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其它类型的淋巴瘤,一般做完FISH就打住了,甚至很多时候连FISH都不用做。但是对于慢淋,我们已经习惯于刨根问底,因为,少做一项,真有可能会死人,不信的话你听我继续说。
首先还是回到TP53基因这个问题上。虽然说慢淋中最常见的TP53异常是一条染色体缺失(17p-),另一条染色体上的TP53发生突变,但是极少数时候患者没有17p-,只有TP53突变,而这种异常靠FISH查不出来,只能通过基因测序才知道,如果不做,那么就不知道这位患者不能从免疫化疗中获益,倘若冒冒失失的就上了化疗,那么就真的有可能缩短而不是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
ATM基因也是类似情况,不过没有这么严重,只是对化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影响,这里就不细说了。
另一个要测序的基因是NOTCH1基因,这个基因的突变,对慢淋患者来说也是坏消息,比如说,Trisomy 12原本是一项中性的预后因素,然而在有Trisomy 12这项异常的慢淋患者中大约有20%-30%存在NOTCH1突变,结果中危的标签因此被换成了高危,你说悲催不悲催?NOTCH1突变之所以不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这样的慢淋细胞通常CD20的表达更弱,对美罗华不敏感(如果有条件,尽量试试Obinutuzumab);第二,高频率的NOTCH1突变往往意味着IGHV是非突变型,这种类型的慢淋,总体上预后就不好。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原本以为不太重要、可做可不做的检查,那就是IGHV基因的测序。即使在医疗条件和技术很好的美国,我看到的一份文献说,只有不到10%的慢淋患者做过这项检查,而在中国,指南上的要求是,如果医院有条件的话建议做一下。现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我相信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做这项检查的慢淋患者一定会越来越多,因为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有意义,这种意义,甚至不亚于17p-/TP53的检测。
为什么IGHV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可以根据其突变的状态,把看上去似乎一样的慢淋患者分为两类,第一类的IGHV是没有发生过体细胞高频突变的,我们将其叫做是unmutated或者说是保持了germline状态的,IGHV基因还是“原生态”,还是父母给你的那个样子,而第二类的IGHV是突变型的,即mutated,其定义是经过测序发现与”原生态”的区别超过2%。这样划分的意义在于:第一类慢淋,最初那个变坏的B细胞相对来说更加naive,没有在生发中心经过抗原刺激,表面受体更灵敏,细胞本身更活跃,基因组相对来说不稳定,容易发生各种突变;第二类慢淋,最初的那个变坏的B细胞是经过了生发中心的,相对来说更加“老成”,增殖能力差,惰性强,基因组稳定,所以,疾病进展往往十分缓慢。
如果不做IGHV的检测,或许也可以通过临床表现来猜一下。IGHV未突变型,更倾向于侵犯淋巴结,并形成大肿块,因为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更多,呆在淋巴结里就不出来,而IGHV突变型的慢淋细胞喜欢在外周血和骨髓里游荡。从治疗上来说,当然是外周血和骨髓中的肿瘤细胞更容易对付,淋巴结本身的微环境经常会给肿瘤细胞提供很强的保护。
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查一下IGHV吧,下面就会说到到IGHV的状态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什么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