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第一时间的抉择 于 2016-2-19 14:58 编辑
当我们的亲人被诊断出癌症以后,我们做家属的除了急着联系医院,就是到处搜寻良药与补品了。这会儿,经济再紧张的家庭也不算计了,只要有人说某种东西对患者有好处,就是再贵也不心疼,买,大批地买,只要它能把亲人救回来!这是很多患者的亲属都曾有过的经历。 我也是一样。 记得我先生海鹰确诊后,我白天在医院盯着化疗,晚上打着车,跑遍北京的各大著名中药房——白塔寺药店,同仁堂药店的各个分号,去寻找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提升白血球的中药和补品。当我终于在崇文门的同仁堂药店买到“花生衣”这味药时,我的背包里已经有了阿胶核桃糖、灵芝孢子粉、冰糖燕窝等等各种补品了。抱着这些瓶瓶罐罐,仿佛抱着拯救亲人的希望。 但是,一年过去了,我最初买来的这些东西,除了那最便宜的“花生衣”用上了,其他没有一样吃到海鹰的嘴里——因为,我始终不能确定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对他有利,还是会适得其反。 这就引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癌症患者到底应该吃什么? 癌症患者有没有忌口? 癌症患者是不是应该吃补品? 我不是医生,也不是营养学家,我只是一个患者家属,但是一年多来,我在陪伴先生治病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现在我就把这些医生和专家的看法呈现在这里,供读者参考。 就先从海鹰化疗的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病号饭说起吧。 海鹰在那里化疗过四个疗程,每次三天。这12天,他顿顿在医院吃,我没有给他另做过一顿,因为医院的饭不错,他吃得挺香。后来他吃得少了,不是饭不好,是他化疗没胃口了,这与医院的饭无关。 医院提供过的早餐有稀饭、鸡蛋羹、茶鸡蛋、馒头、花卷、豆包、豆腐脑;中午饭有米饭、馒头、面片汤、红烧肉、魔芋烧排骨、红烧鸡块、红烧鱼、家常豆腐、虾仁炒西兰花胡萝卜、炒菠菜;晚饭与中饭相似。这是我们遇到过的食谱,虽不是全部,但也能从这个食谱里看到肿瘤医院的膳食思想——不过分拘泥于营养学书上的教条,而是以北方大众口味为主,荤素搭配,可口就好。 这与给我们看病的中医步云霓大夫的思想一致。我曾问步大夫我先生吃什么好,他说:家常便饭就好。 为什么家常便饭就好?经过思考,我这样认为:人类在与自然界的共生中,早就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生命的食物,今天看似最普通的,一定是经过大浪淘沙般筛选出来的。这些食物既有营养,又没有副作用,又能与人的健康契合,非此,不能沿用到今天。所以,家常便饭是最安全的。那些山珍海味,不要说患者吃不吃得下去,就是他虚弱的消化系统,吃进去也不易吸收,再加上那些珍馐美味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得了的——有人吃了上火,有人吃了拉稀,有人吃了过敏。至于营养学家建议的:多吃些蘑菇、芦笋、西兰花,常吃些粗粮、绿豆、薏米仁,也都应算作家常便饭的扩充,因为,它们代替不了大米、白面,玉米面,代替不了青菜、豆腐、西红柿,仅仅是在餐桌上多些搭配,多些选择而已。 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 接下来的问题是:癌症患者有没有忌口? 我先生曾到北京广安门中医院找著名的癌症专家张培宇大夫看病,当时张医生给每位肿瘤患者一份有关忌口的医嘱。其中明确提到: “严禁烟酒,包括含酒精的饮料;严禁服用大虾、螃蟹、无鳞鱼,如蛇、鳗鱼、泥鳅、黄鳝、带鱼;禁食油炸、烧烤、白糖、冰冷等食品;除在药剂中作为药引,应尽少服用辛辣食品,如葱、姜、蒜、咖喱、韭菜、茴香、芥末等。如作为菜肴中的香料,应尽量煮熟,减少香窜气味,也应少服甜品;多食白肉,少食红肉。” 我先生的小病友刘狄姑娘挂上了广安门中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大夫的号,看后,她向我们转述林大夫给她提出的忌口要求:不要吃羊肉,更不要吃人参蜂王浆! 