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3
- 您的身份
- 家属
- 病理报告
- 皮肤性间变大细胞
- 目前状态
- 治疗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皮肤性间变大细胞
目前状态治疗中
最后登录2024-6-19
|
刘鹏教授:淋巴瘤是一种全球发病率增速最快,且具备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近年来,淋巴瘤新药研发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细胞毒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治疗药物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的相关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给复发、难治淋巴瘤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这些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未被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召开了第三届淋巴瘤免疫治疗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22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目的就是通过广泛、深度的学术交流,凝心聚力,抚平争议,达成更多共识,同时,总结既往的工作得失,以指引未来我国淋巴瘤免疫治疗发展方向。
淋巴瘤抗体ADC药物的研发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刘鹏教授: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将化疗免疫药物与单克隆抗体共价连接而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该药物利用抗体抗原的特异性,选择性地将化疗免疫药物传递给肿瘤细胞,同时避开肿瘤抗原阴性的正常细胞,目前,在淋巴瘤治疗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抗体ADC药物主要包括维布妥昔单抗(BV)、泊洛妥珠单抗(Pv)和Lonca,这三种药物各有特点和治疗优势。其一,维布妥昔单抗是一种由靶向CD30的单克隆抗体连接一种抑制微管的细胞毒药物MMAE组成,可在血液中稳定存在,精准杀灭表达CD30的肿瘤细胞1。基于系列临床研究,BV现已经被用于初治霍奇金淋巴瘤(HL)、复发/难治HL、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HL、复发/难治(R/R)蕈样肉芽肿(MF)、初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初治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R/R ALCL等。在今年的ASCO大会中,BV再传佳讯,ECHELON-1研究2显示BV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可以给III/IV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带来总生存(OS)的显著改善,同时,COG AHOD1331研究3显示BV联合AVE-PC剂量强化方案较ABVE-PC治疗高危HL儿童患者的疗效更优;其二,泊洛妥珠单抗含有一个人源化的抗CD79b IgG1单抗,一样使用了MMAE细胞毒分子4。该药在欧盟已经获批用于治疗R/R DLBCL患者,而该药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治疗中国R/R DLBCL患者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信很快将在我国上市。此外,在今年的ASCO大会上该药联合R-CHP治疗既往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也能给患者带来PFS获益5,6,相信该药将成为二十年来一线治疗DLBCL我国唯一获批的新药;其三,Lonca是人源化的抗CD19-IgG1单抗和细胞毒分子tesirine通过一种可被蛋白酶裂解的缬氨酸-丙氨酸连接体偶联形成的ADC药物7,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R/R DLBCL。当前,业界专家们正在将该药与多种药物联合进行探索,相信很快就能得到好消息。
展望淋巴瘤抗体ADC药物发展
刘鹏教授: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努力,ADC已经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批准,而且,由于淋巴瘤表达的特异的细胞表面标记物,使得ADC在淋巴瘤的治疗中也备受青睐,但是,ADC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连接体在抗体识别并结合靶抗原前裂解,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毒性,而靶抗原表达下调或突变可导致ADC的效力下降。当然,这些问题在未来可能可以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ADC结构的修饰以及与其他抗淋巴瘤药物联合应用以降低ADC的不良反应以及克服耐药。因此,个人对于淋巴瘤抗体ADC药物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未来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