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020|回复: 2

使用手机是否增加癌症风险——转自丁香园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

主题

52

帖子

175

家园豆

资深病友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霍结节硬化型
就诊医院
301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12-3-13
发表于 2011-6-12 17: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上周WHO一专家小组声称手机“可能”致癌,一时间有关手机安全性问题的争论再起波澜。

这是首次由WHO这样的重要卫生组织提示手机与癌症之间可能存在关联。但消息一经发布便即刻引发许多科学家的反对。这些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声称,目前有关手机导致癌症的证据不足,从生物学角度看,手机致癌一说也令人难以置信。

那么,手机与健康之间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6月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专栏记者TARA PARKER-POPE有关这一问题常见疑问的解释。现编译如下,与大家分享。

最新声明来自何方神圣?

这一专家小组来自于WHO的咨询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与癌症的相关性。

自1971年以来,该机构的相关专题计划已经对900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将它们分为5类。截止目前,他们发现107种对“人类具有致癌性(Carcinogenic to humans)”,包括石棉、雌激素和烟草等;59种“很可能具有致癌性(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如人类乳头瘤病毒和夜班工作;266种“可能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如某些化工原料、咖啡以及现在所说的手机。另外,还有508种目前尚没有结论,属于“不能分类(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的因素,如含氯的饮用水、荧光照明以及茶叶。在进行研究的900多种因素中,仅有1种——饮用水源中的己内酰胺(Caprolactam,用于生产尼龙的一种原料),属于“很有可能不致癌(Probably not carcinogenic to humans)”。

该声明的依据何在?

手机产生非电离辐射,这是一种非常弱的能量形式。专家小组称,他们全面分析了有关这种辐射对动物和人类影响的大量研究报告。

所有的人类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仅能说明手机使用与癌症存在关联,但并不能肯定其因果关系。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与三种癌症有关:腮腺癌、听神经瘤和神经胶质瘤。所有这三种肿瘤均为罕见,即使手机使用增加其罹患风险,但就个体风险而言仍然非常小。

对手机使用最大规模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是一项名为Interphone的研究。包括加拿大、以色列和其他西欧国家在内的13个国家参与了该项研究,其研究结果去年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该研究发现使用手机与脑瘤之间总体上未见关联。但研究者报告,使用手机最多的参与者罹患胶质瘤风险增加40%。

另外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一项以色列研究发现,手机使用较多者腮腺肿瘤风险增加58%。瑞典研究人员发表在《职业与环境医学》(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对16项有关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使用手机较多者10年后听神经瘤和神经胶质瘤风险加倍。

既然手机使用与癌症似乎真的 “可能有关”,那为什么有的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上述研究始终受到方法学的困扰。Interphone研究提示,手机使用者总体上较少罹患癌症。显然,没有人相信手机还能预防癌症,因此认为该发现有些反常,数据存在偏倚和错误。批评者认为不能随意取舍数据,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发现无真实可言。

再者,如果手机可导致脑瘤,因手机无所不在,我们应该看到脑瘤在全球范围内应呈流行态势,而事实却非如此。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手机问世25年以来脑瘤的发病情况,并没有发现脑瘤发病率有任何增加,”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手机产业顾问Meir J. Stampfer博士说道。“虽然科学不像数学那样可丁可卯,但就此类事情而言,我对手机健康风险一点担心也没有。”

但手机产生辐射,难道辐射不致癌吗?

手机所发出的非电离辐射极其微弱,其能量不足以使化学键发生断裂,即不会造成DNA损害。科学家已反复表明,对于手机所发出的非电离辐射可能致癌或导致其他健康问题,现有生物学知识难以作出解释。

诚然,有关手机使用对健康危害的争论远没有结束。今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NIH的研究发现,使用手机时间少于1小时便可使靠近手机天线部位的大脑活动加快。该研究对低水平非电离辐射损伤提供了一种可能解释:非电离辐射或许引发大脑产生自由基或炎性反应。

网上流传的“手机爆米花”视频是真的吗?

在“手机爆米花”视频中,4部手机围城一小圈,手机通话后,中间的玉米很快膨胀爆裂。该视频曾一度在网上迅速传播并被一些人认为是事实。但事实上,这是一家蓝牙耳机厂商的病毒式营销活动。

使用蓝牙耳机比直接用手机通话安全吗?

蓝牙是一种无线通话技术,为达此目的,该类设备需要发射出非常低水平的辐射。但目前没有人进行有关蓝牙耳机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一种担心是,即使蓝牙耳机发射的辐射水平低于手机,但耳机直接塞入耳内,更靠近脑部,并且在手机不通话的时候,无线耳机或送话器也会发射微量辐射。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无线通讯教授William G. Scanlon认为,蓝牙设备的辐射水平极低,其辐射风险是可以忽略不计,使用该类设备(包括无线网络)无需任何防护。

既然都说风险极低,那大家为什么又大惊小怪呢?

虽然目前的研究数据令人欣慰,但需要注意的重要一点是,所有的人类研究对象都是成人。而现在青少年从小就使用手机,目前尚没有人知道终身暴露会对健康造成什么危害。

“我们最为关切的是,现在的孩子们将终生与手机等设备为伴,所以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使用这些设备是否有致癌或其他健康风险。”南加州大学预防医学教授、IARC专家小组组长Jonathan Samet博士如是说。

2010年 霍奇金淋巴瘤 北京301医院接受化疗放疗 现已结束治疗康复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22

主题

442

帖子

765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霍混合细胞型
就诊医院
沈阳医大一院
目前状态
康复1-3年
最后登录
2016-3-9

一生平安家人平安

发表于 2011-6-17 11: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
祝福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9

主题

202

帖子

634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霍结节硬化型
目前状态
康复0-1年
最后登录
2016-3-23
发表于 2011-6-20 16: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这个说法站不住脚,首先移动就不同意,花点钱找点专家出来事就过去了……
不过这东西还是少用吧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