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创作缘起
江汉汇流、三镇鼎立、湖泊密布,是武汉城市格局之魂。全国城市不少,有600多座,名称前冠“大”的城市却只有两个:大上海、大武汉。2002年4月以来,我有幸在武汉生活、工作和学习,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10多年里,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武汉每天的变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江城湖泊的魅力,诚如这个城市形象口号“武汉,每天不一样”宣传的那样,大武汉大气、大起,名不虚传。正所谓日久生情,从内心深处爱上了这座城市。但,这不是我创作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的动因。 我在水利部门从事行政执法和水资源管理,在业务工作方面小有建树,除在河南、甘肃、山东、四川、湖北等地和水利部流域机构讲学外,数十次应邀到武汉市直单位及硚口、江岸、汉南、东西湖、新洲、东湖高新等地人大、政府、街道、党校、水务等单位讲授湖泊保护、行政执法、水资源管理,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作为一名水行政执法和水资源管理人员,自然比常人更加知道湖泊保护的重要性,但这也不是我创作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的动因。 2013年12月,湖北省作家协会开展《家乡书》散文丛书采写编撰活动,要求以长篇“乡土散文”形式表达作家独特的家乡体验,用文学眼光去感受、发现家乡的历史、人文和风土民情。作为省作家协会会员,理应积极参与,但这依然不是我创作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的动因。 动议创作长篇文化散文《沧桑百湖》,纯属偶然。 2015年1月1日,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晚上闲来无事,收看湖北卫视《大王小王》节目,这是一档情感类访谈节目,很接地气,两个主持人妙语连珠,我喜欢该节目和王芳、王为念两个主持人。这天的节目是《感恩号车队“拉”父母尽孝》。节目讲到,两个儿子用板车拉母亲、一位64岁的女儿用板车拉91岁的母亲畅游中国,历尽千辛万苦,事迹非常感人。片子主要是宣传感恩尽孝,这当然也令我感动。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身患肺癌、肝癌的女儿,一路下来竟然痊愈。这说明,生命在于运动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病有来的路,也有回去的路”(王涛博士语)。病魔是一条红了眼的疯狗,翻脸不认人,不管是领导还是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见谁咬谁。你奋起反抗,它就掉头逃窜;你忽略它、害怕它,它就上来撕咬。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打败这条疯狗。对我来说,启发那是相当地大,窃以为:“运动是最好的药,自己是最好的医生”!可惜,我醒悟迟了。虽然醒悟迟了,终究还是醒悟了,这就很幸运。 过去的我不爱运动,用我家乡宜昌话说就是“懒的烧蛇吃”。烧蛇吃,应该算很勤快了,相信大家没搞懂,我至今也没搞懂。某日《三峡晚报》组织黄山笔会,同行的文友都是步行上山,原本我也是准备步行的,没走多远就败下阵来,大口喘气就如同扯风箱,直累得血喷心,最终我只好乘坐缆车,好在还有几个同伴;某日单位组织活动——登泰山,同行的男女同事全部步行上山,竟无一人随我乘坐缆车,我孤零零地在山下看着泰山、看着远去同事的背影发呆;某日去井冈山,同行的一位老编辑80多岁了,全程参加活动,而我几次就躲在房间睡觉。工作上,自参加工作以来,几乎都是跟文字打交道,成天是家里——办公室两点一线,写不完的材料,且时间紧、任务重,“鸭梨山大”。有时赶写材料奋战通宵,在旁边放一盆冷水,瞌睡来了就用湿毛巾敷头驱赶。加之我工作认真、负责,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身体透支厉害,厄运降临到我身上一点就不奇怪。 我生于1962年12月。在过去的50多年人生中,偶尔买过彩票和购物抽奖,说出来不怕见笑,10块钱的小奖就从未中过,而癌症却不期然降临到我的身上。我真的不明白,我的火咋就这么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