒毛。根据T淋巴细胞不同的发育阶段、表面标记和免疫功能,又可将其分为:1辅助性T淋巴细胞。2抑制性T淋巴细胞。3杀伤性T淋巴细胞。4免疫记忆性T淋巴细胞。5放大作用的T淋巴细胞等若干个亚群。 4.什么是B淋巴细胞?其分布、寿命及功能如何? B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移行至类囊器官(包括肠壁集合淋巴结、阑尾及扁桃体)内分化发育而成,又称依赖囊的淋巴细胞或称骨髓衍生的淋巴细胞。“B”即英文囊(bursa)或骨髓(bone marrow)的首字母。B淋巴细胞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处,占周围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的8%~15%,寿命一般仅为几天到几周。进入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定居于淋巴滤泡与髓索,占淋巴细胞总数的20%~35%;在脾脏的B淋巴细胞则定居于脾白髓的滤泡,约占脾淋巴细胞的50%~65%。人体B淋巴细胞受到微生物等入侵刺激时,可分化增值为浆细胞,成熟浆细胞可合成并分泌一种具有特异性的物质,称作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体与“入侵者”结合可以发挥体液免疫功能将其歼灭。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B淋巴细胞体积较小,表面有大量细长微绒毛。根据发育阶段、表面标记、能否分泌抗体和不同的免疫功能,B淋巴细胞可分为B1、B2、B3等亚群。 5.淋巴系统是怎么回事? 人体的淋巴系统由淋巴器官与淋巴组织组成,其中的主要细胞成分是淋巴细胞。一般认为淋巴系统可分为3个部分:即干细胞池、初级淋巴器官和次级淋巴器官。实际上这3个部分在体内是连续的,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1) 干细胞池: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的祖始细胞。它可以分化发育成为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多种血细胞,至于它分化为何种血细胞系由它所处部位的造血微环境所决定的。出生后骨髓是干细胞的主要源泉和贮池,故我们将骨髓称为干细胞池。骨髓终生不停地通过血流向全身各个淋巴器官输送淋巴干细胞,使之在淋巴器官内再进一步增殖分化成淋巴细胞。因此我们将干细胞池看作是淋巴系统的首要组成部分。 (2) 初级淋巴器官:亦称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和与鸟类的腔上囊有相当功能的类囊器官。初级淋巴器官是干细胞分化、增殖成淋巴细胞的器官,自干细胞池输出的淋巴干细胞,在这一级器官中的不同部位分别分化增殖成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3) 次级淋巴器官:也称为外周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消化道、呼吸道和与泌尿道有关的淋巴组织等。经过初级淋巴器官处理而成熟的淋巴细胞均聚集在次级淋巴器官。因此,次级淋巴器官是由上述淋巴组织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共同组成的。 6.人体有哪些淋巴组织? 人体的淋巴组织是以淋巴细胞为主要细胞成分的结构,约占体重的1%。它遍布全身,主要分布于淋巴结、脾脏白髓、胸腺、扁桃体、肠有关的淋巴组织、支气管有关的淋巴组织及泌尿系等有关的淋巴组织,只有中枢神经系统例外。人体的淋巴组织,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弥漫性淋巴组织和小结性淋巴组织两大类。其中弥漫性淋巴组织的结构是由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构成网眼,在网隙中充以各种细胞;而小结性淋巴组织则是由小淋巴细胞密集而成的圆形集合体。 7.什么是淋巴结?其分布及结构是怎样的? 淋巴结是穿插于淋巴管行程中的重要淋巴器官。淋巴结为卵圆形或豆形小结,直径从数百微米至25毫米不等,分布于颈部、腋窝、肘内侧、腘窝、胸腔、腹腔、腹膜后、腹股沟等处。淋巴结有一凹面叫做门,是血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淋巴结外有纤维组织被膜包裹,从被膜多处向内延伸成为小梁,并反复分支。淋巴结内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交织成网眼,其间则充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将淋巴结切开,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切面可分为皮质和髓质,能见到下列结构: (1) 淋巴滤泡:又称淋巴小结,主要由B淋巴细胞组成。 (2) 副皮质区:又称胸腺依赖区,由排列较疏松的小淋巴细胞组成,大部分为T淋巴细胞,并有散在的网状细胞。 (3) 淋巴窦:淋巴窦为不规则的管道,其窦壁不完全连续,窦内有网状细胞。淋巴细胞可自由地进入淋巴窦,再进入淋巴输出管。 (4) 血管及神经:动脉自门进入淋巴结,在皮质形成毛细血管丛,并汇成具有特殊结构的毛细血管后小静脉,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在此进入淋巴结的网隙内。