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淋巴瘤的化疗是怎么回事? 淋巴瘤的化疗就是应用化学药物来治疗淋巴瘤,也就是通过一定途径,如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口服接受某种或几种含有特殊化学成分的药物以杀灭或抑制人体内的淋巴瘤细胞从而使淋巴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淋巴瘤所致的临床症状缓解,延长病人生命,达到治疗的目的。 药物治疗肿瘤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使用化学方法合成或从其它物质中提取出化学药物治疗肿瘤,则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1942年,氮芥被成功地用于淋巴瘤的治疗,从而成为近代肿瘤化疗的起点并促进了烷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此后,又相继发现了大量的抗肿瘤药物,如抗代谢药物、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及抗肿瘤植物药物等。肿瘤化疗也从应用单一药物发展到几种药物的联合治疗,使化疗成为临床肿瘤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部分淋巴瘤病人单用化疗便有治愈的可能。不过,目前化疗还存有对淋巴瘤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毒性较大等缺点。 104.抗肿瘤化疗药分哪几类?淋巴瘤常用化疗药物有哪些? 根据对淋巴瘤细胞周期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作用,可将化学治疗药物分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两大类,如氨甲蝶呤、阿糖胞苷和长春新碱等均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氮芥、阿霉素和强的松等均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化疗药物根据来源、化学结构及作用特点,又可分为烷化剂、抗代谢类、生物碱、抗生素及激素等几类。 治疗淋巴瘤常用的化疗药物有: (1) 烷化剂类:常用的有环磷酰胺、氮芥和苯丁酸氮芥等。 (2) 抗代谢类:常用的有氨甲蝶呤、阿糖胞苷、足叶乙甙(VP-16)等。 (3) 生物碱类:常用的有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等。 (4) 抗生素类:常用的有阿霉素、表阿霉素、争光霉素等。 (5) 激素类:常用的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甲基强地松龙、地塞米松等。 (6) 其它:顺铂、甲基苄肼、盐酸米托蒽醌等。 105.淋巴瘤化疗药物的作用与细胞周期有什么关系? 无论是正常细胞还是淋巴瘤细胞,其增殖的过程大致都是按照“一分为二”的模式进行的,即一个分裂为两个,两个分裂为四个,四个分裂为八个……以此类推。细胞从一次分裂后开始直到下一次分裂的终末这段期间,称为“细胞周期”。细胞在增殖周期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按其规律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G1期(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前期)、S期(脱氧核糖核酸合成期)、G2期(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有一部分细胞处于休止期(G0期),但在一定情况下它可转入增殖状态。不同类的化疗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部位不一样。现有的化疗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谓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它能杀伤增殖周期中各期的瘤细胞,选择性不高,有的对休止期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主要包括烷化剂类药物及抗肿瘤的抗生素类药物。另一类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这类药物仅作用于某一时期,如阿糖胞苷作用于S期,长春新碱作用于M期。这类药物主要包括抗代谢类及影响有丝分裂的一些生物碱,对休止期瘤细胞无杀伤作用。 