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等待标准的CD19 嵌合抗原受体Axicabtagene Ciloleucel治疗在细胞制备期间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的特征与结局
背景:
Axicabtageneciloleucel (axi-cel)和tisagenlecleucel (tisa-cel)都是自体的抗CD19 CAR-T疗法,目前被批准用于经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失败后的复发难治的成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让axi-cel获得批准的ZUMA-1研究中,从细胞过滤到将CAR-T细胞交付治疗医院的中位时间是17天(Neelapu, Locke et al. NEJM 2018)。桥接治疗,定义为从细胞过滤到开始清除淋巴细胞的化疗期间所进行的针对淋巴瘤的治疗,在ZUMA-1中是被禁止的。相比之下,在验证tisa-cel的关键性的JULIET研究中,从入组到回输的中位时间是54天,92%的患者接受的桥接治疗(Schuster et al. NEJM 2019)。桥接治疗是否会影响淋巴瘤CAR-T治疗的结果尚不明确。在此我们通过一项大样本多中心的队列来分析桥接治疗对接受axi-cel治疗的患者的影响。
方法和结果:
美国淋巴瘤CAR-T联合体包括17家美国学术中心,独立于生产厂家贡献了来自于接受CAR-T细胞标准治疗的患者的有关数据。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一共有30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了细胞过滤以准备接受标准的axi-cel治疗。有23例患者进行了细胞过滤但未接受axi-cel治疗,20例因疾病进展或死亡而无法进行CAR-T回输,其中16例接受了桥接治疗。在此项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接受CAR-T治疗的修正的意向治疗人群共27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是9个月。在这组患者中,146例(53%)接受了桥接治疗,130例(47%)没有接受桥接治疗。桥接治疗包括:单纯的激素 (n = 35, 24%),化疗 (n = 73, 50%),放疗 (n = 24, 16%),或靶向治疗 (n = 14, 10%)。
比较基线情况,接受桥接治疗的患者有较高的ECOG评分(2 – 4 vs. 0 – 1,桥接24.8%, 无桥接 6.1%,p<0.001),较高的IPI评分(3 -5 vs. 0 –2,桥接67.6%,无桥接, 34.3%,p <0.001), 较多大于10 cm的大肿块 (28.2% vs. 13.0%, p = 0.002),较高比例的免疫组化双表达MYC和BCL2 (42.5% vs. 24.6%, p =0.004),部分患者如果不做桥接治疗的话无法满足ZUMA-1的全部入组标准 (48.6% vs. 30.0%, p = 0.002)。
在axi-cel回输后,桥接组与无桥接组有相似比例的严重(3级及以上)细胞因子风暴(CRS)(8.2% vs. 5.3%, p = 0.34) 和免疫相关神经毒性(ICANS) (35.2% vs. 28.2%, p = 0.25)。不过,桥接组进ICU的比例高于无桥接组(41.4% vs. 22.9%, p = 0.001),而且中位住院时间也是桥接组更高 (15天 vs. 14 天, p =0.02)。尽管没有采集血细胞减少的相关数据,CAR-T治疗后使用G-CSF的比例也是桥接组更高 (48.2% vs. 32.1%, p = 0.006)。
在结局方面,在去除混杂因素后,多变量分析显示,桥接组和未桥接组在总缓解率(p = 0.2),完全缓解率 (p = 0.19), 和无进展生存率 (p = 0.3)上没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距。但是桥接治疗与显著较差的总生存率 (p= 0.001) 以及淋巴瘤特异性生存率相关 (p = 0.019)。淋巴瘤死亡率 (33.1% vs. 13.0%) 以及治疗相关死亡率(TRM)(6.9% vs. 1.5%) 都是桥接组更高 (p <0.001)。
结论:
接受桥接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具有较差的基线情况,并且在axi-cel回输后,淋巴瘤特异性生存以及总生存都比未做桥接治疗的患者要差。这种较差的临床结局,一方面提示桥接治疗也许可以分辨出在生物学特性上有所不同的淋巴瘤亚组,另一方面,或许提示桥接治疗改变了宿主免疫或肿瘤微环境,从而影响到了CAR-T治疗的效果。不管有没有做桥接治疗,我们所分析的患者群中有7%因疾病进展或死亡未能接受axi-cel 的治疗。有必要通过前瞻性的研究来确定在各种桥接治疗的方法中,是否有哪个可以改善axi-cel治疗后的结局,以及是否桥接治疗应该仅限于那些在CAR-T细胞制备期间急需控制疾病进展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