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194
- 您的身份
- 病友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已确诊,未治疗,观察随访中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目前状态已确诊,未治疗,观察随访中
最后登录2024-11-21
|
从定义到治疗,一文读懂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
来源:肿瘤资讯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中确立了一种新的淋巴瘤类型,即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该病发生率很低,目前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缺少充分证据。Amarante教授在本文中详细地介绍了现阶段对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的认识,其主要特征包括寡症状性,病理改变呈现“十二指肠模式”,预后良好,治疗策略主要为观察与等待、利妥昔单抗单药或局部放疗,极少数病例可转化为侵袭性淋巴瘤。
引言
滤泡淋巴瘤(FL)是较常见的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存在大量异常滤泡,通常过度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通常仅表达于生发中心B细胞的CD10也经常表达于滤泡间B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常可见14和18号染色体易位。虽然FL为惰性,但多数最终仍需治疗,主要是抗CD20单抗联合化疗,预后较好,中位生存达20~22年。
2016年WHO分类中认为十二指肠型滤泡淋巴瘤(DFL)是独立于经典淋巴结FL的疾病,累及胃肠道(GI),通常良性经过,组织学为低级别,几乎没有症状,很少需要化疗,观察与等待(WW)策略最常使用。
旧版WHO分类中的FL变异体“原发性肠道滤泡淋巴瘤”,十二指肠是经常受累部位,与经典淋巴结FL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结果良好,多在内镜筛查时发现十二指肠淋巴结样和息肉样病变,随着内镜应用越来越广泛,胃肠道滤泡淋巴瘤(GI FL)的诊断不断增加。
临床特征
DFL的流行病学资料很少,为数不多的资料大部分来自日本。DFL通常为偶然发现,患者多为中年,男女比例相似。多数存在非特异性上消化道症状,无症状者亦很常见,只有很少数出现淋巴瘤相关性贫血、发热与体重减轻,因消化道大出血需输血治疗的情况很少见,但治疗反应和结果依旧很好。内镜下最常见表现是十二指肠第二部分的“白色淋巴结病变”,倾向于颗粒样表面,而非粘膜下表现,极少病例采用胶囊或双气囊内镜检查,发现85%患者同时存在空肠或回肠病变。
淋巴结FL并不常规进行胃肠道分期,但Maeshima指出12%的淋巴结FL存在胃十二指肠受累;Misdraji报告了39例原发性GI FL,27例女性和12例男性,中位年龄59岁,30例(77%)损害位于小肠,多数局限于十二指肠(n=19),36例中位随访4.5年,27例仍无病存活,7例带瘤存活,2例死亡,死因与疾病本身无关;Schmatz分析了63例I期DFL,中位年龄65岁(32~83岁),男女比例相同,多数病例的症状与DFL无关,主要是上腹部疼痛;另一项研究中125例FL患者,十二指肠受累为89例,中位年龄59岁(34~84岁),男女比例相似,多数无症状(77%),部分表现为腹痛。总体而言,DFL为寡症状性疾病,最近才被认识,既往多纳入了GI FL。
病理改变
DFL“十二指肠模式”对于区分DFL和淋巴结FL伴有十二指肠受累的鉴别很重要。“十二指肠模式”主要是树突状细胞分布的不同,DFL中的树突状细胞通常存在于肿瘤滤泡边缘,不足肿瘤区域10%,而淋巴结FL则是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关系密切,超过肿瘤区域的2/3 (图1)。“十二指肠模式”的其他特征与淋巴结FL非常相似,主要表达BCL2,存在(14;18)易位。然而,淋巴结FL起源于生发中心,表现为种类转换重组和体细胞高突变,胞苷脱氨酶高表达,DFL中并不常见上述改变。有假说认为DFL可能起源于记忆B细胞,Takata使用FISH检测证明,与胃和结肠FL相反,DFL的肿瘤周边可检测到BACH2 RNA,免疫组化也证实了CD27表达。Ohnishi分析GI FL的CD10表达时发现DFL低表达CD10。基因表达谱 (GEP)发现,相较于淋巴结FL,DFL更肖于MALT淋巴瘤。上述证据表明,DFL可能代表一种生物学不同的淋巴瘤亚型,独立于淋巴结FL,也许与 MALT淋巴瘤关系更密切。
Hellmuth评估了38例DFL活检组织的突变情况,并与局限期和进展期淋巴结FL比较,结果发现两种FL亚型中再现性的基因突变,如CREBBP、TNFRSF14/HVEM和EZH2,成熟B细胞肿瘤中频繁突变的基因KMT2D/MLL2,在进展期FL较局限期FL和DFL更常见。GEP检测显示存在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基因的表达不同,在DFL中高表达参与辅助性T细胞募集的CCL20趋化因子,CCL21、TNFSF15、 CCL11、CXCL1和CXCL6表达亦是如此。上述发现支持DFL发病机制可能与慢性炎症过程相关。
本研究中分析的DFL均发生于GI,大部分位于十二指肠,也可见于结肠和直肠等部位。治疗方法主要是WW策略和放疗,2例患者进展为淋巴结FL,均发生于放疗后很长时间之后。Hellmuth提出假设,DFL属于典型FL的异质性改变,DFL和FL相似的突变模式支持这一假设;KMT2D突变模式最常见于进展期FL,提示疾病的克隆性进展,即DFL可能也是FL,只是处于疾病的极早期阶段,与原位滤泡肿瘤(ISFN)相似。相反,微环境以及CCL20等标记物的表达不同,对于保持DFL的克隆性细胞仅限于肠道、不侵犯远处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IgA表达于肠黏膜的DFL细胞可能是另一个特征。在WHO分类界定DFL之前,4例GI FL患者中有3例胞膜表达IgA,这种典型的黏膜免疫球蛋白在淋巴结FL中无表达;同时还发现a4b7整合素表达,它是介导“黏膜归巢”的受体,表达于正常的肠道B和T淋巴细胞,这些结果需进一步证实。