根据不同药物对淋巴瘤细胞周期的不同作用,可设计出多种顺序常规用药、联合用药的方案,以便争取化疗最有效地杀灭淋巴瘤细胞,最少地损伤正常细胞,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106.淋巴瘤的化疗方案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化学治疗方案主要是依据细胞增殖周期理论制定的。将作用于不同细胞增殖周期的药物有机地联合起来应用,则可以在同一个疗程中,更多、更有效地杀灭淋巴瘤细胞,或者用某种药物将原来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淋巴瘤细胞阻滞于同以阶段。在这种药物作用终止后,被阻滞的细胞便同时进入下一阶段,这时便可以利用淋巴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周期时间上的差异,用另一种药物选择性地杀伤更多的淋巴瘤细胞。此外,采用联合化疗方案还可以避免因长期单用某一药物而产生的耐药性。 疗程和间歇期日程是根据药物作用力和毒性大小来设定的。多数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细胞的选择性低,对正常组织也有较高的毒性,特别是联合化疗,使用药物较集中,剂量又大,因此,每一个疗程的持续时间不能太长。对于剂量小且毒性小者,给药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由于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有杀伤作用,因此每个疗程完毕后应该有一段间歇期,以便正常细胞有充分的时间获得再生和补充。 107.淋巴瘤化疗时药物的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在治疗淋巴瘤时,医生常常将两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如果这时所得到的疗效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化疗药物的疗效有所提高,即称为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如果两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所得疗效为这两种化疗药物疗效之和,就称之为相加作用;如果两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所得疗效比两种化疗药物疗效之和还大,则称之为协同作用。由于动物实验或临床治疗时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所以只有在所得疗效结果差异较大时,才能明确获得了协同作用,否则一般笼统称为增效作用。有时候,两种药物使用的具体时间不同也可影响疗效,过多与用药时肿瘤细胞所处细胞周期时相不同有关。如动物实验时发现,卡氮芥与环磷酰胺同时使用时疗效相加。先用卡氮芥,接着用环磷酰胺,可得到协同作用,疗效增加约100倍;先用环磷酰胺,再用卡氮芥,虽亦呈协同作用,但疗效不及100倍;若间隔2小时,不论先用哪一种药物,其协同作用的疗效下降约10倍。再如使用长春新碱后8~24小时加用氨甲蝶呤,疗效增加,尤以间隔12小时疗效最好。所以淋巴瘤病人接受化疗方案时,应遵照化疗方案要求用药,以取得最佳疗效。 108.淋巴瘤病人化疗时药物的拮抗作用是怎么回事? 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如果将两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所得到的疗效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化疗药物的疗效还低,就称为化疗药物出现了拮抗作用。有时这种拮抗作用与两种药物使用的先后顺序有密切关系,临床上不应忽视。如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都发现:氨甲蝶呤与氟尿嘧啶对淋巴瘤疗效都较好,似可同时选用,但实际上这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可使疗效稍减低,其实际疗效比单用一种药的疗效还低;如在先用氟尿嘧啶0.5~1小时后再用氨甲蝶呤,则呈拮抗作用,疗效明显减低。又如在先用长春新碱6~24小时后再用环磷酰胺,则可以出现增效作用;而先用环磷酰胺,再加长春新碱,即可出现拮抗作用,明显减效。这种用药上的时间因素对拮抗作用的发生应引起警惕,在淋巴瘤病人接受化疗时切勿不按联合化疗方案随心所欲用药,以避免可能发生的拮抗作用。 109.淋巴瘤病人化疗时为什么要几种药物联合应用? 淋巴瘤病人进行化疗时,医生在1个化疗疗程中常将数种化疗药物同时或先后联合起来应用,这就是所谓联合化疗。与在1个疗程中仅使用1种药物的单一用药相比,联合用药具有以下优越性: (1) 发挥协同作用。