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缓解之后,对无症状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进行影像学监测仍然存在争议。5月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研发了一种决策分析Markov模型,用以评估随访之后进行一线免疫化疗法的成本效益。 【方法】 研究者比较了三种方案治疗55岁患者群的疗效:常规临床随访而无连续影像检测,常规随访伴随一年两次的CT扫描(2年),常规随访伴随一年两次的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检测(2年)。这一基线模型将无症状影像检测的复发与临床预后改善联系起来,支持以影像学为基础的方案。一生的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成本效益比例增量(ICERs)适合每个监测方案。
【结果】 监测方案使用的2年常规CT或PET/CT扫描,与无常规影像学的临床随访相比有微小生存获益(人年获得:CT, 0.03年;PET/CT, 0.04年)。生活质量调整(CT, 0.020QALYs;PET/CT, 0.025QALYs)之后,以影像学为基础的随访获益仍然较微弱。影像学为基础的监测方案相关成本是比较可观的;影像学方案对比临床随访的ICERs为$164,960/QALY(95% CI,$116,510 - $766,930/QALY),CT和PET/CT 的ICERs为$168,750/QALY(95% CI,$117,440 - 853,550/QALY)。模型结论是强有力的,而且在单方面和概率性灵敏度分析时保持稳定。 模型预测的生存期
【结论】 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无症状DLBCL患者缓解之后进行影像学监测在经济成本方面提供了少量临床获益。 医脉通编译自: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Routine Surveillance Imaging of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First Remission. JCO.20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