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087|回复: 0

辛勤耕耘结硕果 凝心聚力向未来 | 淋巴瘤内科2023年十大亮点工作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64

主题

433

帖子

3518

家园豆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
天津
目前状态
康复10-20年
最后登录
2024-11-20
发表于 2024-3-3 10: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
2023年,在院党政领导的正确指导与大力支持下,淋巴瘤内科在学科带头人张会来主任的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锚定目标,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医教研防齐头并进,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回顾这一年,我们用专业的技术帮助患者重获新生,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科研创新沃土,用丰富的科普行动赋能健康中国,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繁花绽放,历经考验、历经磨炼,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问卷。
一、 增设3个专病门诊,深入推进专科化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2023年7月,科室陆续成立了“滤泡性淋巴瘤专病门诊”“恶性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专病门诊”及“Castleman病专病门诊”,其中“滤泡性淋巴瘤专病门诊”和“Castleman病专病门诊”均为全国首家成立的专病门诊,3个专病门诊的成立,让惰性淋巴瘤患者获得规范的全程管理,让神秘的CAR-T细胞治疗走近患者,让淋巴瘤罕见病被看见被重视,进一步推动了淋巴瘤专科化、个体化及全程化管理,实现了专病专治,为患者量身打造更加精准的专业医疗服务。



二、团队1项成果荣获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创立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本项目针对精准医学和新型靶向药物时代下传统 COO分型和 IPI 或 aaIPI 预后模型面临的瓶颈问题,基于患者特有基因特征等分子特性进行分子分型,并成功建立DLBCL模型,进一步将临床因素和肿瘤细胞分子生物特征有机结合以开展个体化分层治疗。该个体化诊疗策略考虑了传统IPI中各临床指标,意在保留传统 IPI 评分模型对低危和低中危患者预后预测的临床评价能力。同时引入患者特有分子及基因特性,旨在有效区分中高危和高危患者。研究整体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强,对临床有重大指导价值,已推广应用至全国多家医院,社会效益显著。

三、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潘嬙院士团队合作开发DLBCL患者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在血液肿瘤权威杂志《Leukemia》上发表

张会来教授团队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潘嫱院士合作开发DLBCL患者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识别2年内进展或复发高危的DLBCL患者。研究团队通过整合2805例R-CHOP治疗患者的临床、遗传和转录组数据,在预后不良患者中发现4个优先突变基因(TP53, MYD88, SPEN, MYC);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与不良预后相关的独特基因表达模式,影响细胞黏附/迁移、T细胞活化/调节、PI3K和NF-κB信号通路;开发验证了24基因表达评分作为治疗结局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与现有遗传学或COO亚型整合时,证明了该评分在进一步分层高危患者方面的有效性,并开发了一个可用于DLBCL患者预后预测的在线分析工具。研究成果发表于血液肿瘤领域权威期刊《Leukemia》杂志。


四、 天肿淋巴瘤团队多项研究成果亮相国际舞台
2023年多项研究成果亮相国际舞台: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口头报告1项;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口头报告2项,同时有6项研究入选壁报交流。由张会来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CD47/PD-L1双特异性抗体(IBI322)治疗PD -1或PD - L1耐药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I期研究”1项研究成功入选2023年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口头报告。“奥布替尼联合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OLR)治疗中国初治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Il期研究(POLARIS研究):疗效、安全性、突变谱和突变谱对治疗反应的影响的初步分析结果”和“CD58基因变异及其通过LYN/CD22/SHP1 轴调控DLBCL中PD-L1和IDO表达”2项研究成功入选2023年美国血液学年会ASH的口头报告。多项研究成果的入选,标志着科室的研究成果与科研水平得到国际会议的认可,进一步扩大了我院淋巴瘤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



五、淋巴瘤护理团队实现SCI、高级别课题零的突破
2023年护理科研产出在贺瑾护士长的带领下取得了新突破,护理团队科研水平又上新台阶:①发表一区、二区SCI论文各1篇,实现了护理团队SCI的零突破。贺瑾在《Nurse Education Today》上发表CAR-T细胞治疗护士胜任力的最新研究成果“Oncology nurse competency in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therapy: A qualitative study”(护理一区期刊,IF3.9),冯丽娜在《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上发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症状相关研究成果“Symptoms, symptom cluste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 A cross-sectional survey”(护理二区期刊,IF2.8)。②首次获批中华护理学会科研课题立项。“Connect-Home护理过渡干预方案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获批青年项目(主持人:冯丽娜),该课题围绕淋巴瘤化疗患者过渡护理需求制定个体化护理过渡方案,以帮助患者实现医院至家庭的高质量过渡,是延续性护理实践模式的创新性探索。



六、张会来教授成功入选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人才培养123攀登计划第一层次人选和天津市卫健委津门医学英才

学科带头人张会来教授2023年入选“天津医科大学临床人才培养123攀登计划”第一层次人选和天津市卫健委第二批津门医学英才,为科室搭建了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为医护人员个人能力提升及团队规划发展获取了多方位支持,有利于医教研防齐头并进,对于淋巴瘤专科建设及学科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成功入选国家癌症中心首批淋巴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

2023年8月16日,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第一批淋巴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名单及有关工作要求,旨在加强肿瘤单病种诊疗规范化管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成为首批“淋巴瘤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之一。这标志着天肿淋巴瘤学科规范化诊疗能力及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获得国家权威机构认可,诊疗服务能力达到区域内领先水平。这是对天肿淋巴瘤诊疗工作的认可,也是鞭策前行的号角。

八、张会来教授及团队荣获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张会来教授课题组近年来主要围绕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结外淋巴瘤及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免疫逃逸和免疫微环境等4大方面开展系列临床及基础转化研究。团队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多次进行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在Blood、J Exp Med、JITC、Leukemia、CTM、AJH、BJH、Blood Adv、Hematol Oncol、Int J Cancer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作为研究生导师,张会来教授目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近3年来先后获得3项国家奖学金、1项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项天津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4项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毕业荣誉称号和5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研究生奖学金。



九、团队骨干获批2023年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项目及教委科研项目各1项

“面向大众群体的淋巴结肿大专题科普宣传活动”课题获批2023年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项目(主持人:李兰芳),该项目旨在帮助社区民众正确认识淋巴结肿大,筛查淋巴结肿大人群中罹患淋巴瘤的高危因素,对推动淋巴瘤防治工作及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CD58突变或缺失参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逃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课题获批2023年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主持人:孟祥睿),该项目主要研究CD58突变或缺失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免疫逃逸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以探索PD-L1单抗单药、CD58激动剂单药和二者联合治疗CD58基因变异DLBCL的可行性。
十、团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和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
与山东大学药学院赵桂森教授团队合作项目“一种降解BTK蛋白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获批国家发明专利。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 (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可通过小分子化合物降解靶蛋白从而实现对蛋白水平的调节,在克服耐药及传统“不可成药”靶点方面有很大潜力。“靶向BTK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PROTAC成药性优化及应用研究”和“靶向TP53突变体创新药物的设计、合成及用于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前应用基础研究”2项研究获批“药物成药性评价及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这一系列新型靶向药物研发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对克服耐药及提高淋巴瘤患者治愈率具有重大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为淋巴瘤患者精准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2023年,
我们守护初心,勇于担当;
我们真抓实干,谱写新章!
2024年,
我们满怀信心,扬帆起航;
我们携手共进,再创辉煌!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