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之家小编 于 2021-8-9 18:37 编辑
【2021淋巴瘤创新医疗服务论坛-系列专访】北大肿瘤医院书记朱军:治肿瘤既要有创新药,还要让患者用得起
朱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常委理事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会长 “作为医生,我们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我们医生能好好给病人用上好药,而且是他们能用得起的药。”8月6日下午,由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社、红棉公益基金会、淋巴瘤之家主办的“倾听·行动·关爱”2021淋巴瘤创新医疗服务论坛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瘤科主任医师朱军教授说到,有了新药,怎么让患者能用得起药也成了新的挑战。
朱军教授表示:“从我当血液科大夫至今,治疗淋巴瘤的药物已经有了很多创新,比如罗氏研发的新一代CD20奥妥珠单抗、武田研发的靶向CD30抗体偶联药物维布妥昔单抗等等,还有一些国产创新药也在不断出现,这些创新药的上市都说明我国淋巴瘤患者正在改变以往‘等待新药时间长’的困境,我们的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毋庸置疑,淋巴瘤迎来了新药不断涌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怎么让患者能用得起药也就成了新的挑战。
朱军教授认为,如果治疗淋巴瘤按照规范治疗进行,其实治疗效果是可以跟国际上的一些医院接轨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药物的可及性是不是能按照规范走?
影响药品可及性的因素有药品的价格、药品的充足度、获得药品的便利程度、患者的支付能力等等。朱军表示,解决药品可及性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否已经研制出该种药品并投入生产,另一方面是个人能否在合理负担范围内取得。因此,药企们通过积极参加国家药品谈判,争取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是提高药品可及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朱军教授谈到,以靶向CD30抗体偶联药物为例,如果这个创新药物能进医保,势必能提高部分淋巴瘤患者的用药可及性,让更多病人获得救治。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这个目标意味着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要在现有的水平上提升15%。朱军教授说:“我觉得,这既是我们肿瘤医生的目标,也是我们社会的目标,需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癌症控制的阶段性目标。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