林医生和张医生都是享有盛誉的国家级中医专家,阅病无数,这些忌口要求一定是他们积多年的临床经验而得,一定包含了很多患者的惨痛教训。他们的忌口要求我在步云霓大夫那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同时,步大夫还增加了一条:不能吃容易上火的南方水果,如荔枝、桂圆、芒果,以及北方的哈密瓜。 以上三位大夫的医嘱如出一辙,我体会,他们提出的这些食物禁忌,同出于中医对淋巴瘤患者不能“过补”,不能“刺激”的医理和药理。因为掌握不好“补”的火候,就容易补出了火,不经意间的小小刺激,就招惹出了肿瘤的复发和长大。对此,我和海鹰深以为然。 那么,西方国家的大夫对“是不是要忌口”的问题怎么看呢?我为此也请教过西方的两位专家。 一位是淋巴瘤专家Klasa博士。我问他:“淋巴瘤患者在食物上应该注意些什么?”他回答:“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任何食物都有利于你的健康。”我问:“鱼呢?虾呢?”他说:“没问题,你可以吃任何你想吃的食物。”这种回答让我们听着十分开心,可开心过后又有些担心。 另一位是专业营养师Evelyn Wu。她建议患者少食猪羊牛肉,避免烟熏、腌制、盐制和掺有添加剂的加工肉食;多选植物性食物,减少动物脂肪、糖、盐的摄入;少用植物起酥油,少用氢化油脂和减少人造奶油;减少快餐煎炸食品、商店焗制的松饼、糕点,以及含转化脂肪的曲奇饼干等。 看得出来,在西方医生的词典里可能没有“忌口”这个词,他们不绝对禁止你吃什么,只是建议你少吃什么。这些少吃的东西不外乎奶油、肉食、糖,与带添加剂的食品。他们提倡食物的多样化,提倡回归自然的全谷食品,提倡有机食品。这些与我们中国营养学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那么,对医生的这些建议我们的患者是怎么对待的,后果又如何呢? 我先生是基本执行。原先他酷爱吃虾,尤其是我做的油焖大虾,每周至少三次,自得病以来,与大虾拜拜,他说,没准得病就与吃虾有关;羊肉,想吃但不敢吃,偶尔跟大家尝一口,不敢放肆;辣椒,不吃了;蒜,开始不吃,现在少吃;水果,种类单调,每日一苹果,偶尔有桃、香蕉、西瓜;糖,大大减少,炒菜绝不放糖;烟酒,忌了。总之,信得过医生,也谨遵医嘱。用步大夫的话说,“别给自己找事”。从一年来的效果看,很好,他现在身体的各种化验指标都正常,自己感觉也很好。 而我一个战友的亲戚的做法却截然相反。战友的亲戚是内蒙古锡林格勒盟的干部,五年前因为鼻咽癌来北京治疗,现在已经康复。我问他有没有忌口,他说,“我没有什么忌口,原来吃什么现在还吃什么。有人说少吃肉对身体好,可我是蒙族,蒙人一天也离不开牛羊肉。我们吃惯了,没事,我这不好好的?” 还有一位我先生的功友王女士,是乳腺癌患者,山西人。她相信素食可使身体碱性化,这对抗癌有益,便每日选用二十多种蔬果精心配制,再用打汁机将其打成糊糊状,灌满瓶瓶罐罐,随时食用。如今,她的家俨然一个化验室,她自己在喝这些菜汁、果汁的同时,也陶醉于“化学家”和“营养学家”的角色里,十分享受,身体状况也很好。 至于洋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与我们有很多的不同,要说“忌口”,他们只能在自己的食物结构里想到少些奶油,少些红肉,根本想不到黄鳝、泥鳅、韭菜、茴香。还有,洋人的基因与东方人的基因还是有差别的,祖祖辈辈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体质差异也很大,也许我们不敢吃的东西人家吃了根本没事。 所以,我的思考是:吃什么,因人而异,因为患者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种族不同、病患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不同,每个人对食物的吸收与耐受也就不同,从而造成了众多的个体差异。专家的意见代表了从大多数患者身上所获得的身体反应经验,遵守这些经验,安全系数更高。但是,你就是你,你是世界的唯一,所以,你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体会去修正医生的叮嘱,可以加一点,减一点,或者将其推翻——如果你够聪明,懂得自己的身体,也懂得食物的属性,你的确可以做些改变。 