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31
- 您的身份
- 病友
- 病理报告
- 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 目前状态
- 康复0-1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弥漫大b细胞(非生发中心起源)
目前状态康复0-1年
最后登录2024-7-19
|
化疗的滋味,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品尝,实在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生命,咬咬牙也得坚持做下来。每次化疗结束,犹如获得新生;每次面临化疗,犹如站在悬崖。回顾化疗过程:我再也不愿意有这个经历了……总之:能够少一次化疗就尽量少一次,涉及昂贵的费用、肉体的痛苦、精神的伤害。
昨天上午复查,医生和我说,还要继续来一次美罗华巩固,不需要打立辛。即便如此,心里还是有阴影,因为实在是害怕啊!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过度治疗呢?
昨天晚上,呆在淋巴瘤之家很久,荣幸看到大神橙色鱼丝的文章,豁然开朗。觉得有必要转发,分享给朋友,没有经得雨丝本人同意,因为这样的好文章应该让更多的病友阅读到,也可以帮助更多纠结于化疗此次的朋友……
以下是原文:
做过化疗的人都知道,那个滋味真的是不好受的,“酸爽”远不足以形容那种难言的痛苦。所以,有些人做了两三个疗程后就开始问:下面可不可以不做了?是不是可以回去吃中药了?甚至有人才做了一个疗程就说什么也不想再做了,拿“化疗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化疗对身体伤害太大”等等理由来自己欺骗自己,好像疾病本身不伤身体,好像世界上真的有既不痛苦、又不昂贵、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就可以治愈恶性肿瘤的好办法似的。
见到这种情况我只能叹息。现实是如此残酷,或许浑沌无知倒是一种解脱。对于那些愿意再坚持一下的病友,对于那些相信化疗不能治愈所有的淋巴瘤,但却是目前治疗淋巴瘤最有效的手段的朋友,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化疗一定要做多个疗程,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时候可以收手。
所谓化疗,就是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化疗按照作用来分类有很多种,比如说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主要用于实体瘤手术后防止局部复发和远端转移;诱导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主要用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初治,以治愈为目的;挽救化疗(Salvage Chemotherapy),是白血病、淋巴瘤复发后用二线方案挽救,以期创造移植的条件;另外还有巩固化疗(Consolidation Chemotherapy),维持化疗(MaintenanceChemotherapy),等等,就不一一解释了。
我们所要探讨的,是诱导化疗,即在疾病确诊后,医生根据病理报告上所明确的淋巴瘤分型,以及影像学和其它一些检查的结果所制定的初治的方案。一般来说,医生都会告诉病人和家属,需要按照这个方案做6-8个疗程,对于少数分期很早的病人,医生可能说的是4-6个疗程。那么,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疗程呢?
这涉及到肿瘤学上的一个概念,叫做Fractional Kill,我们权且叫它“分杀”的假说。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在一定的化疗药物浓度下,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内,化疗只能杀死一定比例的肿瘤细胞,而与肿瘤细胞的绝度数量无关。对于实体肿瘤,由于药物进入肿瘤内部比较困难,所以这个规律并不明显,而对于白血病和淋巴瘤来说,这个规律非常明显,正是在这个规律的指导下,现代化疗才确定了要进行多轮次重复给药的原则!
为什么说“分杀”理论仍是一个假说呢?这是因为直到今日,医学界对其原因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只能解释为与细胞周期有关,具体的一些分析我就不啰嗦了,对我们来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弄清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假设医生为某病人制定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方案,假设这个病人对这个化疗方案非常敏感,按照“分杀”的理论我们再假定每一次化疗可以消灭的肿瘤细胞的比例是99%,还假设这个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数量是10^11,那么六个疗程化疗之后,肿瘤细胞的数量就变成:10^11* 0.01^6 < 1,这岂不是大功告成?
当然,这是理想中的情况,现实中我们的化疗方案可能不是那么有效,现实中肿瘤细胞在被消灭的同时还会不断分裂增殖,另外病人的肿瘤负荷也许不止是10^11,所以有时候医生强调说一定要做满8个疗程,当你听到这个话的时候,千万要理解医生不是因为自己要拿足了回扣才会这么说的,他真的是为了你好!
实际上即使做满了8个疗程,我们也不敢说已经消灭了所有肿瘤细胞,所以在化疗之后,有时候还要用放疗甚至自体移植进行巩固,或者用美罗华一类非化疗的药物维持治疗。当然,对于一些分期较早,又没有什么不良预后因素的病人,也许4疗就够了,什么巩固、维持的也不必要。大致的原则就是,在达到影像学的完全缓解后,再做两个疗程就够了,多了就有过度治疗的嫌疑。为什么要强调说是影像学的缓解呢?这是因为影像学的缓解不等于分子级的缓解,如果肿瘤负荷低于10^9的话,影像学的手段就发现不了了,按照我们前面的假设,10^9*0.01^2=10^5,也就是说,再做两个疗程,残余的肿瘤细胞数量可能就低于10万了,这个听起来可能依然很吓人,不过考虑到人体的细胞总量大约是10^14,这一点细胞全部放在一起都不到毫米的级别,也就没有那么恐怖了。
其实,人体内的环境对肿瘤细胞并不是那么友好,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主要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去影响和麻痹负责免疫监视的T细胞和NK细胞。一旦肿瘤细胞落单了,其免疫逃逸的能力也就大大减弱了,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也容易因为一些偶然因素而凋亡。就好比一只幸运的躲过了多次蟑螂药毒杀的小强,高高兴兴的出去玩,却不小心被人意外的踩死,就这么点儿背有没有!但是为了创造让小强遭遇不测而终于被灭门的条件,我们就必须咬牙坚持完成必要数量的化疗疗程,力争把肿瘤负荷降到最低。尽管脑袋上已经寸草不生,尽管激素吃的脸像猪头,尽管有时候吐的昏天黑地,尽管腰酸背疼腿抽筋,屁股上像被人每天狠踹了几十脚,等到医生告诉你终于完全缓解可以停止治疗了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