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15
- 您的身份
- 家属
- 就诊医院
- 天津血液病研究所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III级
- 目前状态
- 治疗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III级
就诊医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
目前状态治疗中
最后登录2014-2-24
|
从18岁上大学开始,就离开了妈妈在另一座城市里上学、工作,书读了6年,换了2座城市,工作了4年,却一直没有回到家乡父母的身边。他们尊重我的选择,一路我就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愿这样走下来,她们选择了默默的支持,从没束缚过我。
2012年的2月份,妈妈到丹东来看我,晚饭的时候我偶然摸到她左耳前的地方有个硬硬的肿物,我是外科护士,第一时间就带妈妈到医院做了检查,最后于口腔外科做了全麻手术切除了肿物,爸爸也从单位请假来到丹东照顾妈妈。术后几天,爸爸该回单位上班了,我还记得那天我刚刚把爸爸送上火车就接到了病理科的电话,告之我病理结果不好,怀疑淋巴瘤还是去医大做免疫组化吧!那一刻,学医的本能告诉我,不是好兆头。回想那时的心境,真是有苦难言,因为结果还不明确我不想让父母瞎想,瞒着她们自己去了沈阳,冬天早上5点不到天还不亮就出门,一个人跑一整天,晚上急急的赶回家,让妈妈以为我只是上班加了个班而已。一周时间,结果出来了:淋巴组织增生!一颗心落回肚子里,回家饱饱的吃了一顿饱饭,告诉妈妈这期间的经过,告诉她虚惊一场,没事了!妈妈也很欣慰,后来妈妈养好身体就回了老家。
同年6月份,我和男友打算结婚买房,请我父母来丹东看看房子怎么样。结果,不幸又降临了!本来是看完就可以签合同了,我坚持说再等一天,要领妈妈先去医院复查一下。其实那可能就是我的预感,也可能是我在外科工作,对于妈妈体表的细微改变有所怀疑,复查结果同样是淋巴结肿大,颈部、锁骨上窝还有纵膈都有。于是,那个房子我坚决不买了。6月末,在普外科取了2枚淋巴结活检,在丹东市所有的医院会诊都是良性的,后来我不放心让同事带到了北京肿瘤做了病例会诊和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滤泡型淋巴瘤1/3级。我和爸爸马上带着妈妈亲自去了北京做检查、找专家,然后给出了不用治疗,惰性期发展非常的缓慢,回家3个月复查一次吧。
然后我们回了丹东,3个月复查一次,每次的结果都有差异,但是能感觉出那些淋巴结在慢慢的变大,而且腋窝和腹股沟也有了。
春节过后,妈妈就回了老家,直到4月份,我再见到妈妈,吓了一跳,不到3个月时间,她左颈部肿胀的非常明显,肉眼已经明显可以看出她的颈部有肿物。我开始怀疑北京的那次病理结果和治疗建议了。这么迅速怎么是惰性呢?于是在主任的建议下我妈妈又再次被我送进了手术室,在颈部和腹股沟分别又取了3个淋巴结。病理科的同事第一时间告诉我结果,说是有弥漫的区域了,马上送到了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做了免疫组化,再次确诊为滤泡型淋巴瘤Ⅲa级(滤泡占2/3,弥漫占1/3)
结果明确了,主任给了我最后一条建议“尽快治疗”!
接下来又涉及到了妈妈医保的问题,以前因为我工作的原因,妈妈在丹东看病都是走的自费,包括手术时都是自费做的。通过对淋巴瘤一点点的了解,我决定不能放弃医保这部分,而且化疗方案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人脉方面多一些麻烦吧。事实证明,这麻烦太多了,很多更专业的知识我并不懂,在自己单位可以随时和主任专家去请教,大家也都能给我很中肯的建议,可是回到老家,我谁都不认识,父母也没有这方面的关系,多问一句话都没有人耐心的解释一下,第一天见到的那个血液内科的医生真是让我非常生气,医院比较忙,我非常理解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我本身就是护士,自问我还是很听话很不找麻烦的患者,可是那个医生我一句话没说3个字她就不耐烦的打发我去问护士,去问护士,护士又让我找大夫,把我像球一样踢过去踢回来!我那个气啊! 一瞬间觉得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更不容易,怪不得医院经常有那么多患者来指责和谩骂我们,当然了,这都是不可取的。医疗市场现在就是这么尴尬,医患之间没有最起码的信任,却又不得不建立起这种表面和谐的关系!中国的社会似乎没有熟人什么事都办不成,刚毕业时不觉得,一旦你接触了社会,你尝到了有熟人办事的快捷,就忍受不了多走弯路的麻烦了!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也很困惑,今天又没住上院,约了明早。希望明天一切顺利!
后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