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57
- 您的身份
- 家属
- 就诊医院
- 北京协和 北大人民 北医三院
- 病理报告
- 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 目前状态
- 治疗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家属
病理报告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北京协和 北大人民 北医三院
目前状态治疗中
最后登录2025-4-3
|
宝子们,AI 时代就医有新挑战,经常出现依据 AI 方案和医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该咋整?
一、搞清楚 AI 和医生是啥角色
(一)AI 是辅助工具
AI 在医疗领域很厉害,能快速处理数据,给出初步诊断和治疗建议。但咱要知道,它只是工具,建议基于已有数据和模型,可能出错。就像聪明的学生,有时会犯错。比如,有些顶尖 AI 模型在医师执照类考题中准确率能达到 86.5%,但在复杂推理问题上,存在 5%-8% 的 “幻觉风险”,所以 AI 建议可参考,但别盲目依赖。
(二)医生的专业判断很关键
医生是专业大佬,经过训练和实践,能综合考虑患者各种情况,给出个性化方案。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复杂病情面前,能根据经验判断最佳治疗路径,而 AI 可能只是机械遵循通用建议。所以,咱得尊重医生的专业判断,把医生当可信赖的伙伴。
二、AI 和医生方案分歧咋办?
(一)为啥会有分歧
AI 和医生方案有分歧很正常。AI 可能只看到表面数据,忽略患者具体情况;医生则会根据经验,考虑 AI 没考虑到的因素。比如,AI 建议基础检查项目,医生可能根据患者症状和家族病史,建议更全面检查。这种分歧不是坏事,提醒我们要全面看待问题。
(二)开放心态对待分歧
别因分歧焦虑困惑,要以开放心态理解。先了解 AI 和医生各自的依据,然后和医生一起讨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分歧存在说明医疗复杂,也给了我们深入了解病情和治疗选择的机会。
三、让医生理解咱的疑惑又不惹医生烦
(一)表达疑惑时尊重医生
和医生沟通先表达尊重,肯定医生专业水平,比如 “医生,您在这方面肯定很有经验。” 然后委婉提出疑惑,“我之前也自己抓紧学习了一些相关知识,好像看到AI上的什么什么(自己补充)建议,想听听您的看法。” (您如果有更好的表达方案,欢迎评论区告诉我哦~)这样能表达想法又不冒犯医生。
(二)提供 AI 建议作为参考
想让医生参考 AI 建议,提前把 AI 的诊断报告或建议整理好,简洁明了呈现给医生。比如 “医生,我之前在 AI 上查到一个类似的案例,它建议做某个检查,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这样既能让医生了解 AI 建议,又不会让医生觉得质疑他的专业能力。
(三)积极参与讨论,建立信任
沟通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医生一起分析 AI 和医生方案的优缺点。比如 “医生,您觉得 AI 的这个建议在我们这个情况下,适用吗?” 这样能增进对治疗方案的理解,还能建立信任关系。
四、手把手教您问诊技巧
(一)问诊前准备
1. 整理病史和症状:见医生前,把病情、症状、家族病史等信息整理清楚,写下来,方便准确告诉医生。
2. 准备问题清单:把自己想问医生的问题提前列出来,按重要性排序,避免问诊时遗漏。
(二)问诊时技巧
1. 简洁明了描述病情:描述病情时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比如 “医生,我最近总是感觉胸口闷,有时候还伴有疼痛,大概持续了一个星期。”
2. 主动提问:医生讲解治疗方案时,主动提问了解每一步的理由和依据。比如 “医生,这个药为什么要这么用?有没有其他替代方案?”
3. 确认理解:医生讲解完后,确认自己是否理解。可以说 “医生,我刚才听您说的,大致明白了这个情况。那接下来我需要做的是…… 对吗?”
(三)问诊后跟进
1. 记录医生的建议:问诊结束,详细记录医生的建议,包括用药、检查、生活方式调整等。
2. 按时复诊:按医生安排,按时复诊,及时反馈病情变化。复诊时带上之前的病历和检查报告,方便医生了解情况。
总之,在 AI 时代,咱要学会正确对待 AI 和医生的建议,积极与医生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治疗更顺利,早日恢复健康。宝子们,赶紧收藏这份宝典,就医不慌张!
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自己问诊的经验和心得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