第三个问题是:癌症患者到底应不应该吃补品? 我们癌症家属都曾有过到药店为亲人采购药品和保健品的经历,都会记得柜台里专为癌症患者生产的滋补品琳琅满目、堆积如山。商家都看准了癌症家属为救亲人不惜一切代价的心理,看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 我还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坐在医院候诊室里,“抗癌有奇效”的广告会反复塞进我的手中;坐在家里,亲朋好友会以他们的臆想和经济实力送来五花八门的补药、保健品;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常常有一些陌生人会凑将上来,主动给你介绍什么灵丹妙药;也有一些好心的病友向你推荐他使用并“已经见效的”好东西------ 面对这些信息,我们是应该信还是不信?面对这些药品、补品、保健品,我们是该吃,还是不吃? 我先生的化疗主治大夫不建议吃,广安门中医院的专家不建议吃,孔伯华国医堂的步大夫不建议吃,西方的洋人大夫更不建议吃。为什么?因为不安全。 肿瘤医院大夫的理由是:你正在化疗,身体里已经有如此多的化学药物在与癌细胞战斗,你怎么证明你的补药与这些化疗药没有冲突? 中医大夫的理由是: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我给你的药方里把该有的药都放进去了,加一分为多,减一分为少,你的药方已经放不进其它的东西,更何况商店里的很多补药与你的体质正好相反。 西方专家的理由更明确:那些所谓的抗氧化物质可能会减轻化疗药物的疗效;那些含有荷尔蒙的保健品可能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复发的诱因;那些活血的补品可能使癌细胞活跃。(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癌症局《癌症康复者及家人的康复课程》P:45,Brenda Ross、Margurite Wong) 我也曾询问过一些曾经食用过补品的患者或他们的家属,答案却相差很远。就拿灵芝孢子粉为例吧,我先生的一个好友的父亲是肺癌,曾吃了不少,现在活得好好的;我的一位战友也是肺癌,别人给他送了不少,他也吃了,但是还是走了;而另一位战友华沙告诉我,她和她的母亲都曾在二十多年前罹患肺癌,她好了,但是她的母亲没多久就故去了,她分析原因,可能与母亲吃补品有关,因为老人家本已经好了,但是吃了一些灵芝孢子粉后就复发了,她猜想,可能灵芝在提升好细胞活力之时,癌细胞也活跃起来。所以,她建议我们最好不吃。 对一些补药,特别是那些著名而昂贵的,买的人的确不少,很多人以为花钱买了它就买回了亲人的生命,但我们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患者是靠这些补药康复的。我相信,我们的大多数患者也都不知道这些补药是否真的能对自己的亲人有好处。 那么,如何评价这些来自市场,而不是正规医院的保健品呢?在国外的一次癌症讲座上,我听到了这样的告诫: 首先,要考虑提供给你这些信息的人和机构的动机、经费来源,及他们的信誉。如果有人说某种保健品对癌症有用,那么想一想此人是不是售卖商品的人。 如果是一些研究机构说某种药如何之好,就要先问一问这项研究是由谁资助的,如果是由商品生产厂家资助,那么,这项研究就可能缺乏公正性,就不值得完全信任。 如果有人说某种保健品对癌症有用,他有足够的证据吗?这种研究证据要建立在有相当数量的人群使用、有足够长的时间观察其反应的基础之上。因为个别人的疗效不代表多数人的疗效,一时的疗效不代表长期的疗效。 我理解这些医生和专家的劝诫,他们的本意是:安全第一。 也是,我们的亲人得了这么一种内因外因都十分复杂的病,谁也不知哪种物质会刺激它变好还是变坏,所以,在真相未明之前小心为好。如果,你手里已经有了某种补品,属于西药房售卖的,就去问问你的西医主治医生,属于中药房售卖的,就去问问你的中医大夫,看看你的身体是不是真的需要,吃了有没有副作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固然好,如果是否定的,那就趁早放弃,不要为此伤了我们的亲人。 总之,入口的东西关乎生命,吃的问题很大,而且唯此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