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28
- 您的身份
- 病友
- 就诊医院
- 协和医院
- 病理报告
- 滤泡性淋巴瘤1-2级
- 目前状态
- 康复0-1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您的身份病友
病理报告滤泡性淋巴瘤1-2级
就诊医院协和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0-1年
最后登录2022-6-4
|
本帖最后由 xuguangqin 于 2019-7-4 11:46 编辑
5月2日晚上,我在外头遛弯。想活动活动关节,来回抡了一下胳膊,这时感觉左肩似有筋骨扭动,摸上去有一个肿块,竟有乒乓球大小,扁圆的,可活动。右肩并没有,我意识到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一时有点心乱无措。在我半生中,除了感冒闹肚子,没得过大病。左肩这个肿块的出现,明显不是普通的病征。我想到癌的可能。
回想春节前后,左肩也过类似筋骨扭动的感觉,还以为缺少锻炼,关节不灵活所致。这么算起来,我知觉到这个肿块的存在已经有三四个月了。至于它的生成和长大,应该有更长的时间吧。
5月7日一大早,我走进朝阳医院门诊大厅。因为久不进医院,以为还是排大长队在窗口挂号,没想到都改观了,全部在自助机上操作。咨询台指导我挂耳鼻喉科。当天无号,而且显示屏上根本没有任何一日可挂的号,我只得打道回府。
同事告知,现在看病都是网上挂号了,而且也没有若干年前所谓“合同医院”的限制了。
我马上通过手机挂号平台,查询距离较近的医院号源。最后挂了中日友好医院的耳鼻喉科(有头颈肿瘤这个项目)的门诊号,主任医师冯云,挂号费80元,支付宝支付。之所以选这家医院,首先是因为它第二天有号,第二是因为它的距离也不算太远。
5月8日一早,来到中日友好医院,进挂号大厅的自助机上取了挂号条。取号时切记插入医保卡,这样,原挂号费80元可退还40元。如果插入身份证取号,就会被当作全自费处理,不会退40元了。
到耳鼻喉科诊区,还需要在机器上扫码报到,这样才能候诊,喇叭会依序喊名字。就诊的人有几十个,候诊区有椅子坐。一个六十多岁左右的老太太正和服务台护士吵嘴。她因为不清楚是否喊过自己名字,到服务台问询,结果护士话语中带有训诫的意味,意思指老太太光顾着聊天不听广播,这位老太太不爱听了,一顿数落,护士反倒不作声了。
冯云大夫是一号诊台。这是一个大屋子,有好几位大夫在接诊。
冯大夫简直忙得很,他一会儿起身到对过检查室,一会儿又回来向诊台边的患者嘴里喷药,同时还不时应对围在边上的其他患者或家属。
轮到我的时候,冯大夫简单问询了病况,摸了摸肿块大小,说是淋巴肿大,太大了,需要手术。随后开了内镜检查单,检查费150元。我到收费处交完费,再回到冯大夫处。
冯大夫给我嘴里、鼻孔里,都喷了好些药,可能是起麻醉作用的。这时他又忙别的患者。过了一定时间,他把一个内窥镜伸进我鼻腔查看有没有病变,以判断是否引起淋巴肿大的原因。没有病变。我以为他还要查喉咙,结果没查,我心想,你刚才往我喉咙喷那么些药做啥。
冯大夫开了两张检查单,一是颈部彩超,一是颈部增强CT。因为增强CT这一项检查已经排队到六月份了,要等二十多天才能做,我没法等,回头找冯大夫,又改成了普通CT。普通CT是190元,彩超120元。两项检查都预约到两天后。
5月10日下午,我按预约时间又来到中日友好医院,做颈部CT检查和彩超检查。
CT很快做完,彩超则费了一些周折。彩超室11号机的大夫对我左肩淋巴肿块查看了很大一晌,不能确定病况,说像囊肿,又说不像。后来大夫把我引到主任室。主任给我检查后,两人交流了一会儿,建议我做一个穿刺检查,才好确诊。我知道病况复杂,同意大夫建议。
当天的彩超报告单所见:“左颈后部可见多个低声淋巴结,较大者约4.8×2.8cm”。“超声印象”写道:“甲状腺右叶囊实性结节,考虑良性。左颈后部多发淋巴结肿大,需除外淋巴瘤,建议超声造影及CNB。”
