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龙城,夏意阑珊。 这天,我跟随我的导师张巧花教授出门诊,我们接诊了一位三十出头的青年男子,他身材结实,面色却略显苍白。 “张主任,我是慕名而来啊。你看我,为什么脖子这里有肿物,但是不痛呢?”他声音洪亮,眉头间明显锁着几丝忧虑。 “你请坐,和我们说说你哪里不舒服吧。”张主任和蔼地说道。 他坐下来,向我们讲述起他的病情来。他是来自邻市的一名工人,身体一直很好,平时连感冒都很少找他的麻烦。可是今年六月初,他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左颈部有一枚花生米粒大小的肿物,不疼也不痒,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后来,右侧颈部也出现了同样的肿物,并且还伴有间断发热,家人也发现他的脸色有些苍白,于是,他去当地的医院就诊,做了彩超显示双侧颈部多枚淋巴结肿大,抽血化验的结果报告白细胞高达88×10^9/L,而我们正常人的白细胞是在4×10^9/L到10×10^9/L之间。血小板计数40×10^9/L,远低于正常值(100-300)×10^9/L的范围。当地医院的大夫建议他赶紧来省城找张主任以明确病情。 他急切地讲着,言语间透露出焦虑。张主任示意他放松:“不要着急,先让我们来为你做一个体格检查。”导师熟练地手法和和蔼的态度让他放松了不少,我看到他的眉头在渐渐舒展。我也配合导师帮他检查,同时,我的脑海里在思考:他得的会是什么病呢?这样高的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结肿大,但患者的脾脏并未出现增大。是慢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是慢粒(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我正想着,体格检查结束了,张主任面带从容的微笑对他说:“不要着急,我们为你做一个系统的检查,你要相信,疾病只怕有勇气的人!”看着导师胸有成竹的样子,他的眼神里也燃起了希望,而我更是急切地想知道导师为他下的诊断和将要怎样为他做治疗。 他去办理住院,这时导师给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我考虑,我思索着,青年患者,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间断发热,白细胞增高,但是不伴有脾大,这会是什么病呢? 我们将他收进了病房,并且马上安排了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等一系列的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张主任给我们讲授:这是一种起源于淋巴母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比较少见。肿瘤细胞可累及骨髓和外周血,也可主要表现为淋巴结或结外器官受累。晚期可出现广泛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并可广泛转移到全身各处,病变以结及结外肿块为主。他现在的高白细胞状态时一个不良的预后因素,因为过多的白细胞会导致细胞淤滞,造成病人呼吸窘迫,同时发生溶瘤综合症的可能性也很大。在治疗方案上我们选择标准的BFM-90方案,目前先用地塞米松预处理。” 听了导师的讲解,我们茅塞顿开。接下来,就要为这名患者安排系统的化疗了。然而,就在我们的治疗按计划进行着的时候,新的情况又出现了。 患者的肝功能回报:ALT440U/L(正常值0-40U/L)这意味着肝功能受损非常严重。这是怎么回事呢?患者没有得过肝炎,初次治疗就不能使用化疗药,怎么办呢?我们急忙请兄弟科室的大夫来会诊,进行了保肝治疗,肝功能转氨酶还是在升高,同时白细胞也还在继续增高,这让我们有点着慌,下一步的治疗该如何进行呢?这时,张主任果断地做出指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肝功能的损害可能是由于患者淋巴瘤疾病本身的肿瘤细胞浸润导致。因此,要开始化疗,同时,予以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张主任同患者及家属也进行了详细而充分的沟通,将肝功能不正常的原因、治疗的抉择以及化疗的副作用等向他们娓娓道来,我看到患者和家属在频频点头,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都表示理解并同意。我在心里暗暗佩服,主任真的不仅是医疗专家,更是心理治疗的高手啊! 但是,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心里还有些疑惑。接下来的每一步治疗,我们都小心翼翼,生怕患者再出现什么闪失。三天过后,我们急切地复查了肝功能,当我们看到检查结果的时候,简直是欣喜若狂,患者的肝功能在逐渐恢复,白细胞计数也在下降!但是我们心里的石头还不能完全落地,密切地检测肝功能和白细胞的变化。经过一个周期的治疗之后,患者的骨髓象回报未见异常,彩超检查提示肿大的淋巴结也全部消退了,而白细胞和肝功能等血液学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样的情况从医学角度而言已达完全缓解!如果这时候给我们画一条心情曲线的话,那一定是一路走高的趋势!事实证明,导师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患者的第一场战役宣告胜利!这场经历让我感觉到医学真的是一门神奇的科学,而在这场战役中,我的导师就是那位手握金刚钻的胆大艺高人。现在,患者虽然还在规范化的治疗过程中,但神色、状态已和正常人别无二致了,活泼、开朗的他现在和我们已经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还给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很多故事,每天看到他快乐的面庞,我们的心里都暖阳高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