联合应用不同作用原理的药物,分别作用于增殖周期的不同阶段或作用于不同代谢途径,可以提高杀灭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2) 减少耐药性。长期、反复使用同一药物是导致淋巴瘤细胞耐药(对化疗药物具有抵抗力)的因素之一,联合用药去除了该因素,从而可以减少耐药细胞株产生的可能性。 (3) 预防脑转移。大多数化疗药物不能进入脑内,因而无法起到预防治疗淋巴瘤脑转移的作用。联合化疗中的一些药物可到达脑内,则可弥补许多药物在这方面的缺陷,减少淋巴瘤颅内转移或复发的可能性。 (4) 减少毒副作用。联合用药可以减少相互的毒性而不减低抗肿瘤作用,药物的毒性应尽可能不相重叠,在作用相同的药物中,选用其中毒性最小的。 (5) 提高治疗效果。给药的顺序和疗程可按照细胞增殖周期原理,使淋巴瘤细胞同步化,提高另一种对其敏感的药物的疗效,以达到更多地杀伤肿瘤细胞,并给正常细胞以恢复的机会。如在淋巴瘤常用化疗方案中,一般主张先用足够剂量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以杀伤大量的各期增殖细胞和部分非增殖周期(G0期)细胞,并使大量G0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然后用大量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杀灭进入周期的增殖细胞,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经过一段休息时间,重复上述治疗方案,常能达到缓解或控制淋巴瘤的目的。对临床上发展很快的淋巴瘤,大量淋巴瘤细胞处于增殖状态,宜先采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一种或几种药物联合使用,从不同环节上抑制和杀伤敏感的淋巴瘤细胞,使淋巴瘤停止发展,增殖细胞受到较大杀伤后,再用大剂量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消灭周期中的其它淋巴瘤细胞及G0期淋巴瘤细胞。这样进行几次,其中间隔以短暂的休息期,可能会收到较佳的效果。 110.淋巴瘤病人常用的化疗方案有哪些? 淋巴瘤病人的化疗分为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和维持治疗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治疗在用药剂量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淋巴瘤病人的化疗方案还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 霍奇金病的化疗方案 1单药化疗方案:氮芥,完全缓解率20%,总有效率61%;环磷酰胺,完全缓解20%,总有效率59%;长春新碱,完全缓解率36%,总有效率58%;氮烯脒胺,完全缓解率5%,总有效率56%;阿霉素,完全缓解率6%,总有效率36%;鬼臼乙叉甙,总有效率61%;甲基苄肼,有效率57%。 2联合化疗方案:Ⅰ、Ⅱ期病人淋巴结直径超过5厘米和纵隔淋巴瘤均需先化疗后放疗。Ⅰ、Ⅱ期病人淋巴瘤病理为淋巴细胞消减型者放疗后也需化疗。Ⅱb、Ⅲ、Ⅳ期病人均需先化疗。 方案1(MOPP或COPP方案):为经典方案,即氮芥(M)或环磷酰胺(C)+长春新碱(0)+甲基苄肼(P)+强的松(P),完全缓解率80%以上,总有效率为95%左右,5年生存率为65%;在MOPP方案的基础上加入第五种药物,如加博莱霉素成B-MOPP方案;加VP-16成E-MOPP方案等,可提高5年生存率及完全缓解率。 方案2(ABVD方案):即阿霉素(A)+博莱霉素(B)+长春新碱(V)+氮烯脒胺(D),ABVD方案完全缓解率为62%,与MOPP方案无交叉耐药。近年推荐将MOPP与ABVD二方案交替应用,疗效较佳。 (2) 非霍奇金病的化疗方案 1单药化疗方案:氮芥,完全缓解率40%,有效率为45%~60%,疗效不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的完全缓解率为57%~58%,有效率为60%~70%;长春新碱,完全缓解率为25%~27%,有效率为40%~70%;亚硝脲类完全缓解率为13%,有效率23%~32%;博莱霉素(BLM),完全缓解率15%,总有效率23%~59%;阿霉素完全缓解率为15%,总有效率40%~50%。 2联合化疗方案:非霍奇金病低度恶性Ⅱb、Ⅲ、Ⅳ期以化疗为主,选用多药联合方案,特别是初治病人,尽力争取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再给予放疗巩固疗效,还要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以防止和减少远期毒性或骨髓抑制。 方案1(COP方案):即环磷酰胺(C)+长春新碱(0)+强的松(P),完全缓解率为39%~50%。 方案2(CAOP方案):即方案1加入阿霉素(A),完全缓解率为67%。 