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CR曙光」栏目中,淋巴瘤之家对陆道培医院的杨君芳主任进行了专访,她在2021年通过双靶点CAR-T的治疗,成功挽救了一位多线治疗无效连CAR-T治疗都失败了的难治性边缘区伴大B转化的淋巴瘤患者。
案例详情 女性,60多岁 。
发病及治疗经历
2018年5月以“颈部包块”起病,经病理活检诊断“边缘区淋巴瘤”,予多次化疗,左侧腮腺处放疗,自体CD19 CAR-T及PD1治疗,化疗间歇给予泽布替尼/伊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均效果不佳,2020年11月肿瘤持续进展,2021年1月20日转至陆道培医院,通过CD19/22 CAR-T细胞治疗,获得完全缓解至今。
主管医生访谈录
这位患者在外院历经了多种化疗方案和靶向治疗的尝试,甚至参与了CAR-T临床试验,但治疗效果均不尽人意。病情的快速恶化导致她前胸皮肤溃烂,手、脸部肿胀严重,几近绝望。然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来到我们陆道培医院寻求新的治疗机会。
2021年1月20日,她入住我们血液科二病区。我们的主管医生仔细梳理了她从2018年5月发病至2021年1月来我院前的漫长治疗历程:
边缘区淋巴瘤的确诊,肿瘤的全身侵袭,化疗的低效与不耐受,频繁的肺部感染,以及2019年出现的大B细胞转化和CAR-T临床试验的失败。此后,她又尝试了PD-1联合化疗、放疗、来那度胺联合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病情依旧未见好转。足足有5页纸的病历梳理,足可见她病情的复杂性和治疗的难度。
入院后,我们为她进行了全面的检查。PET-CT结果显示,她的病情依然严峻,淋巴瘤已广泛累及鼻咽、前胸皮肤、后肋胸膜等多个部位,并伴有发热、包块疼痛等症状。面对如此不乐观的病情,我们迅速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会诊。
经过我与陆佩华院长的深入讨论,我们决定先通过化疗控制病情进展,待病情缓解后再进行CD19/CD22双靶点CAR-T治疗。然而,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入院后不久,患者的前胸包块便开始破溃,并引发皮肤软组织感染。在抗感染治疗期间,她还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及低钠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但我们团队并未气馁,通过精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逐步稳定了患者的病情,使她的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在精心准备和充分评估后,我们于2月1日成功完成了外周血淋巴细胞采集,并培养了CD19/CD22 CAR-T细胞。同时,我们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化疗方案,以充分减瘤并争取最优的缓解效果。经过一系列治疗,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2月19日,我们为她进行了自体CD19/CD22 CAR-T细胞的回输。尽管回输后出现了CRS反应,但症状处于可控范围内,经过干预治疗后很快得到了控制。回输后33天,PET-CT检查显示她的病情基本获得缓解,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治疗效果。
上边两幅PET-CT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患者CAR-T治疗前后的显著变化
本案例给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提示
如今,经过三年的随访观察,患者一直处于缓解状态,身体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她的治疗经历不仅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复发难治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了希望。我们坚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未来会有更多新的治疗手段为这些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