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问诊于2016年1月28日 北京肿瘤医院宋玉琴 门诊
病史 2015年7月起低烧,伴有左下腹疼痛 2015年8月18日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腹部CT :腹膜后所见,考虑淋巴瘤 2015年9月7日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ET-CT:左下腹膜巨大肿块4.9cm*6.6cm,SUVmax11.9,左锁上、纵膈、胸主动脉旁、左侧腋窝、左侧前胸肌间、腹腔、腹膜后及左侧骼血管旁多发淋巴结代谢活跃 2015年8月25日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膜后淋巴结穿刺:考虑为中间性(灰区)B细胞淋巴瘤(具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的未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见病理诊断报告 2015年9月10日:开始行R-BEACOPP方案化疗,4程后12月7日做PET-CT评估病情有缓解,左下腹膜巨大肿块2.5cm*3.7cm,SUVmax35.9,主治医生认为效果不够理想, 2015年12月11日换GDP方案继续化疗,同时又做穿刺活检、免疫组化,病理报告仍为灰区淋巴瘤,现按R-GDP/GDP方案已各行1程化疗(共2程), 2016年1月20日CT评估结果显示肿物较之前增大(最大者约38mmX50mm); 2016年1月22日更换化疗方案为R-CHOP-E,已行1程化疗,尚未做评估。 2016年1月12日北京友谊医院周小鸽教授重新进行病理会诊,会诊结果是:2015年8月25日的穿刺诊断为灰区淋巴瘤(与中肿的结果一样),2015年12月16日的穿刺诊断为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中肿仍为灰区的结果不一致)详见病理诊断报告。 2016年1月21日北京大学病理学系第三医院病理科高子芬教授重新进行病理会诊,会诊结果是:2015年8月25日的穿刺诊断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与中肿、友谊的结果不一样),2015年12月16日的穿刺诊断为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与中肿仍为灰区的结果不一致,与友谊近似)详见病理诊断报告。
疑问 1.麻烦宋主任详细对比下三家医院所出具的病理报告,帮忙解读,并判断哪家医院的病理诊断更准确,可以作为后期治疗的依据?是否有必要手术切除完整淋巴瘤做病理? 2.目前已完成4个R-BEACOPP、1个R-GDP、1个GDP、1个R-CHOP-E方案化疗,4程后R-BEACOPP后PET-CT显示SUVmax比化疗前高许多,6程后CT显示腹腔内肿块增大,为什么会这样?是否跟前期的病理诊断不准确,治疗方案不匹配有关? 3.根据病人现在的情况,请宋主任给出一套合理并且最佳的治疗方案。 4.病人需要自体干细胞移植吗?
答复
1.病理诊断是纯粹病理科医生才能做出的诊断,临床医生怎么可能评判哪个病理医生的诊断更准确?何况这种病理类型是全世界病理医生诊断的难点,标准很难把握,正是因为无法制定标准,无法归类,所以才叫做灰区淋巴瘤。但是我想对于这个患者而言,纠结于病理诊断没有意义,因为下一步挽救化疗方案都是一样的,无论是灰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还是霍奇金,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用美罗华,患者已经若干个周期化疗后进展,此时可以不用美罗华。 2.无论是哪种类型,化疗总是对部分肿瘤细胞敏感,部分肿瘤细胞会天生带着耐药基因,对各种方案都无效。所以,通常都是在初步化疗是,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对化疗方案敏感,缩小比较快,剩下的肿瘤细胞耐药,继续化疗就会出现肿瘤进展。淋巴瘤就算是不多见的了,其他肿瘤更常见这种现象。 3.没有最合适或者更合理的方案,因为每个方案的有效率都是比较固定的,没有谁更好谁更不好的问题。比如二线方案的有效率一般在60%左右,如果病人不在这个范围内,耐药,那么三线方案的有效率一般30%,是因为剩下的肿瘤细胞更加耐药顽固。而且都是无法提前预知的,因为没有办法检测病人对哪种药物或者哪种方案有效,所以都是尝试,碰运气的成分多。我们常用的方案是DICE方案,其他医院可能喜欢用DHAP方案,有效率都一样,只是副作用不同,大家的使用习惯不同,并不代表谁更高明,这些方案都是几十年的临床应用了。 4.如果有效,建议尽快干细胞采集,如果能够达到完全缓解,尽快干细胞移植,最好能做两次自体干细胞移植,因为这种情况下即便移植,复发风险也极高;如果达不到完全缓解,自体移植没法选择,建议尽快异基因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