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 SLL)是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中国指南和美国NCCN指南均已将BTK抑制剂放在一线和二线优先推荐的地位。
泽布替尼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的主要临床数据 BGB-3111-205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在中国入组了91例R/R CLL/SLL患者,中位随访15个月,ORR为84.6%。对于一些高危甚至超高危患者,亚组分析显示均有获益,其中伴有del(17p)或TP53突变的患者ORR为86.4%(IRC评估),IGHV未突变的为82.4%。 BGB-3111-304/SEQUOIA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国际多中心III期对照临床研究。其非随机队列单臂C组为接受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治疗的del(17p)的初治CLL/SLL患者,在90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中位随访10个月,ORR高达92.7%。
泽布替尼治疗慢淋的专家解读 Q1:BTK抑制剂适用于哪些类型的CLL/SLL患者? CLL/SLL的治疗方向是综合患者各种因素,如身体条件、预后因素以及患者的治疗意愿等进行个体化治疗。譬如,对于预后较佳、IGHV未突变的患者,我们可能会选择固定周期的方案;对于老年且高危患者,不管是一线还是二线治疗,化学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均不及新型靶向药物,如泽布替尼,可作为首选之一。但是目前众多患者在其疗效控制较佳的基础上,往往追求停药或是治愈,若要达到此目的,在临床中使用BTK抑制剂时,或许还需要联合治疗其他治疗药物,特别是与新药联合,或是与常规化学免疫治疗联合、与单抗药物联合,这些应是今后探索的治疗方向。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
目前无论是中国指南还是美国NCCN指南,都将BTK抑制剂放在一线和二线优先推荐的地位。一线适用人群主要是那些高危、IGHV无突变、TP53突变或缺失或有11q-的患者;此外,年龄较大、不能耐受免疫化疗的患者,一线使用BTK抑制剂也有优势。对于复发难治的患者,BTK抑制剂要明显好于传统免疫化疗。 BTK抑制剂最早的一项研究是2012年开始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改变了既往CLL只能采用免疫化疗或化疗的状况,使CLL的治疗变成了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病治疗。然而,目前单纯靠BTK抑制剂还不能达到治愈或停药的目的。我们追求的CLL第二个里程碑式的治疗改变是“fix-time”治疗或“time limited”治疗,需要BTK抑制剂和其他药物的联合,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
在我们中心,CLL的标准检测包括IGHV检测、17p的FISH检测以及二代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p53基因突变情况。如果患者有p53突变,免疫化疗效果很差,我们通常不会再选择免疫化疗,而使用新型药物,如BTK抑制剂。IGHV突变状态非常重要,因为未突变患者往往疾病进展迅速,需要更早治疗。因此,对这类患者需要更密切地随访。此外,对于预后较好的IGHV突变且p53未突变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当他们需要治疗的时候,我们仍会给予4-6疗程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化疗,三分之二的患者可以治愈,不再复发。 澳大利亚彼得麦克鲁姆癌症中心ConstantineTam教授
Q2:使用泽布替尼治疗CLL/SL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我从2013年开始应用泽布替尼,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安全的药物。SEQUOIA 试验是一项比较泽布替尼和化疗治疗初治CLL/SLL的随机对照研究。在入组时,如果患者有p53突变或17p缺失,则不接受化疗,全部分配到泽布替尼组,即C组。共109例17p缺失的 CLL患者接受泽布替尼治疗,疗效显著,只有1例患者因副作用停药。截止目前,中位随访10个月,总体缓解率高达92.7%,只有4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因此,对于17p缺失的患者,免疫化疗效果不佳,而泽布替尼疗效显著,反应持续时间较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澳大利亚彼得麦克鲁姆癌症中心ConstantineTam教授
就目前治疗CLL/SLL已有的三种BTK抑制剂而言,国内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的靶向性最强,其off-target(脱靶效应)作用最小。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它的房颤发生率是最低的,其他的副作用也很小。更安全,则依从性会更好,在临床中患者停药的概率可能会更少。良好的安全性可促使患者长期用药,从而转化为长期的疗效获益。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