神经也自门进入淋巴结,沿动脉行走分支,支配血管运动。 淋巴结皮质各部之间以及皮质与髓质之间,均无截然分开的解剖学界限,这一结构有利于细胞在各区域间自由活动。 8.淋巴结的功能有哪些? 淋巴结的功能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生成淋巴细胞:前面已经谈到,淋巴细胞可以在淋巴结内进一步分化、转化和增殖。2过滤淋巴液:主要由淋巴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来完成,淋巴液中衰老的细胞及颗粒物质都可被吞噬。例如:人体吸入的尘埃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支气管淋巴结,被巨噬细胞吞噬,以致此淋巴结成为黑色。3免疫作用:通过淋巴结内的各种细胞本身具有的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来防御、杀灭和消除体内的病原菌、肿瘤细胞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 9.脾脏的结构是怎样的? 脾脏位于腹腔左上区第9~11肋骨之间,大小相当于握紧的拳头,为肾形,凸面向外侧,凹面向内侧,凹面深处称脾门。脾脏的表面有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包膜自多处向脾实质内延伸、分支,并互相吻合形成小梁。肉眼观看脾的切面,可见到一些散在的直径为0.2毫米~0.7毫米的灰色小结节。这些灰色小结节称为白髓。其余部分呈暗红色,称为红髓。白髓与红髓之间的区域叫做边缘带。白髓是包围在中央动脉外面的淋巴组织,是淋巴细胞的居住地,也是脾脏产生淋巴细胞的主要基地。红髓分布在白髓周围,由血窦和脾索组成,占脾脏的大部分。血窦是红髓内的不规则裂隙,与脾内血量有关。脾索是血窦之间的组织,由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构成网眼与静脉窦壁相连形成支架,其间有大量的各种血细胞。边缘带厚度约80微米~100微米,是淋巴细胞和抗原物质交流通行的过道。 10.脾脏的功能有哪些?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主要功能有5项: (1) 免疫功能:脾脏能合成大量抗体,是体内产生免疫球蛋白M的主要场所之一,并且是抗原、抗体作用的场所。 (2) 滤过功能:脾脏是滤过血液的唯一淋巴组织。它可以吞噬和清除颗粒性或细胞性抗原。病态的或衰老的红细胞大多数也是由脾脏吞噬而被清除。 (3) 铁的再利用:脾脏参加铁的代谢,能将铁质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重被利用。 (4) 造血功能:在胎儿早期(胎龄5个月以前),脾脏是造血器官,可以生成各种血细胞。出生后脾脏仅可以生成淋巴及单核细胞。但是在病理情况下,脾脏可以产生各种血细胞。 (5) 红细胞的浓缩功能:脾脏的血管走向、脾索和血窦等特殊结构可使红细胞流速变慢、浓缩,有利于衰老或不正常的红细胞被吞噬。 除上述5项功能外,脾脏还具有贮存血液及内分泌功能。 11.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指人体淋巴网状组织内正在发育中的或成熟的正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网状细胞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病态新生物,医学上叫做原发于淋巴系统的恶性实体瘤。人体淋巴组织具有免疫功能。因此,根据现代医学定义也可以把淋巴瘤看作是免疫系统的恶性实体瘤,简称淋巴瘤。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阐明。由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非常丰富,淋巴瘤病人的首发症状常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为多发或单发。但淋巴结以外的任何部位如脾脏、胃肠道等也可以成为淋巴瘤首发的部位。首发于淋巴结以外部位的淋巴瘤被称为结外淋巴瘤。如淋巴瘤累及骨髓或瘤细胞进入外周血则称为淋巴瘤伴有骨髓侵犯或合并白血病。由于淋巴瘤为肿瘤性增生,其恶性程度和病程可因肿瘤的组织学特点而有很大差别,但其临床表现都很相似,这将在第39问中加以介绍。 12.什么是分化?淋巴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怎么回事? 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是由原始干细胞发育而来的。原始干细胞在发育中渐趋成熟并产生新的功能的过程,在生物学中称为分化。通过分化,原始细胞逐渐成熟并在形态、功能、代谢、行为等方面产生各自的特定功能,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如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都是分别由原始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脂肪细胞、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组成的。