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CD20阴性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也能通过CAR-T获得完全缓解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77

主题

1425

帖子

1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淋巴瘤,未分类
目前状态
康复5-10年
最后登录
2025-4-25
发表于 2025-4-17 19: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在本期「CR曙光」栏目中,淋巴瘤之家对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临床专家以及患者家属江阿姨进行了专访,请他们分享了多线治疗失败的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采用维泊妥珠单抗(Pola)桥接CAR-T的方案,获得完全缓解的治疗经过以及引发的思考。

案例详情
患者:男性,59岁。
发病及治疗经历
2021年6月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
2021年6月-2022 年5月,先后采用R - CHOP方案、R + GemOx、R-BAC方案、MINE方案,以及PD-1+阿扎胞苷+来那度胺方案都未能获得缓解。
2022年7月,前往瑞金海南博鳌分院接受CD19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方案治疗,两个疗程后,PET-CT 评估提示获得完全缓解。
2022年10月,采干失败;随后继续接受CD19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方案治疗。但复查腹部 CT 发现左下腹、盆腔内局部小肠壁增厚情况较前有所加重。
2023年6月完成CAR - T回输。回输后进行来那度胺维持。
2023年8月PET-CT评估PR。
2024年1月PET-CT评估CR至今。

主管医生访谈录

该患者历经近半年的辗转求医,最终确诊为淋巴瘤时,已呈现恶病质状态,体重骤减至约70斤,生命体征极为脆弱。面对这一紧急病情,我院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首先采取了低剂量化疗方案,并辅以全方位的生命维持治疗。经过初步治疗周期,患者状况略有改善,但遗憾的是,在随后的四个疗程中,治疗反应不佳,提示患者对传统疗法不敏感。

为精准施治,我们进行了病理复核,结果揭示患者罹患的是罕见的CD20阴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这一发现直接解释了患者对经典R-CHOP方案反应低下的原因。基于此,我们果断调整化疗策略,引入了PD-1抑制剂及甲基化药物等治疗手段。然而,由于患者基础状态极差,治疗效果始终未能达到理想预期,病情反复,耐药问题凸显,而且患者的肠道肿块比较大,肠穿孔、肠梗阻等风险较大,治疗陷入困境。

新药涌现让患者看到CR希望

在这样一个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CD19单抗坦昔妥单抗(Tafa)在瑞金海南博鳌医院的成功落地为我们带来了转机。通过远程专家会诊,我们与瑞金医院专家团队共同探讨了CD19单抗对于该患者的潜在价值。综合评估后,我们决定尝试CD19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的创新疗法。

令人振奋的是,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实现了PET-CT影像学上的完全缓解(CR),这是其治疗历程中的首次重大突破。随后,我们计划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疗效,遗憾的是,由于患者前期治疗累积导致采干失败,该方案未能实施。随后,患者再次到海南接受了CD19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的治疗,并进入观察期。

然而,好景不长,之后患者出现了肠梗阻症状,经检查确认为疾病复发。幸好CD19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的治疗帮这位患者等到了一款新药维泊妥珠单抗(Pola)的获批,所以我们为他定制了维泊妥珠单抗(Pola)联合来那度胺序贯CAR-T治疗的方案。通过桥接治疗,使得患者肿瘤负荷降低,为后续CAR-T治疗奠定基础。

曲折中前进,CAR-T让患者重获新生

在全组医生的精心准备,及精准评估后,患者顺利接受了CAR-T细胞回输治疗。

CAR-T回输后,虽然患者出现了相对明显的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ICAN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发生癫痫并呈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等症状,但通过及时对症治疗,相关副作用很快得到缓解,并在后续随访中确认并没有脑损伤或神经损伤等后遗症。

这位患者的CAR-T疗效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在CAR-T治疗结束3个月左右进行的PET-CT评估,其肠道的病灶绝大部分都已消失,仅有一个病灶具有活性,所以疗效评价为PR。我们当时也很担心患者后面能否获得完全缓解,因为对于这样一位治疗经历曲折的患者,若CAR-T不能让他获得完全缓解,后面很难再有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令人欣慰的是,半年随访的PET-CT检查显示患者最终获得了完全缓解。这一成果不仅是对我们医疗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也为R/R DLBCL患者的治疗前景注入了新的希望。

本案例给R/R DLBCL患者的提示

本案例深刻揭示了CAR-T等免疫治疗技术在R/R DLBCL治疗中的革命性意义,同时也强调了传统治疗手段与现代创新疗法相结合的重要性。在R/R DLBCL的治疗策略制定中,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实现治疗方案的个性化与最优化。

CAR-T治疗前通过桥接治疗为肿瘤减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样既能保证CAR-T治疗的安全性,也能提高CAR-T治疗的疗效。

即使是当下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也不要轻易放弃,淋巴瘤的新药研发日新月异,每多坚持一天,就离希望更近一步。而且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不断涌现,一定可以为复发难治的患者带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患者家属心声
回望老伴的康复之路,从昔日被肠梗阻、腹痛等症状所困,难以进食,体重骤减至令人心痛的70斤,到如今已能自如生活,体重稳健回升至90余斤,这一系列的转变让江阿姨深感欣慰与满足。江阿姨表示,尽管治疗历程漫长而艰辛,而且近两载的治疗中布满了挑战与不确定,但老伴克服了重重难关,展现的顽强与坚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采访中,江阿姨话语中满溢着“感谢”“信任”。她深情地表达了对新桥医院及瑞金医院医疗团队的由衷感激,感谢他们持之以恒的科研探索与临床尝试,为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同时,她也特别感谢CAR-T疗法的突破性应用,让老伴得以重获新生。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江阿姨一家始终对医生保持着高度的信任。在最艰难无助的时刻,他们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相信专业的力量,这份信任与托付,最终换来了老伴的康复与家庭的幸福。这段经历,无疑是对医患之间深厚情谊与共同奋斗精神的最佳诠释。

专家介绍   


5208c0070f9e63d1172516da17f33da4.png
曾韫璟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
全军血液病中心
  • 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委员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专委会委员
  • 重庆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多发性骨髓瘤学组副组长
  • 主要从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诊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6f3a260dd4f26be6ca7e339900de083.png
董 松  医学博士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
全军血液病中心
  •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血液淋巴瘤专委会 委员
  •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淋巴肿瘤专委会 委员
  • 主要从事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诊疗以及CAR T细胞治疗
  • 主持/参与院军事医学科技创新计划课题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
  • 发表SCI数篇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