11号彩超机的大夫又把我领到彩超科室的值班窗口。值班窗口的大夫开据了一个专家号,让我去一楼西侧挂号厅取挂号条。这个不能在自助机上操作,只能在人工窗口领,付费300元。拿到挂号条,回到原处,值班大夫开了5月16日穿刺的单子和相关的验血单。
到收费处排队,实付款1100多。然后到抽血室抽血。
5月13日,取到CT检查报告和验血单。
CT所见:“颈部多发小淋巴结影,左侧锁骨上见约39×33毫米软组织肿块。”诊断说:“左侧锁骨上区肿块,增大淋巴结?建议进一步检查。”
验血报告有好几项不合格。中性粒细胞总数6.8,正常值上限6.3。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1.8,正常值上限75。淋巴细胞百分数13.2,正常值下限20。
5月16日下午,如约到中日友好医院彩超室做穿刺。整个过程很顺利,侧卧,先注射麻药,然后穿刺,“抽吸细胞学涂片4张,组织一瓶,基因一瓶”。没有明显疼痛感。
随后,我手持检测单和穿刺物质送病理科。病理检测费2900元,自付1060元。
5月25日下午,病理检测报告出炉。细胞学,分子学,都比较专业,我看不太明白,也不知道为何目的而测,看到说“无基因突变”这样的字眼,自认为就是没癌变,心情还是挺放松的。但报告中又建议做免疫组化十三项,搞得我疑疑惑惑。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检测,是需要患者抽血还是再穿刺一回。
5月29日上午,我又挂到了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冯云大夫的号,把做过的各项检查检验报告单给他看。冯大夫说这是淋巴瘤,需手术。在本院手术大约等两周左右的时间。至于病理报告上建议进一步做免疫组化十三项,他说没多大必要。我问有没有可能是其他部位有病灶扩散引起的,如果是,单切掉肩部肿瘤岂不是不能根治吗?冯大夫说那就需要做PET CT才能诊断。
我略有犹豫地自作决定,打算做免疫组化十三项的检测,我认为,病理科的建议肯定是有道理的。冯大夫见我坚持,让我直接找病理科。原来,做这项检测不需要额外抽血或者穿刺什么的,用上次穿刺后的切片即可。
这样,我就在病理科开了单,交了费,申请做免疫组化十三项,一周后取结果。
在等待免疫组化结果的时间里,5月31日单位体检,我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血液指标也都正常了,与十多天前中日友好医院的检测有不小出入。我不知道体检的可靠性有多少。
6月4日,免疫组化十三项的报告出来了,判定我这个淋巴肿块是滤泡性淋巴瘤1级。但报告中补充了一句,说因为检测材料有限,请结合患者其他症状来确诊。
查百度,这种病进展慢,治疗容易见效,但不易除根。
我打算换到协和医院再看看,同事也都推荐。
我挂到6月6日上午血液内科周道斌大夫的特需号。周大夫重点看了免疫组化的检测单,让我在一个小床上平躺,以手摁压了肚腹大腿根等处。问我发展快不快,我说从五一发现到现在一个多月,肿块有增大的感觉。我说这话是我确实的感觉,甚至感觉有胀感,但是不是心理原因作怪,我其实也有点说不好。周大夫说,如果真是滤泡性淋巴瘤,不应该这么快增大,不应以月论,以年论还差不多。我觉得他的话有道理。
周大夫建议我到中日友好医院借切片重新做一遍检测,同时开了PET CT的检查单,这项检查是全身性的,医保部分自动扣除外,自费部分交了7000多元。到窗口预约,PET CT的检查定在6月18日下午一点。
随后,到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借切片。还以为可以现取,谁知还要预约,让下周一取。病理科嘱我取切片时带一千块钱压金。
6日10日,从中日友好医院取出切片,直奔协和。可是并不能直接向协和病理科送检,需先挂号才行,但当天无号了。问护士台,说下午五点后可在自助机上挂第二天的号,挂号费0元,这个号是不能通过手机app来挂的。
