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25
- 您的身份
- 家属
- 就诊医院
- 医科院肿瘤医院
- 病理报告
- 弥漫大b细胞(生发中心起源)
- 目前状态
- 治疗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弥漫大b细胞(生发中心起源)
就诊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
目前状态治疗中
最后登录2020-11-10
|
妈妈已经结疗15个月了。一直想写点什么,一直无从开始。
如今,每个人的生活都回到曾经的轨道,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大多数的经历其实都会被新的记忆取代,但是偶尔想起来,曾并肩与病痛对抗的坚定一直左右我的情绪,却又似恍如隔世。
这一年,我有了新工作新同事,穿梭在这座城里最昂贵的写字楼领着还算过得去的薪水。肚子里的新生命再有三个月就会来到这个不知道她是否满意的人世间。
这一年,妈妈按时复查定期打卡往返于北京和老家的动车。此刻?她正在伦敦街头某个餐馆里吃着下午茶。是的,她已经在欧洲流浪一个月,再有一个月就会回国了。
1
那段时间,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提前经历着中年危机。离开生活着的城市往返老家和北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内心做好了或因聚少离多或因无法及时了解彼此心情而无法满足彼此需要而离婚的心理建设;面对未知的疾病,医院,医生,各种医学名词,一切从零开始迫在眉睫的需要被了解掌握;结束北漂多年后再次回到北京,在这巨大的城市网里每天四小时公交地铁地铁公交的穿梭,消化着偶尔接收到或善或恶意的电波,无法挣扎对抗。
2
恐惧?从来没有!回想起来,确切的形容词是后怕。
看过我当时日记的病友会知道,我也有刚开始确诊的迷茫期。对于淋巴这两个字停留在鸭脖子阶段的我也曾彷徨过,幸运的是第一次用手机查资料信息的时候就来到了之家,然后就开启小海绵疯狂学习模式。我觉得,之家最大的作用,不在于你提个“某某大神帮我看一下报告,我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你该去问你的医生,没有比给你开化验单报告单CT单的医生更了解你病情的人。于我而言,之家更多的是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分享学习,让我对淋巴瘤有个全面的认识。通过病友分享的个人治疗经验,对自己治疗道路有个大概认知,不会因为未知或者无知而惶恐。
当然,有怕的时候,我们在小小的活检都发生意外差点失去妈妈。而这种夜里抱着手机,在这里,素未谋面的人因为感同身受的祝福,会有种战斗的路上并不孤单的力量,支撑着前行。
3
我是一个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不会羞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对医生,自己看不懂的报告,医嘱,一个字一个字的问清楚弄明白。每瓶输液的名字,时间,身体反应,都及时做了记录。每次化疗多了什么少了什么闭着眼睛都说的出来(除了常规化疗药物还有保肝保心保胃的药物)。对朋友,北漂的日子里,有长期借我整套房子的朋友,有经常带我散心吃饭逛超市的朋友,后面定期复查还有每次提前帮挂号开化验单的朋友,这些人,我真的都需要,我不需要微信或者电话里嘘寒问暖保重身体的关心,我需要实实在在能抓我一把的人,一点点温暖都会燃着我的心。
4
至今,没有一刻,我会忘记她是个病人,即使她现在形象看起来和一年前的小光头天差地别。既然淋巴瘤属于免疫系统的疾病,那就证明免疫系统是有问题的,或者有问题过。那即使结疗了,我依然总会提醒她,注意休息和饮食。尽量少熬夜(对于55岁经历过更年期的女人不熬夜是不可能的,生理因素,偶尔就是会睡不着)。不要因为一个人生活就虐待自己的胃,她经常会给我晒她煮的汤、馒头发糕花卷包子、经常四五种青菜胡乱炒在一起均衡营养。我经常会给她买一些煲汤的食材,三月新鲜的羊肚菌,大连海参家里冰箱常年屯(这两年也帮几个病友买了海参,我自己不是卖海参的,只是海参的搬运工)。
5
心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小时候有次晚上没有写完作业,第二天一早装肚子疼不要去上学,然后,被妈妈带去医院,就真的肚子疼了打了一针。印象深刻。所以自己要有信心,有病治就好了,医疗条件这么好了,医保也可以报销越来越多的药品,怕什么呢?我当时和我妈说“你现在如果得的是需要换心换肝换肾的病,我们可能不一定会赢,可是淋巴瘤,我们完全有机会胜利。”,这种想法支撑着我们从开始到最后。人之所以无法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正因为人有想象力有信念,而这种意念神奇的力量伴随我们披荆斩棘前行。
现在只是结疗15个月,希望未来,我可以写出康复15年这五个字。
愿大家战胜病魔,再无伤痛。
附妈妈现在流浪中(19年5月)的照片一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