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指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的成熟细胞(相应的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肿瘤细胞的形态、功能、代谢、行为等方面与相应的正常细胞相似,则视为分化高;否则就是分化差或称为低分化。一般情况下,分化高的肿瘤具有偏良性行为特征,分化低的肿瘤具有恶性表现。因此,淋巴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可作为判断其恶性程度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淋巴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的恶性程度低,分化程度低的恶性程度高。但是也必须指出,分化并不是肿瘤恶性程度的唯一指标,也有少数例外情况。例如,有些肿瘤细胞分化甚好却早期发生转移而危机病人生命;有一些细胞分化程度很差的肿瘤,也有不发生转移,其恶性程度也是不高的。 13.淋巴瘤是怎样危害人体健康的? 淋巴瘤主要通过3条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1) 淋巴瘤细胞在病变局部恶性增生,造成脏器的直接损害与功能障碍。例如:发生在胃部的淋巴瘤,可引起腹上区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嗳气、发热、消瘦、呕血、黑便,严重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胃穿孔而危机病人生命;侵及纵隔的淋巴瘤,则常常出现咳嗽、胸闷、憋气,严重者可出现胸水或上半身水肿,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 (2) 恶性增生的淋巴瘤细胞,通过遍布全身的淋巴系统而转移到各个脏器,造成其它多脏器的损害。如转移到肝、脾,可以引起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转移到骨髓,则可造成正常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临床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3) 由于全身淋巴系统的广泛病变,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下,从而使机体不能发挥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14.患了淋巴瘤是否就是被宣判了“死刑”?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由于病因复杂,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过去曾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尽管淋巴瘤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但是患了淋巴瘤并不等于被宣判了“死刑”。近2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已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淋巴瘤现已成为一种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临床上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已使淋巴瘤可以早期诊断而得到及时治疗,新的治疗方法,如改进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生物疗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再加上营养、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淋巴瘤病人生存期已有明显延长,相当一部分病人已能得到根治。确诊患了淋巴瘤的病人,一定要正确对待疾病,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积极治疗,那些谈癌色变,甚至对治疗缺乏信心,宁愿消极等待也不肯积极地接受治疗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我国1990年首批评出的268名抗癌明星中有一位名叫袁正平的病人。他原是上海交运俱乐部主任助理,1980年被确诊为霍奇金Ⅳ期。当时,当他溜进医师办公室偷看病历而得知诊断时,曾像其他癌症病人一样为此悲观、绝望过。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他热情的关怀和帮助,使他逐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决心要创造一个战胜癌症的奇迹。当病情出现反复、连续40多天高热不退时,当长时间大剂量化疗毒副反应强烈、体质极度虚弱时,他都没有因此而垂头丧气,而是照样谈笑风生,积极配合治疗。经过8个月的治疗,药物在他身上产生了神奇的作用。