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379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北京协和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康复10-20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就诊医院北京协和
目前状态康复10-20年
最后登录2025-2-1
|
发表于 2015-5-19 16: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这个“砒霜”和中国古代的砒霜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只是记者写文章抓眼球罢了。用砷剂治疗白血病是从西医开始的,1786年Thomas Fowler发明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福勒溶液,里面含1%的亚砷酸钾,用于治疗疟疾,梅毒等疾病,从1845年开始,开始用于治疗白血病。由于其毒性很大,会造成肝硬化,泌尿系统肿瘤和皮肤癌等,逐渐的其应用范围缩小到只能用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后来随着现代化疗药物的出现,砷剂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1972年,哈医大一院开始将以三氧化二砷为主要成分的注射液用于临床,在各种癌症病人身上做试验(换到现在,估计可以枪毙了),结果发现在食道癌,淋巴瘤和CML中都有一定效果,而效果最好的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即APL。后来为了争夺发明权,还引发了一场官司。1996年上海瑞金报告说把三氧化二砷注射液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在APL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上海的研究做的很细致,还揭示了砷剂作用的原理,确认了细胞学层面上的作用靶点。
西方首先用砷剂治疗APL的医院是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癌症中心,1998年报告12个病例中有11人获得了CR。目前,很多医疗中心都在研究优化砷剂的使用,希望以最低的剂量、最小的副作用实现最好的效果,试验中使用的剂量已经从当初的0.2mg/kg/天降到了0.08mg/kg/天。可惜,恐怕不会有人会因发明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或者用其治愈APL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