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问诊于2021年9月22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克晓燕 门诊
病史 男性,25岁 上腔静脉综合征。 2021.4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嗽为阵发性,不剧烈,伴咳白色粘痰,晨起明显、痰易咳出、量不多,无畏寒、发热、胸痛等不适。予以头孢口服治疗2天后,患者诉咳嗽、咳痰较前缓解;4月底仍有咳嗽、咳痰,伴右侧胸部疼痛,呈牵扯样痛,不剧烈,咳嗽时疼痛明显,可自行缓解,伴颈部紧绷感,无畏寒、发热、呼吸困难等不适;于4.30当地医院行胸部增强CT示:前纵隔见不规则软组织影,边界不清,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多发片状低密度影,病变最大横截面积约10.8*6.9cm;右肺中叶纵隔病变旁可见多发片絮状模糊密度增高影;双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最大者位于左下肺,横截面积约1.6*1.2cm;心包积液。 2021.5.6查血示:单核细胞百分比12.2%,淋巴细胞百分比19.6%,纤维蛋白原4.47 g/L,D-二聚体1.35 mg/L,白介素-6 10 ng/L,乳酸脱氢酶308.7 IU/L,碱性磷酸酶40 IU/L,尿酸439 μmol/L,总胆红素22.3 μmol/L,间接胆红素17.26 μmol/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5.64 ng/ml,CA125糖链抗原38.41 kU/L。 2021.5.9行MR:双侧侧脑室旁可能血管源性白质高信号(Fazekas1级);透明隔间腔形成。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右偏。 2021.5.11病理诊断:(前纵膈)考虑原发性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3(-),CD5(-),CD20(+),CD30(个别+),CD10(-),BCL-2(+),BCL-6(+),MUM-1(灶性+),P53(40%+),C-myc(10%+),CyclinD1(-),TdT(-),Ki-67(90%+),EBER(-),CD23(+),CK(+),CD99(+),Syn(-),P63(+)。FISH:BCL2、BCL6、CMYC基因未发生断裂。 2021.5.12行PET/CT:前纵隔不规则团块影糖代谢不均匀活跃(较大截面约11.7*6.5cm,SUVmax10.2),其内件坏死;右侧腮腺结节(SUVmax4.3),糖代谢活跃;右颈部(III、IV、VI区)(SUVmax4.8)、右锁骨上区及纵隔(1R、7R区)(SUVmax5.9)淋巴结肿大,精代谢活跃;双肺多发结节,糖代谢活跃(SUVmax0.7);肝门区(SUVmax4.0)、右腰大肌前方结节(大者约2.4*1.8cm,SUVmax3.3),糖代谢活跃;左侧下颌骨、右侧第5前肋骨质密度欠均匀,糖代谢活跃(SUVmax6.9);红骨髓弥漫性糖代谢轻度增高(SUVmax3.4),骨髓造血活跃?不除外淋巴瘤累及,请结合临床;心包少量积液。(纵膈血池SUVmax1.5,肝脏血池SUVmax1.8)诊断为IV期B组,aaIPI评分2分。 2021.5.17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活跃,以杆状核粒细胞为主,部分细胞胞浆中颗粒增粗;红系增生活跃,以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形态未见异常,成熟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占10%,形态大致正常;见巨核细胞58个,分类25个,其中幼巨0个,颗粒巨13个,产板巨12个,裸核巨0个,血小板散在可见;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它异常细胞。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增生明显活跃,未见明显异常细胞及分布。骨髓流式: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细胞和原始细胞。 2021.5.17予以第1周期R-CHOP+信迪利PD-1方案治疗。 2021.6.10予以第2周期R-CHOP+PD-1方案治疗。 2021.7.3予以第3周期R-CHOP+PD-1方案治疗。 2021.7.20-7.21予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外周血流式: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细胞。 2021.8.7予以第4周期DA-ECHOP+PD-1方案治疗。 2021.8.19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达38.5℃,查血示:白细胞0.76*10^9/L,中性粒细胞0.06*10^9/L,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113*10^9/L,淋巴细胞0.63*10^9/L,谷丙转氨酶109.8 I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4 IU/L,碱性磷酸酶35 IU/L。考虑重度骨髓抑制引起发热,给予泰能抗感染,升白等治疗后好转。 2021.9.2(4疗后)医院行PET/CT:前纵隔软组织影,FDG代谢稍增高(较大截面约6.81*2.75cm,SUVmax2.0),考虑肿瘤活性受抑;甲状腺密度减低,FDG代谢增高(SUVmax3.9),建议结合超声;左肺尖片絮影,FDG代谢未见明显增高,考虑炎性病变;透明隔间腔增宽;右肺尖纤维灶;心包积液;双侧胸腔少量积液。(纵膈血池SUVmax2.3,肝脏血池SUVmax3.0) 2021.9.16北京周小鸽病理会诊:(前纵隔)非霍奇金大B细胞淋巴瘤,CD23阳性,支持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23+,CD20+,CD3-,CD10-,BCL-6+,MUM-1+,CD30-,CK-,Ki-67+>50%,EBER阴性。
疑问 1、根据患者4疗后的评估,请主任做出疗效评价;根据二代测序结果,有无不良预后因素或提示有哪些靶向药物可以加用? 2、请主任出具下一步的诊疗方案,是否还需要继续联合PD-1?建议联合几周期后结疗?结疗后是否需要PD-1单用做维持治疗?建议维持多久? 3、目前的情况是否建议行自体移植?患者获益如何?如不建议,是否需要对残留病灶进行放疗巩固? 4、是否建议做中枢预防?建议一共做几次? 5、此患者预后如何?
答复 1、四疗后PET评效,除甲状腺外其他部位未见代谢增高灶,建议;甲状腺B超,必要时活检除外淋巴瘤累及,如考虑良性结节,其余部位评效,代谢缓解,但患者纵膈残留6.81×2.75cm,心包,胸腔扔残留少量积液,应未达真正意义上的缓解。 2、基因检测结果以检测公司给予的报告为准,不良因素①基因突变位点较多。②B2M,TNFAIP3等属R-CHOP治疗预后较差的基因。③coc1多位点突变但总体来说,没有p53DDX3X等高危预后。 对用药提示;EP300涉及去乙酰化通路,西达本胺可能有效,CD274基因扩增,PD-1可能效果较好,SOCS1影响JaK-STAT通路,但未发现特别有效药物,总之,无特别有针对性药物,如疗效不满意时,可实验联合用药。 3、建议患者继续用PD-1联合EPOCH方案(本方案只用了一次)骨髓不耐受可下调化疗剂量。 4、患者初诊累及多部位,建议自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根据纵膈包块大小决定是否放疗。 5、如实在不能移植,建议6疗后复查PET/CT决定治疗周期,根据目前情况,6疗程可能缓解深度不够。 6、结疗后是否PD-1维持,取决于疾病缓解情况和采用的治疗模式。 7、原发纵膈大B一般不常规预防中枢,但本患者纵膈包块11cm左右,ki67(90%)且累及部位较广泛,建议鞘注预防,常规4-8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