出院后,他又在维持治疗的同时开始了气功锻炼,酷暑严寒,风雨无阻。11年过去了,袁正平经过拼搏抗争,奇迹般地获得了新生。他还和几位志同道合的病友一起组织了“上海癌症病人俱乐部”,并担任了俱乐部主任,帮助更多的病友走上了康复之路。 15.得了淋巴瘤可以活多久? 在第14问中我们已经说过,淋巴瘤不是不治之症。但是不可否认,淋巴瘤的死亡率还是相当高的。淋巴瘤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疾病,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是淋巴瘤的类型及确诊时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是否及时、得当。其次还与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及肿瘤侵犯的部位等有关。因此,对于得了淋巴瘤还可以活多久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可是有一点的是肯定的,如果不做任何治疗,大多数病人病情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而危及生命。随着现代放疗、化疗及其它辅助治疗的进展,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恶性肿瘤中可以完全治愈的少数几种疾病之一。经过及时合理的综合治疗,淋巴瘤10年生存率已能提高到50%以上;Ⅰ、Ⅱ期病人的10年以上生存率可达80%以上乃至完全治愈;Ⅲ、Ⅳ期病人5年以上生存率也是很高的,也有治愈的希望。因此,全程正规治疗对淋巴瘤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6.什么是淋巴瘤的发病率? 淋巴瘤的发病率是指人群中一定时间内新发生的淋巴瘤病人的比率。其计算方法为:某年发生淋巴瘤病人总数除以该年的平均人口数,乘以100000。即以10万人口中所含淋巴瘤的人数表示之。其计算公式为: 由于淋巴瘤的发病率受年龄、性别和各种不同环境因素等影响而有很大的差别,故按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发病率应结合具体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17.我国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如何? 淋巴瘤在我国并不少见,约为4/10万~5/10万,占恶性肿瘤的1%~2%,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回顾调查资料,淋巴瘤的年调查死亡率每10万人口为2.31人(男1.35人,女0.96人),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10位(男第9位,女第11位)。我国每年实际发病人数在14000左右,与日本淋巴瘤的发病情况接近,略低于欧美国家。在分布上尚未发现淋巴瘤高发区或高发人群,但有调查资料显示沿海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内陆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18.淋巴瘤发病与年龄、性别有关系吗? 根据国内关于淋巴瘤的研究资料,淋巴瘤发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2岁。霍奇金病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分别在15~34岁和50岁之后;非霍奇金病也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分别在10岁和40岁以后。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3.7﹕1。 以上资料只是表面的、一般的分析。虽然年龄逐渐增大,胸腺萎缩而使免疫功能下降,但是并不意味着年龄增长使淋巴瘤的发病率一定大幅度增长。 19.淋巴结肿大都是患了淋巴瘤吗? 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是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发现淋巴结肿大并不一定说明是患了淋巴瘤。因为,其中仅有极少一部分是由于患淋巴瘤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当病人发现有淋巴结肿大时,既不要紧张,也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到有关医疗单位就诊以尽快明确诊断。就诊时应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包括淋巴结肿大首次发现的时间与以后的增长速度,有无伴随的全身症状,有无家族史、既往史。医生会进行全面体检,并特别注意淋巴结肿大的部位,有无肝、脾肿大以及皮肤损害的情况,还会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对淋巴结肿大的可能病因做出评估。如淋巴结肿大的原因经各种检查仍未明了,即应考虑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包括淋巴结针吸活检、淋巴结摘除病理活检;如有皮肤损害也可以考虑皮肤活检,必要时进行骨髓、肝、脾穿刺活检;根据病情还可留取痰或抽取胸、腹水查找淋巴瘤细胞。