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CR曙光」栏目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黎教授将与大家分享一位中枢双表达高危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化疗无效后,通过CAR-T治疗成功获得完全缓解的治疗经过以及引发的思考。
案例详情 患者:女性,现年59岁。
发病及治疗经历 外院就诊经历 2023年2月,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后确诊为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GCB型)后中枢复发; 进行了R-EPOCH方案6个周期,R-MTX/FA方案3个周期,Pola+塞替派+VP16方案3个周期的治疗,疗效评估为 PD(疾病进展)状态。 本院就诊经历
主管医生访谈录
患者于2023年2月被确诊为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后中枢复发,尽管经历了多个化疗周期的艰苦治疗,其病情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这让患者身心俱疲,几乎陷入绝望的深渊。在困境重重之时,患者凭借互联网平台的细致搜索与朋友的热心推荐,得知瑞金医院血液科在CAR-T治疗领域的卓越成就与丰富经验。这一线希望犹如曙光照亮了重重阴霾,于是患者毅然踏上了寻求新生的征途,特意从香港来到瑞金医院寻求治疗。
精准施治,选择最佳方案开启治疗
2024年4月,患者来到我的门诊寻求帮助,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十分危急,无法独立行动,只能由家人用轮椅推着来到医院。
我带领医疗团队迅速对患者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估: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治疗经过及当时的身体状况后,考虑到患者存在双表达、非GCB型,后中枢复发等高危因素,存在疾病进展迅速,传统治疗手段有效率低、预后差的特点,我们一致认为当下进行CAR-T疗法能为患者争取最大的获益,于是与家属沟通决定为患者采用CAR-T治疗。
为了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我们从治疗前评估、T淋巴细胞单采、桥接治疗、清淋预处理到后续医疗费用支付等每一个环节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最终于2024年5月为患者输注了CAR-T细胞。
CAR-T让患者否极泰来,绝处逢生
CAR-T细胞免疫治疗体系特殊,涉及多环节,环环相扣。瑞金医院CAR-T细胞免疫治疗细分治疗前、中、后进行全程管理。治疗前,淋巴瘤专家筛选患者并告知风险预后,CAR-T 诊疗医生沟通流程等,还可启动 MDT制定不良反应应急预案。治疗中包括采集、桥接、清淋及回输监测,根据患者肿瘤负荷及ECOG评分分层制定方案。治疗后,监测各项指标,MDT 团队管理不良反应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实施短期及长期随访,根据不良反应频次制定随访机制,随访频率逐渐拉长;另外制定随访手册,记录患者治疗全程,便于后续评估。
在瑞金医院的CAR-T全程管理中,淋巴瘤专家、CAR-T诊疗医生、MDT团队及志愿者各司其职,深入多个环节。同时由赵维莅副院长领衔,血液科专家、CAR-T团队及多学科专家定期进行MDT会诊,共同为患者保驾护航。
在多学科专家团队的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下,患者顺利地完成了CAR-T治疗,期间仅发生了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在CAR-T回输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疗效评估均为CR,并健康生活至今,预示着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将明显提高,获得长期缓解甚至治愈的可能性很大。
本案例给高危淋巴瘤患者的提示
面对本案例中的中枢双表达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传统疗法有时难以奏效。CAR-T疗法之所以能够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其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同时保留对正常细胞的相对无害性。这种高度特异性和靶向性,使CAR-T治疗在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瑞金医院血液科在CAR-T领域深耕多年,在识别最佳治疗时机、桥接治疗及CAR-T后联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筛选出适合CAR-T治疗的患者,并在最佳时机开启治疗,能够让患者最大化获益。从ZUMA-1、ZUMA-7系列研究结果也能看到,早线接受CAR-T治疗的患者,会有更高、更长的CR率,也意味着更多的治愈希望和更好的康复机会。
专家寄语
相较于传统治疗手段有效率低、易复发、生存期短的弊端,CAR-T细胞治疗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治疗效果,为高危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精准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CAR-T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CAR-T治疗的可及性将逐步提高,使更多患者受益。
专家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博导 法国国立生命与健康研究院博士后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实验诊断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学淋巴瘤学组青年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项7项 上海市教委高原高峰人才 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 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