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31|回复: 4

原发中枢弥漫大B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

主题

1

帖子

12

家园豆

最后登录
2025-3-13
发表于 2025-3-13 09: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GCB亚型,myc 60%,bcl-2 80%,基因检测出TP53失活突变。
目前的治疗方案是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氨蝶呤+大剂量阿糖胞苷静脉注射,鞘注甲氨蝶呤+阿糖胞苷。

咨询下病友这样的方案还有优化空间吗?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主题

6

帖子

112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伯基特淋巴瘤
就诊医院
北京儿童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25-3-29
发表于 2025-3-14 12:3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孩子多大?目前在哪家医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

主题

132

帖子

2977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原发中枢弥漫大b细胞
就诊医院
浙一
目前状态
康复1-3年
最后登录
2025-3-28
发表于 2025-3-14 01:0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方案可以的。可以说下在哪个医院、病人多大吗?
个人意见是大剂量甲氨蝶呤在静脉用到位,不需要鞘注。如果病变累及脑脊液或者脊髓,那可以联合鞘注。
以及现在不止要考虑诱导方案 ,还要考虑巩固方案,巩固方案首选含大剂量塞替派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所以诱导治疗顺利的话,4疗后就要采集造血干细胞,而大剂量阿糖胞苷可能会影响采干,可以考虑采干后再用大剂量阿糖胞苷。
至于采干前不用阿糖胞苷,又害怕方案不够强,可以加口服药(替莫唑胺或BTKi)。口服药的缺点就是价格相对比较高。
以上个人拙见。
附个CSCO指南http://app.house086.com/mag/circle/v1/forum/threadWapPage?tid=295656&themecolor=7a7a7a&circle_id=11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0

主题

21

帖子

3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疑似淋巴瘤
目前状态
选择
最后登录
2025-3-18
发表于 2025-3-13 18: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楼主好,我来看看~
患者特征分析
疾病亚型: 患者为GCB亚型DLBCL,这是DLBCL的一种亚型,通常预后较好,但双表达型(DEL,MYC和BCL-2高表达)会显著恶化预后。MYC 60%和BCL-2 80%表明患者符合双表达型标准。
遗传特征: 基因检测显示TP53失活突变(具体为p.M237I),这进一步增加了疾病的侵袭性和治疗难度。TP53突变与DLBCL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治疗计划: 当前方案包括利妥昔单抗、高剂量甲氨蝶呤和高剂量阿糖胞苷静脉注射,以及鞘注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这种组合通常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瘤或高风险CNS复发的预防/治疗。
当前治疗方案的评估
CNS治疗部分: 高剂量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是治疗CNS淋巴瘤的标准药物,能够穿过血脑屏障,鞘注进一步增强CNS覆盖。当前方案似乎针对CNS疾病,可能是因为患者已有CNS受累或高风险。
系统性疾病部分: 然而,当前方案缺乏标准DLBCL系统性治疗的核心药物,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长春新碱(R-CHOP中的成分)。高剂量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对系统性疾病的活性有限,主要用于CNS或某些侵袭性淋巴瘤(如伯基特淋巴瘤),因此可能不足以控制全身性DLBCL。
双表达型DLBCL的治疗挑战
双表达型DLBCL(DEL)患者在标准R-CHOP治疗下预后较差,研究表明更强化的方案如DA-EPOCH-R可能更有效,尤其是对年轻患者(<65岁)。DA-EPOCH-R包括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加利妥昔单抗,剂量根据患者耐受性动态调整。
然而,DA-EPOCH-R中的药物(如依托泊苷)对CNS疾病的渗透性不如高剂量甲氨蝶呤,因此需要结合CNS定向治疗。

当前方案的鞘注和IV高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与MATRix方案(用于原发性CNS淋巴瘤,包括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硫替帕和利妥昔单抗)类似,但缺少硫替帕,后者可能进一步增强CNS渗透性。

优化策略探讨
结合系统性化疗: 鉴于患者为DEL且有TP53突变,建议考虑加入标准系统性化疗如R-CHOP或DA-EPOCH-R,以更好地控制全身疾病。但这会增加毒性,需要权衡患者耐受性。
强化CNS治疗: 若当前方案未包括硫替帕,可考虑加入,以增强CNS疾病控制,但需评估毒性风险。
专家咨询: 建议与淋巴瘤专家讨论,评估疾病分期(如Ann Arbor分期)、CNS是否已确认受累(如通过MRI或脑脊液检查),并根据患者年龄、共病情况和耐药性定制治疗计划。
Weixin Image_20250313182250.pn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78

主题

3938

帖子

3万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伯基特淋巴瘤
就诊医院
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目前状态
康复1-3年
最后登录
2025-3-31
发表于 2025-3-13 20:0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