此外,也可配合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X线摄片、CT扫描,必要时进行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查找病灶。 20.淋巴瘤的发病与病毒的关系是怎样的? 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对淋巴瘤的病毒病因颇为重视,1964年曾有学者从发生于非洲儿童的一种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的肿瘤细胞中培养出EB病毒,不过进一步的研究未能确立EB病毒与淋巴瘤的发病关系。有关淋巴瘤的发病与病毒的关系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有人根据对淋巴瘤的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淋巴瘤是以能“诱导肿瘤”的病毒感染开始发病,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癌基因被激活,造成淋巴组织持久增生而发生肿瘤,但是这种说法迄今尚缺乏有力的直接佐证。 21.淋巴瘤能传染吗? 病人及其家属都十分关心淋巴瘤会不会传染这个问题。虽然国外曾有报道,在家庭直系亲属及学校成员中有关淋巴瘤群聚多发现象,也有报道淋巴瘤与病毒感染有关,这些都提示人与人之间有传染可能性。但是大多数学者未能发现淋巴瘤的群聚发病现象,从事淋巴瘤诊治工作的人员中淋巴瘤的发病率也不高。迄今也未能发现人类相互传染的直接证据。因此,淋巴瘤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淋巴瘤病人的亲戚朋友和医务人员都不必采取隔离措施。至于处理病人的排泄物、与病人分开进餐等,是从一般卫生要求出发,与淋巴瘤的传染完全不是一回事。 22.淋巴瘤能遗传吗? 近年来,有报道表明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人发现,年轻淋巴瘤患者的兄弟姐妹在临床上发病危险性增加7倍,在兄弟中有先后或同时发病的,在双胞胎中也有成对发病的,这些现象都提示有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机制参与发病的可能。有学者报道,在遗传性免疫缺陷的家庭中有淋巴瘤多发现象。还有研究表明,淋巴瘤病人出现染色体的异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14号染色体的长臂有遗传物质的增加。这些研究均说明遗传因素可能是淋巴瘤重要的潜在发病因素。但是,这只是说淋巴瘤的遗传性在淋巴瘤的致病因素中为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决不是必然性,患有淋巴瘤的家族究竟是遗传因素起作用,还是一个家族共同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居住条件等因素起作用,目前也无定论。因此,家族中有人患淋巴瘤,不必背上思想包袱;否则,无根据的恐惧、精神沮丧所导致的淋巴瘤发病率增加,将远远超过家族的遗传因素的影响。 23.接触放射线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病率吗? 据报道,日本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幸存者霍奇金病的发病率增加。此外,有文献报道,因脊柱炎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淋巴瘤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2倍。因此,一般认为过多接受放射线照射与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而常规的放射检查如胸部X线透视或照片、X线造影和一般的工作接触是不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病率的。 24.精神因素与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系吗? 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医学的、社会的许多复杂因素,有一些已经搞清楚了,还有一些尚未搞得十分清楚。许多学者对精神因素与淋巴瘤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一些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淋巴瘤病人,未经治疗却能长期生存,甚至有淋巴瘤自然消退的,其共同的生理状态是无忧无虑和对人生的乐观。也有些学者在调查淋巴瘤病人时发现,这些病人抑郁和忧虑较为突出,且经常出现拒助状态。