在门诊大厅等到五点多,幸运拿到号。
6月11日上午,来到协和医院四楼病理科。我原先想把中日的检查项目都做一遍,大夫说细胞学项目只有特需专家才能做,费用800,她可以写条介绍我上八楼。我解释说,只为了进一步确诊,如果细胞学一项不那么关键的话就不做这项了。于是,好心的大夫还给我三个切片,留下了十五个切片,只做免疫组化。在自助机交费,共240,自己实付72元。大约五至七天后可以取结果。
6月18日中午十二点半到协和做PET CT检查。按检查前的要求,准备了一瓶水和两盒纯牛奶。在注射室注药后,喝水,上机器检查前喝掉两盒纯牛奶,排尿。检查时间有十几分钟,第二天下午三点后可以拿报告。
6月19日下午,从协和医院取回PET CT报告。除了左肩淋巴瘤,未发现其他部位有明确症状。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也出来了,是“滤泡性淋巴瘤2级”,而中日友好医院的检测结果是1级。协和医院没有图像报告,只有几行文字,这一点显得有点简单,不知为什么。
我预先挂了6月20日(周四上午)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张薇大夫的号。我看过张薇大夫的视频,是个非常专业的大夫,而且我认为她还应该是站在科研前端的学者,所以我有很大的信赖感。不巧的是,张大夫因为临时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接诊日期延后到6月22日(周六上午)。
这里我有一个小失误。因为日期的变动,我不知道挂号手续该如何调整,预先特意到医院门诊二层护士台咨询过,告知我不用做任何事情,既然张大夫的助手通知你22日,届时直接来就诊就行了。
可22日我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发现其他患者都有报到、排号,而我的旧号不行。推门问张薇大夫,张大夫问我,没退号吗?那只好排到最后再看了。
我没有就医经验,一直没弄明白当初该如何变更挂号手续。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系统上无法显示我的当天就诊信息,张薇大夫不能在系统上给我写诊断报告,也不能开单子。张大夫看了我的各项检查,认为我可以单做放疗即可。张大夫很有专业气质,态度温雅,话语得当,切中要点。她对中日友好医院病理报告中的“细胞学”、“分子学”等项目,认为没必要做。因为免疫组化报告的结论中有“由于检测材料有限”的不十分确定字眼,张大夫认为如果结论有误,单独放疗的治疗方案就太轻了,将来如果复发演变成B大泡会很严重。不过考虑到协和的复测认同,她也说应该问题不大。她手写了一份诊断报告,建议我下一步到放疗科就诊。另外,她还建议我做一项骨穿检查,说和放疗的安排不冲突。
6月25日,就诊于协和医院放疗科胡克大夫。交放疗定位费用2700多元,建大病历,填写医保特病申请单,到老楼放疗科预约定位日期,并将所有前期检查材料留下。
6月28日上午,在协和医院老楼放疗科做定位。大夫告知等电话通知。
7月3日,协和医院的放疗科来电话,我以为是通知放疗安排,却不是,是向我要PET CT报告,我回答已留在医院,随后对方说找到了。我问大约等多长时间能安排化疗,说大约等一个月。
我从发现淋巴肿块,挂号、就诊、预约、检查、等结果,再挂号、就诊、预约、检查、等结果,一轮又一轮,到现在两个月了,还要再等一个月才能放疗。没料到这么漫长,这超出我的预料,但现在病患多,就医难,现状就这样。这么长的时间,扩散的可能有没有?如果真有发展快的,怕是要加重了。
自从做了穿刺后,我确实常感觉到这个肿块的存在,发胀发紧,问过张薇大夫,说穿刺后会不一样。但愿肿块慢点长吧。
另一方面,我又有点乐观,一直在犹豫骨穿还做不做,毕竟我这算早期,尚无明显外部症状,每天还能走路十来公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