目前十二指肠型FL定义为仅有十二指肠受累,但人们一直存疑,即疾病侵犯远处时该如何界定,仔细研究进展期疾病的生物学特征中是否还存有典型DFL特征有助于鉴别。几项研究中报告了DFL诊断后,予以WW策略,最终疾病进展,其中就包括进展为淋巴结FL。
Ganapathi讨论了滤泡性肿瘤的进展和淋巴瘤的发生。部分性FL表现为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增大且密集的滤泡和套区缩小,较ISFN向克隆性进化迈近一步。如果DFL确实为早期损害,那么与ISFN应有相似的疾病进展率,研究显示ISFN进展风险非常低,不足5%,DFL的比率略高,但仍低于10%。仍保留淋巴结结构和正常大小的滤泡是ISFN的标志,DFL中则可见结构受影响、滤泡破坏。最近, Nnan描述了84岁男性同时诊断 DFL和ISFN(胰脏周围淋巴结),均为切除胰头壶腹癌时发现。采用PCR分析免疫球蛋白重链和IGkappa基因,表现出克隆性关系,提示二种疾病可能是因微环境而有不同表现,不过这与某些研究结果相互矛盾,这些研究提示DFL和MALT具有相似性,但最近的数据表明了微环境的重要性,慢性炎症性环境可能引发淋巴瘤发生并产生相应的突变特征,使得DFL和淋巴结FL具有相似性。
有关DFL的病理知识仍存有许多问题:为何易发于十二指肠,尤其是第二部分?是与MALT淋巴瘤相关还是与淋巴结FL相关?突变特征肖似于淋巴结FL是否能证实DFL属于FL?微环境和细胞归巢能否解释低进展发生率?因此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加以明确。
治疗
利妥昔单抗治疗是FL的一种治疗选择,北欧淋巴瘤组10年随访结果显示,有症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中,1/3不再需要额外治疗,DFL几乎没有症状,因此较少考虑基于化疗的治疗。文献报告中只有几例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并获得长期缓解。
Harada报告了21例单纯放疗治疗的DFL,中位随访43.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79.3%,无患者在照射区域内复发,4例复发患者的复发部位为空肠、终末回肠、肠系膜淋巴结和骨髓,无患者死于疾病本身,1例死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否与治疗毒性相关存有争议。Lee回顾了20例仅采用放疗治疗的患者,均为I期低级别疾病,完全缓解率95%,无患者死于淋巴瘤。
Tari评估了33例GI FL患者的WW策略(>90%位于十二指肠),中位观察45.5个月,只有5例患者表现出进展迹象,3例临床分期上调但无需治疗,2例转化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予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化疗,获完全缓解,从发现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分别是49个月和37个月,总生存率100%。
一项前瞻性研究中,GI F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化疗(14例)和WW治疗(15例), 除1例FL发生于胃,其他均发生于十二指肠第二部分。WW组除4例患者出现病灶增大和临床分期上调外,其余患者的结果与免疫化疗治疗的患者相似,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获完全缓解,仅1例复发,WW组没有患者自发缓解。
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评估十二指肠型FL治疗的研究来自奥地利和德国研究中心,纳入63例患者,均为I期,多数为偶然诊断,多数局限于十二指肠,治疗包括WW、利妥昔单抗单药、放疗和免疫化疗。中位随访77个月,2例WW患者出现淋巴结FL进展,均为诊断5年后,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R-CHOP+放疗和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大约30%WW患者自然缓解,19例患者放疗后完全缓解 ,5例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中4例缓解,接受化疗的8例患者中3例复发,后续采用放疗、激素和 WW治疗,没有患者死于DFL。
尽管DFL预后良好,但一些病例可转变为侵袭性淋巴瘤,主要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由于与MALT淋巴瘤的相似病理,DFL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也在探讨,抗生素治疗结果好坏参半,但Schmatz的研究中未发现抗生素的任何疗效。
结语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DFL不同于经典淋巴结FL,但因其发病率低,很多问题暂无法解释。生物学数据显示,DEL与淋巴结FL有相似的突变,但其他分子数据表明与边缘区淋巴瘤有生物学联系,可能起源于记忆B细胞。临床上,DFL通常局限于十二指肠,非常惰性,较少进展超出肠道或是转化为高级别淋巴瘤。治疗指南仍缺乏证据,保守治疗似乎更适当,包括WW策略、利妥昔单抗单药或局部放疗。
参考文献
Duffles Amarante G, Collins G, Rocha V. What do we know about 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 From pathological definition to treatment options. Br. J. Haematol. 2019; DOI:10.1111/bjh.163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