经动物实验证明,交替的忧虑、紧张刺激,可引起具有抗肿瘤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胸腺退化,其它参与免疫效应的器官重量减轻,恶性肿瘤接种的成功率和肿瘤生长的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这表明能引起情绪忧虑、紧张的各种刺激,均可导致抗肿瘤免疫功能下降,促进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反,让淋巴瘤病人生活在祥和、团结、友好和心情舒畅的环境,并给予他们医疗的、社会的、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各种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与淋巴瘤作斗争,则有利于淋巴瘤的防治。 25.什么样的人易患淋巴瘤? 由于淋巴瘤有多种致病因素,如放射线、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所以下列人群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要高:1从事放射线、橡胶及木工等职业的人。2肿瘤病人接受过放疗者。3经常接触同位素者。4长期接触苯的工作人员,包括职业性接触苯者和非职业性接触苯者(油漆、汽油等)。5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即所谓“免疫炎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溶血性贫血等病人。6家族中有患淋巴瘤者。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人群较其它情况下的人群易患淋巴瘤,并不是说他们都将患淋巴瘤。一般认为淋巴瘤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并且还有相当多的淋巴瘤病人无明显的致病因素。 26.维生素能抑制淋巴瘤的发生吗? 维生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有机物,是人体进行物质代谢、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与抑制淋巴瘤发病有关的维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维生素A:维生素A为抗氧化剂,可直接抑制苯芘、亚硝胺、甲基胆蒽的致癌作用,可抑制某些致癌物与DNA结合,具有拮抗促癌物的作用,并能影响上皮细胞的分化和生长,还能促进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2) B族维生素(B1、B2、B6、B12等):B族维生素缺乏与癌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淋巴瘤病人体内的B族维生素常低于正常。 (3) 维生素C(抗坏血酸):能迅速、有效地制止亚硝酸盐在胃内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它还可增加组织中胶质的生成量,抑制透明质酸酶在结缔组织中溶解,从而阻止癌症的扩散。 (4) 维生素E: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实验研究表明,将致癌物和人体的细胞放在一起,细胞染色体明显损伤;当加入维生素E时,染色体损伤数明显减少,细胞损伤数降低63.2%。因此,维生素E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总之,维生素确有一定的预防淋巴瘤作用。但是,由于淋巴瘤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单独应用维生素是不能抑制淋巴瘤的发生的。 27.淋巴瘤常见的分类有哪些? 淋巴瘤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据组织细胞学检查,有无巨网状细胞(R-S细胞)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根据有关统计分析,我国非霍奇金病多于霍奇金病,前者约占70%以上。另一种是依据组织病理学的特点,再将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分成多种亚型。其中霍奇金病有4个亚型:1淋巴细胞为主型。2结节硬化型。3混合细胞型。4淋巴细胞消减型。据统计,结节硬化型和混合细胞型最多见,一般各占40%,而淋巴细胞为主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较少见,约各占10%。 非霍奇金病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是对淋巴细胞的分化和转化过程认识不一致的缘故。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但是分型过多尚有待简化。一般将非霍奇金病分为两类,即结节性淋巴瘤和弥漫性淋巴瘤。 结节性淋巴瘤又可以分为4型:1淋巴细胞分化良好型。2淋巴细胞分化不良型。3混合(淋巴-组织)细胞型。4组织细胞型。 弥漫性淋巴瘤可以分化6型,即:1淋巴细胞分化良好型。2淋巴细胞分化不良型。3混合(淋巴-组织)细胞型。4组织细胞型。5未分化细胞型。6原淋巴细胞型。 28.什么是霍奇金病? 霍奇金病是淋巴瘤的一种类型。它是由英国人霍奇金首先于1832年报道的。霍奇金病的诊断首先是以在组织细胞学检查中见到双核或多核的巨网状细胞为主要依据。