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层出不穷。CAR-T疗法的应用以及可及性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今年的第四届中国淋巴瘤病友大会特别设立了细胞治疗专场,由上海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深圳大学总医院于力教授、上海同济医院李萍教授做客本场活动,与近百位病友和家属共同探讨CAR-T治疗现状、可及性和未来发展新趋势。
细胞治疗专场
梁爱斌教授:CAR-T技术带来“治愈”新希望
梁爱斌教授分享
上海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肿瘤的产生与人体免疫系统中免疫监视功能的紧密联系,以及CAR-T治疗的工作原理。他指出,与传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相比,CAR-T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他还提到,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是导致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根据遗传学和分子特征,当肿瘤细胞表现出不良的分子遗传特性,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对于肿瘤负荷较高的患者,CAR-T治疗的毒副反应也是其局限性之一。未来有望通过CAR-NK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以降低肿瘤负荷,实现长期生存。
梁爱斌教授还透露,上海同济医院正在开发一款创新游戏《CAR-T细胞:再起》,通过在游戏中扮演CAR-T细胞的角色,玩家将直接参与对抗肿瘤细胞的战斗,学习CAR-T疗法的工作原理、作用机制以及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以提升患者对CAR-T疗法认知、增强治疗信心。
于力教授:淋巴瘤CAR-T真实世界研究分享
于力教授分享
深圳大学总医院于力教授分享了他在淋巴瘤CAR-T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强调在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常规方法对30%-40%的患者难以实现治愈,因此个性化治疗策略显得至关重要。对于不适合做自体移植的患者,CAR-T治疗是不错的选择;对存在大肿块的患者,放疗联合CAR-T治疗比单独使用CAR-T更有效;在原发中枢淋巴瘤的治疗中,CAR-T疗效显著,但仍须谨慎以防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
而CAR-T治疗在惰性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高且生存期较长,其中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优于边缘区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的缓解率稍高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生存期相似。最后他强调,CD19和CD20双靶点治疗相比单靶点治疗,缓解率更高,可能是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医患沙龙: 共叙CAR-T的“患者可及性”
医患沙龙环节
上海同济医院李萍教授与患者代表橙色雨丝就CAR-T治疗的患者可及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细胞治疗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橙色雨丝发表见解
橙色雨丝作为享有极高声誉的患者代表,分享了他的见解: CAR-T治疗的重要性:对于B细胞淋巴瘤患者,CAR-T治疗尤为重要,尤其在传统治疗无效时,它可能带来更高的缓解率和生存率。
TP53突变的影响:虽然TP53突变可能导致耐药性,但一些患者仍可获得完全缓解。不同类型的CAR-T产品对TP53突变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CAR-T治疗在这类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国内生物公司正在开发的新型CAR-T产品有望降低毒性风险。
经济可及性:一些城市的惠民保已开始部分报销CAR-T治疗费用,同时参与CAR-T临床试验也是获取治疗的途径。
李萍教授给出专业见解
李萍教授也给出了专业见解:
CAR-T疗法的疗效:海外研究已显示,CAR-T疗法在传统化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中显示出积极效果,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
TP53突变的治疗策略:并非所有携带TP53突变的患者都会经历耐药和复发。联合使用PD-L1抑制剂、PD-1抗体和小分子靶向药物,患者有机会实现长期无病生存。
双靶点CAR-T联合治疗的研究:上海同济医院正在进行的CD19和CD20双靶点CAR-T联合治疗研究发现,CD20 CAR-T对中枢的毒性较低。
商业化CAR-T产品的选择:商业化CAR-T产品疗效和安全性经过验证,符合药监局质控标准。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
新兴治疗方案的前景:CAR-NK和通用型CAR-T产品等新兴治疗方案有望让更多患者受益。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新型CAR-T产品问世。
CAR愈新生报道站
在这个环节,有三位CR榜样团的病友参与了分享。
1、康复病友汪汪:
病友汪汪分享
我的治疗过程异常艰难,在我面临最大困境时,通过淋巴瘤之家发布的CAR-T临床试验招募信息,了解到复星凯特公司的CAR-T临床试验,参与临床试验为我带来了重获新生的希望。
2、康复病友续续:
病友续续分享
2019年,我被确诊为弥漫大B原发纵膈四期B,并经历了复发,通过自体干细胞移植+CAR-T治疗,如今CR三年,想对所有正在经历同样困境的病友说:“我们的人生虽会被病魔暂停,但重启的开关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让我们加油,胜利就在前方。”
3、康复病友晴天:
病友晴天分享
7年前,我通过自体移植+CAR-T联合治疗后达到CR。这7年中,我了解到无论是参与临床CAR-T研究还是使用商业版CAR-T,很多病友都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回归了正常生活,还在病友群中传递爱心和正能量。
END 供稿: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