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橙色雨丝 于 2020-5-1 20:48 编辑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亚型。一开始,是没有标准治疗方案的,一般借用B细胞淋巴瘤的经典方案CHOP来治疗,但效果欠佳。考虑到其耐药性较强,也尝试过EPOCH方案,但总的来说,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方案被发现不适用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后来的研究发现,NK/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缺乏门冬酰胺合成酶,而左旋门冬酰胺酶可以降解血清中的天门冬酰胺,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于是,基于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的化疗方案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最有名的是日本的SMILE方案(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异环磷酰胺,左旋门冬酰胺酶,依托泊苷),用这个方案治疗,缓解率和生存率大大提高,SMILE一度成为“准”标准方案。但是此方案毒性极大,很少有人能顺利的完成下来,需要做各种的“改良”,其实就是降低剂量和减少周期。另外,培门冬酶出现后有时也被用来替代左旋门冬酰胺酶。
另一个很有名的方案是法国的AspaMetDex方案(左旋门冬酰胺酶,甲氨蝶呤,地塞米松),相对于SMILE方案来说保留了针对结外NK/T最有效的两个药物,即左旋门冬酰胺酶和甲氨蝶呤,而把毒性较大,效果却不是很突出的异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省略了。
国内的医院也做了各种尝试。比较有意思的是,治疗选择上的偏好可以按地域来划分,比如说北肿在CHOP的基础上加上了左旋门冬酰胺酶,变成了L-CHOP或L-CEOP方案;郑州开发出改良的DDGP方案(地塞米松、顺铂、吉西他滨、培门冬酶);广东喜欢用P-GEMOX方案(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上海的特色是MESA方案(甲氨喋呤、依托泊苷、地塞米松、培门冬酶);另外还有GELOX方案、GOLD方案,等等,和前面的方案大同小异。其中,P-GEMOX进入了NCCN指南。
国内的这些方案,很难说哪个更好,因为彼此之间没有做过头对头的比较,各自在做临床研究的时候,基本上都把SMILE方案作为标杆。广东是鼻咽癌以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高发地区,因此,他们的经验较多,这也是他们所倡导的P-GEMOX被NCCN指南所采纳的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目前基本的共识是,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这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必不可少的一个药物,不管年龄多大,基础情况多么不好,一定要争取用上,否则效果大打折扣。其它,比如说是用顺铂还是奥沙利铂(前者抗肿瘤作用更强,后者可耐受性更好),用吉西他滨还是依托泊苷(前者有一定的免疫激活作用,后者细胞毒作用更强,可以治疗噬血细胞综合症这个常见并发症),其实不是很重要,效果差不多,更多的是考虑一下耐受性的问题。主要的一个分歧在于,甲氨蝶呤到底用不用。
在SMILE方案中,甲氨蝶呤在治疗效果的贡献大概仅次于门冬酰胺酶,但在毒性的贡献上很有可能是第一。这个药在什么地方用的最多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由此,我们可以大致的判断,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上甲氨蝶呤适合于哪些情况,那就是:高侵袭性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高风险的患者。
这样的患者怎么找出来呢?在基于非蒽环类药物的方案治疗的时代,有研究提出采用PINK预后模型,分别从年龄是否>60岁、分期为Ⅰ/Ⅱ期或Ⅲ/Ⅳ期、是否鼻型、是否累及远端淋巴结四个方面评分,有时还可以加上血浆EBV-DNA水平,成为PINK-E模型,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至少2/3的患者的临床分期都是I/II期,根据广东某医院所做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研究的I/II期的患者如果按照PINK-E评分,90%以上都是低危,应该预后很好,但实际随访结果是5年总生存率77.4%,5年无进展生存率68.3%,并不符合预期。因此,他们建议了一个新的C-PINK模型,引入了血红蛋白是否低于100g/L和局部侵袭性(依据美国癌症联合会2002年TNM分期)这两个新的风险因子。其中,局部侵袭性这个概念很重要,至少80%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都是鼻型,同为Ann Abor分期II期的患者,TNM分期却有可能不同甚至相差较大,Ann Abor分期不能完全反映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特别是向相邻组织散播的情况。这项研究的提示意义在于,TNM分期不好的患者,很可能也是高危患者,不要被PINK-E低评分的假象所迷惑。
对于那些PINK-E高危的患者,以及PINK-E中低危但TNM分期不好的患者,采用不包含甲氨蝶呤的方案可能有一定冒险。但另一方面,年龄大于60岁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有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行,这时候,也许要考虑联合新药,比如说PD-1单抗来增加疗效和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至于是在常规化疗期间与化疗联合,还是用在维持治疗阶段,而且这样做是否真的能够增加获益,有待前瞻性的随机临床研究来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