其临床主要特点是大多数病人以无痛性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最初病变仅局限于一组淋巴结,病情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病情进展,病变逐渐扩展至邻近淋巴结或淋巴组织,也可以通过血行播散侵犯非淋巴组织及器官。原发在淋巴结以外组织器官的霍奇金病仅占9%。 29.什么是非霍奇金病? 非霍奇金病是淋巴瘤的另一种类型,凡不属霍奇金病的淋巴瘤均属非霍奇金病。非霍奇金病的淋巴瘤细胞由与霍奇金病不同形态、不同免疫特性的恶性细胞所组成,肿瘤发生的部位可以是淋巴结,也可以是淋巴结以外的组织器官。病人往往为多病灶起病,受累淋巴结多为双侧和多发,甚至遍及全身,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因而治疗效果和预后也较霍奇金病有较大差异。 30.淋巴瘤的免疫分型是怎么回事? 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其表面还有不同的标记,好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脸部特征一样,这种标记称之为表面标记。前面已经谈到淋巴细胞可分为T、B两类淋巴细胞,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可对不同分化阶段的T、B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分型标记来辨别。近年来,随着对淋巴瘤免疫学方面认识的逐渐深入,已采用免疫功能分类法来对淋巴瘤进行分类。尤其在诊断非霍奇金病时,对形态学检查鉴别不清的淋巴瘤细胞,可根据其表面不同的特征,用免疫分型标记法来决定属于哪种细胞类型的淋巴瘤。此种淋巴瘤的分型方法即为免疫分型。 31.什么是T细胞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病,用免疫的方法测定细胞表型,表现为T细胞免疫表面标记。本病主要分3型,即:淋巴毁灭性淋巴瘤,弥漫性小细胞大细胞混合性淋巴瘤和免疫毁灭性淋巴瘤。此种淋巴瘤主要发生在肾移植或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免疫缺陷病人中。其病情复杂,大多伴有肺和脑的曲霉菌感染,病情进展迅猛,常有高热,全身脏器损害。虽经积极放疗、化疗,停用免疫抑制剂和采取其它综合治疗,疗效往往不满意,预后凶险。 32.淋巴瘤白血病是怎么回事? .淋巴瘤白血病,顾名思义为淋巴瘤发展而来的白血病。前面已经介绍过,非霍奇金病和霍奇金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似,都有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等。但二者也有不同,如有咽部、胃肠道、睾丸及腹腔内淋巴结受侵犯者多见于非霍奇金病;有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等特定全身症状者多见于霍奇金病。在此基础上如果淋巴瘤细胞侵犯了骨髓,播散入血液,即为.淋巴瘤白血病。这种情况可出现于放射治疗之后,亦可发生于疾病后期。有人认为,.淋巴瘤白血病的诊断条件为血液中淋巴细胞数始终在5×109/升(5000/立方毫米)以上,以及骨髓有淋巴瘤细胞侵润。淋巴瘤并发本病者一般约5%~10%,个别地区高达30%,特别是有纵隔累及的分化不良型更易并发。淋巴瘤引起的白血病类型有急性淋巴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型、组织细胞型及分类不明的细胞型等,其治疗基本上与白血病相同。 33.中医是如何认识淋巴瘤的? 在祖国医学古籍中类似淋巴瘤病症的记载很多,如恶核、失荣、石疽、痰核等。其临床表现都与现代医学中的淋巴瘤相似。淋巴瘤疾病初期,肿块皮色不变,无痛无痒,中医认为这些病症属于阴疽范畴,多为寒痰凝滞或气郁痰结所致。随着疾病的发展,淋巴瘤病人还可出现血燥毒热、肝肾阴虚、气血双亏等证。因此,中医认为淋巴瘤的发生与脏腑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等病机有关,病人的证型具有虚实夹杂的特点,临床上须根据具体病情辩证施治。 34.淋巴瘤对妊娠和生育有何影响? 妊娠对淋巴瘤的自然过程无影响,但是对患淋巴瘤病情不稳定或正在治疗的女性病人,妊娠会带来极大的不利。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妊娠可对已患淋巴瘤的母体带来过重的负担,甚至促使疾病迅速恶化。2可增加母体感染和产后出血的机会,感染的原因是淋巴瘤侵犯骨髓、免疫器官,以及化疗、放疗导致具有正常功能的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抵抗力下降;出血的原因可能为淋巴瘤侵犯骨髓所致的血小板下降,亦可能为纤维蛋白原过低或有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3诱导治疗及缓解后维持治疗,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诱发妊娠毒血症的可能。4虽然胎盘具有天然免疫屏障作用,能阻止母子交叉传递疾病,婴儿并不因母亲患了淋巴瘤而罹患淋巴瘤,但是妊娠早期(3个月内)给予强烈的化疗可能引起胎儿发育延缓、畸胎(如法乐四联症、无脑儿等)、死胎、早产或流产。5胎儿出生后发生淋巴瘤的可能性增加。6在治疗上,因为要考虑母婴双方的安全,常须减少或停用必要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故可能延迟淋巴瘤的治疗及影响疗效。 