方案3(M-BACOD方案):即氨甲蝶呤(M)+争光霉素(B)+阿糖胞苷(A)+环磷酰胺(C)+长春新碱(0)+地塞米松(D),完全缓解率达80%。 虽然中、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病恶性程度高,但对化疗也较敏感,采用多药联用的强烈化疗,且交替应用对骨髓毒性高低不同的药物,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初治失败的和复发率较高的病例生存期短,常需要更积极、更强烈的化疗,宜采用大剂量的多药联用方案,常用药物有异磷酰胺、阿糖胞苷、氨甲蝶呤、鬼臼乙叉甙及卡铂等。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可给氨甲蝶呤10毫克或阿糖胞苷100毫克鞘内注射,每周1次,可给3~5次。 这些方案由于药物组成的不同和剂量的不同,其治疗强度和毒副作用不同。通常根据淋巴瘤的分型、恶性程度及病人个体的耐受能力,尽量选择最强大的治疗方案,再在治疗中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适当调整。 111.淋巴瘤病人的联合化疗以1年进行几个疗程为宜? 目前,治疗淋巴瘤有多种联合化疗方案,各种方案的疗程持续时间不等。各种方案的每个疗程所需相隔的时间不同,是因为不同方案所选药物不同、治疗效果不同和不用病人的机体状况对化疗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化疗究竟以1年进行几个疗程为宜,不能一概而论。进行化疗时,化疗药物既杀灭或抑制淋巴瘤细胞,也对机体正常组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伤作用,尤其是可严重抑制生长旺盛的造血系统----骨髓造血干细胞。因此,每个疗程的化疗完毕后至少需要3周以上的间歇期,以便使正常细胞有充分时间获得恢复。但是,在化疗间歇期淋巴瘤细胞也可以得到增殖的机会,故两个疗程之间的间歇期不宜过长,一般1~2周为宜。当淋巴瘤没有完全消失时,在机体能够耐受的条件下,应积极进行化疗,通常每年至少应化疗4个疗程。如果作为经放、化疗的巩固化疗,应积极化疗2年以上,其后则以中药及免疫治疗为主,间断给予定期的巩固化疗。 112.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大剂量给药还是小剂量给药好? 对于淋巴瘤病人化疗所使用的同一种药物来说,大剂量给药较小剂量给药为好。这是因为: (1) 某些化疗药物小剂量与大剂量对淋巴瘤细胞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小剂量对淋巴瘤细胞只起延缓生长的作用,且这种作用通常是可逆的;剂量增大时,方可杀死淋巴瘤细胞,并且这种杀伤作用随药物剂量的增大而增强。长春新碱、丝裂霉素、争光霉素等化疗药物都有此特点。 (2) 对于许多化疗药物,如氨甲蝶呤、氟尿嘧啶、更生霉素等,所用药物总量相同时,间断大剂量给药方案往往较每天小剂量给药对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特别是对骨髓的毒性、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明显为小。 鉴于以上两点,近年来一般均采用间歇大剂量给药方案治疗淋巴瘤,而每天小剂量给药方案已被淘汰。不过应当说明的是,任何药物所选用的大剂量都不能超过规定的最大剂量范围,否则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以氨甲蝶呤为例,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剂量较常规剂量增大时,可以使荷瘤动物生存时间延长,但到一定剂量后若再增大剂量,反使荷瘤动物生存时间缩短。这类辩证法的给药规律应在临床治疗时予以重视。身体状况很衰竭或耐受能力差的淋巴瘤病人,所能耐受的化疗剂量范围往往较一般病人为低,所给药物剂量应相应减少。 113.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出现耐药性是怎么回事? 淋巴瘤病人化疗时出现耐药性是指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细胞起不到抑制或杀灭的作用,即化疗药物对淋巴瘤的治疗失效。化疗的耐药性分为以下两种: (1) 自然耐药性:指淋巴瘤细胞原本就对药物有耐药性,化疗药物的疗效欠佳或无效。 (2) 获得性耐药性: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淋巴瘤细胞对以往有效的药物变得耐受,从而使药物失效。产生获得性耐药性的原因是淋巴瘤细胞在治疗后发生突变,淋巴瘤细胞生长周期、代谢途径、对药物的反应发生了改变;反复化疗后淋巴瘤病人的免疫系统被抑制,各种免疫功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