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看很有意思,专家们为了剂量调整的EPOCH-R方案怼起来了,Dunleavy vs Casan,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分歧到底在哪里。
1)初步的感觉是Dunleavy的研究非常有意义,对于单纯的“MYC基因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即所谓“single-hit”(单纯打击)淋巴瘤,目前我们确实不知道是否应该用比R-CHOP更强的方案,比如剂量调整的EPOCH-R。从这项研究结果来看,剂量调整的EPOCH-R不仅对“double-hit”(双重打击)效果很好,而且对“single-hit”(单纯打击)效果也很好,生存曲线非常好看;
2)但是,正如Casan所指出的,仔细一看,入组的患者中约一半的病理从组织形态学上不符合弥漫大B,而是属于“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范畴。而WHO分类系统2016年修订版中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不管是双重打击也好,不是双重打击也好,原先的名称是“介于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不能分型的淋巴瘤”,这类淋巴瘤从形态学上兼具两者的特点,总的来说用R-CHOP方案治疗效果不佳,所以用剂量调整的EPOCH-R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这不代表存在MYC重排的真正的(bona fide)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也是如此,而这类淋巴瘤在弥漫大B大约占到5%-14%;
3)所以,Dunleavy的报告中,特别是其标题上的一点点的不严谨,被Casan抓住了。Casan认为,根据英国的一项小样本的研究,双重打击淋巴瘤在R-CHOP-14或R-CHOP-21治疗下结局并不是很差,而剂量调整的EPOCH-R方案毒性很大,对于那些组织形态学符合弥漫大B,而存在单纯的MYC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是不是应该采用强化方案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Dunleavy的研究成果不能作为可靠的依据;
4)Dunleavy的反驳则有一点恼羞成怒的感觉:你说的我的样本数小,可是这只是一项II期研究啊,样本数符合常规,而你举的那个例子样本数比我的还少呢;我们并没有断言剂量调整的EPOCH-R方案应该成为标准治疗方案,只是说R-CHOP对于这一类淋巴瘤效果不佳,如果你认为选择强化方案需要谨慎,那好,那我们就严谨到底,先做个前瞻性的试验,在双重打击淋巴瘤上用R-CHOP方案,看看到底行不行;
5)最后,这些争论给我们带来的提示就是:到目前为止,在具有MYC重排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上,到底应该用R-CHOP,还是剂量调整的EPOCH-R还存在争议;对于双重打击淋巴瘤,剂量调整的EPOCH-R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尽管仍然缺乏高级别证据;对于MYC单独打击的淋巴瘤,如果形态学上更接近于伯基特淋巴瘤,比如说细胞中等大,存在“星空现象”,Ki67达到90%以上,或许剂量调整的EPOCH-R也应该是首选;但是如果在形态学上更接近于弥漫大B,只是通过FISH发现存在MYC重排,而且从分期、体能状态、LDH值等方面(aaIPI)上不属于高危患者,似乎R-CHOP是一个更为稳妥和合理的选择,毕竟,对于整个弥漫大B群体来说,已经完成的III期试验(CALGB-50303)确实未能证实剂量调整的EPOCH-R比R-CHOP更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