对于男性病人,经放射治疗及大量化疗后可有精子缺少或畸形,故可直接影响生育质量。 近年来有统计资料表明,治疗后处于长期缓解、一般情况良好的淋巴瘤病人,妊娠和生育可基本正常,而且对治疗及病情无不良影响。因此,淋巴瘤病人一般应在经治疗获得完全缓解两年后再考虑生育问题。 35.妇女得了淋巴瘤还可以生育吗? 前面向大家介绍过,淋巴瘤的主要病变之一是淋巴瘤细胞的广泛侵润而造成的损害,这在生殖系统也不例外,再加上接受放疗、化疗时射线及药物的进一步损害,均可能使卵巢及子宫内膜等组织受到破坏,故女性病人生殖能力减低而不易受孕。然而,淋巴瘤病人一经治疗达到缓解后,生育能力还是可以恢复的。近年来由于淋巴瘤治疗的不断进步,缓解率提高,生存期延长,多数病人在缓解期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因而在缓解期内怀孕的可能性也增多。实际上,如上一问所介绍,淋巴瘤合并妊娠的危害还是很大的。因此,生育年龄患淋巴瘤的妇女,即使病情完全缓解,也应该在两年内避免怀孕。通常主张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既能预防受孕,又能减轻血小板减少而加重的月经过多。 36.孕妇得了淋巴瘤该怎么办? 由于妊娠合并淋巴瘤有相当大的危险,因此,从理论上说,应考虑作治疗性流产,终止妊娠。但是,人工流产也有导致出血和宫内感染的可能性,其危险性甚至不亚于自然分娩。所以是否终止妊娠,应全面考虑并结合病人情况而定。淋巴瘤病人病情稳定者,可继续妊娠,尽可能自然分娩。在妊娠期中应尽可能减少或停用化疗药物。淋巴瘤缓解期受孕或有复发倾向的怀孕者,以终止妊娠为宜。 对于淋巴瘤未缓解期合并妊娠的治疗比较复杂,也比较困难,处理稍有不妥,易危及母体及胎儿生命。多数学者认为,此时应以保母体为主,积极化疗,使淋巴瘤达到完全缓解,才能减少分娩时的并发症。当然,化疗可能会导致死胎或畸胎,这一点病人及家属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分娩期进行化疗往往还会增加出血及感染的危险,故在化疗的同时积极进行支持治疗,包括输血和抗生素应用等也是很有必要的。对淋巴瘤病人妊娠、分娩各期的处理,最好是由妇产科及血液科医生共同配合。 37.淋巴瘤能自愈吗? 前面已经谈到,淋巴瘤不是绝症,其疗效正在逐年提高并进入可治愈的肿瘤行列。近年来,有不少报道说部分恶性肿瘤可以不治自愈,并由此推测人体存在着一种自动康复机制。那么,淋巴瘤是否也可以自愈呢?对于这个问题,应全面地去理解。应该看到,能自愈的恶性肿瘤比例并不大,淋巴瘤毕竟是一种恶性肿瘤,如果已经明确诊断,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不能把“宝”押在“自愈”上而轻易放弃治疗。从目前科学家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那些自愈的恶性肿瘤病人大多性格开朗活泼,喜欢运动。临床观察也表明,病人对治疗顾虑重重、精神紧张、忧郁、悲观、失望等,确实可降低免疫力,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及内分泌紊乱,促使病情恶化,明显降低生存率。因此,淋巴瘤病人应正确对待疾病并充满信心和淋巴瘤作斗争,使免疫力保持在高水平上,促进疾病更快得到治愈。 38.影响淋巴瘤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淋巴瘤病人的预后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 与淋巴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在第12问中已经谈过淋巴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如果淋巴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则恶性程度就高;反之,恶性程度低。 (2) 与淋巴瘤的类型有关。霍奇金病的发展较为缓慢,预后要比非霍奇金病好;预后最差的是非霍奇金病中的原淋巴细胞型,其病情进展较快,如不治疗常在几周或几个月内死亡。 (3) 与发病后的病程有关。临床分期是决定淋巴瘤预后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早期淋巴瘤治疗效果较好,中期疗效较差,晚期则预后不良。 (4) 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简单地说,免疫功能是指机体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免疫功能强的淋巴瘤病人要比免疫功能差的预后好。 (5) 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关。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以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效果为优。 (6) 与康复措施是否得当有关。淋巴瘤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常可缓解,此时康复措施科学得当,则可以巩固疗效;康复措施不当,则常使病情反复,前功尽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