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CR曙光」栏目中,淋巴瘤之家对长海医院血液科主任杨建民教授进行了专访,在2023年5月,他通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序贯CAR-T细胞疗法,成功挽救了一位年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危重患者。
案例详情 患者:男,29岁。 发病及治疗经历 2018年12月,以头痛起病; 2018年12月18日 各项检查结果如下: PET-CT:左侧额叶、胼胝体膝部区域所见密度影伴FDG代谢明显异常增高(大小约3.4*1.9 cm,SUVmax=34.4); 活检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NOS,GCB); 免疫表型:Ki67(50%+),CD19(+), CD20(+), PAX5(+), CD79(+), MUM1(+), BCL(+), CD10(-/+), CD2(少+); 脑脊液检查:6%形态变异的幼稚样淋巴细胞。
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DLBCL,GCB) 外院治疗经过:
本院治疗经过: 2023年5月9日,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5月24日回输自体CD19 CAR-T细胞; 2023年8月30日,评估获得完全缓解(CR),目前回归正常生活。
主管医生访谈录
对于R/R PCNSL,在病理层面,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在患者层面,脑部受累明显,导致其他器官功能更差,而且神经功能和体能状态恶化通常较快。因此,快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选对合适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此病例患者年纪轻,前期治疗于外院使用多个疗程大剂量化疗,然而疗效始终未达预期。如何尽快扭转危重状态,获得CR是此例患者入本院时的重要挑战。
ASCT+CAR-T是我们综合考虑后的最佳治疗方案。先进行ASCT,是为了使其扮演预处理的角色,在降低肿瘤负荷的同时改善淋巴瘤免疫微环境对CAR-T细胞的抑制作用。随后桥接CAR-T治疗,通过对患者T细胞进行改造,使其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进一步根治ASCT后的残存病灶,使得肿瘤复发风险降低。
该病例,ASCT+CAR-T治疗方案展现了近乎“起死回生”的潜力,患者进入移植仓一个月内便恢复至清醒状态。在实际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使用ASCT+CAR-T治疗淋巴瘤的CR率可达70-80%,实现了1+1>2的疗效,有望为患者带来治愈。
本病例给PCNSL患者的提示
PCNSL是罕见类型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95%以上患者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L是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预后最差的类型,据统计,PCNSL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年 1。对于许多患者和家属来说,PCNSL的治疗和管理依然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道路。
在本病例中,患者在一线治疗时接受了基于HD-MTX的联合化疗方案,仅获得部分缓解(PR),并在一年内便发展为疾病进展(PD)。此后,患者接受过多种挽救化疗方案、放疗,以及联合靶向药物XPO1抑制剂等,仍然疗效不佳,入院时患者嗜睡,偶能唤醒,完全不能自理,且癫痫持续性发作。在各式各样治疗方案连番尝试后,接下来能够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如何才能为患者争取到进一步缓解,这不仅是此例患者的治疗难点,亦是大部分复发难治性(R/R)PCNSL患者面临的治疗瓶颈。
ASCT在PCNSL巩固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ASCT能带来的获益有限,真实世界研究发现,仅17%R/R PCNSL患者可从ASCT中获益2。随着CAR-T的问世和不断进展,其在淋巴瘤等血液肿瘤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在DLBCL、R/R PCNSL的应用也已经取得诸多研究验证。因此,在ASCT治疗后,使用CAR-T进行巩固治疗,或可有效提高PCNSL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ASCT+CAR-T,强强联合为PCNSL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ASCT首先通过高剂量化疗等预处理手段清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再用自身的造血干细胞重建免疫系统,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不过,患者也可能由于存在合并症或挽救治疗无效等因素,导致获益并不理想。
CAR-T是目前唯一有长生存证据且有治愈潜力的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关于CAR-T治疗PCNSL的最大型队列研究结果证实,抗CD19 CAR-T治疗对于既往重度治疗的R/R PCNSL患者有效,能带来高缓解率,CR率高达86%;在三线以上治疗中,能使46%的R/R PCNSL患者达到长期的缓解,这比既往所观察到的疗效结果更好;且接受抗CD19 CAR-T治疗的患者安全性可控2。
因此,ASCT序贯CAR-T可有效改善R/R PCNSL患者的生存,为PCNS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带来治愈的机会。
以治愈为目标,CAR-T更早治疗更多获益
近年来,CAR-T疗法在淋巴血液肿瘤领域取得巨大进步,显著改变了临床治疗模式。对于PCNSL等进展迅速、预后差、现有治疗方案治疗后易复发的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最大限度在前线甚至一线治疗时获得深度缓解至关重要。CAR-T疗法的早期应用,不仅能够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还可以降低复发的风险。Axi-cel在大B细胞淋巴瘤的系列研究包括ZUMA-1(3+线)、ZUMA-7(2线)和ZUMA-12(1线高危)均已证实,随着治疗线数前移,Axi-cel带来的生存获益不断提升。由此可见,更早应用CAR-T,可为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为患者更大限度的争取治愈的可能。
专家寄语
近年来,CAR-T在R/R PCNSL等淋巴瘤治疗中逐渐崭露锋芒,关于以CAR-T为核心的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愈发火热,期待未来CAR-T的适应症范围和可及性可以继续扩大,助力淋巴瘤治疗精准化和疾病管理精细化的实现,为广大的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患者带来新生机。作为医生,我们由衷地希望更多淋巴瘤患者能在CAR-T等新型疗法的帮助下提高缓解深度、改善生存获益,重获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治疗的道路上勇敢前行,迎接属于自己的治愈曙光。
专家简介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等,临床经验丰富。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院内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核心期刊、SCI论文数篇,研究成果多次在上海市血液学年会、全国血液学年学等学术会议中交流,并荣获“上海市优秀住院医生”、“优秀青年医师”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