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163|回复: 1

[医学前沿]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与EB病毒相关的淋巴瘤概述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176

主题

4678

帖子

7653

家园豆

您的身份
家属
病理报告
霍混合细胞型
目前状态
康复10-20年
最后登录
2024-9-5

一生平安家人平安

发表于 2014-1-19 12: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EB病毒(EBV)是人类疱疹病毒家族中的一员,于1964年首先从伯基特淋巴瘤(BL)中被分离出来。EBV感染率极高,据估计全世界90%以上的成年人均感染过。


EBV在儿童中原发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然而在成年人或者青少年中,它与大约三分之一自限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有关。EBV基因编码6种核抗原、3种潜伏细胞膜蛋白和2种编码的小RNA(EBERKEBER2),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灵敏性较高,故目前多采用该方法评估EBV感染阳性率。


EBV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某些类型的B细胞淋巴瘤、T细胞/NK细胞淋巴瘤密切相关。EBV潜伏感染的基因表达产物对淋巴瘤的发生起到了启动和(或)促进作用,并为EBV相关淋巴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文章主要介绍2008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与EBV相关的淋巴瘤。


1 EBV与霍奇金淋巴瘤(HL)


2008年版WHO分类中HL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NLPHL)和cHL两大类,后者又分为4个亚型:混合细胞型(MC)、结节硬化型(NS)、富于淋巴细胞型(LR)及淋巴细胞消减型(LD)。


EBV与HL的相关性早已被证实。目前认为EBV与NLPHL无关,而与cHL关系密切,且4个亚型中EBV感染率差异很大,MCHL和LDHL感染率较高,分别为75%和95%,主要见于老年人和艾滋病病毒(HIV)+患者。


相比之下,NSHL感染率则较低,为30%,而LRHL感染率几乎为零,有趣的是恰恰后两种cHL预后较好。研究表明,有IM病史和血清学EBV滴度高的患者发生HL的风险比普通人高4~6倍且EBV+患者通常预后较差。EBV+和EBV-患者治疗方案相同,大多数患者可长期缓解。然而少数EBV+患者易复发,预后差,致死率大于15%。


2 EBV与B细胞淋巴瘤


2.1 BL


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为生发中心(GC)起源。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亚型。


其中,地方性BL主要见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儿童,下颌是其主要受累部位,EBV感染率几乎为100%;散发性BL可见于世界各地,儿童和年轻人均可罹患,EBV检出率为15%~20%;免疫缺陷相关性BL常与HIV感染有关,主要见于发达国家,EBV检出率为30%~40%。


EBV+和EBV-患者的治疗均很有效,然而目前没有采用针对EBV的特异性治疗。高强度、短周期、有/无CD20单克隆抗体的联合化疗方案可使85%的年轻患者达到缓解,但代价是产生了骨髓抑制毒性。


2.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DLBCL是最常见的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0%~40%。2008年版WHO分类中DLBCL还包括具有特殊临床和病理特点的4个亚组和8个亚型,其中多种类型与EBV相关。


2.2.1 老年人EBV+DLBCL


老年人EBV+ DLBCL是EBV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变呈侵袭性,主要见于无明显免疫缺陷的50岁以上老年人,中位年龄为70~75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及B症状,胃、肺、皮肤、胰腺等结外组织也可被侵犯。


镜下表现为异常的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并常伴有明显的凝固性坏死,也可见到CD30+的Hodgkin Reed-Stermberg(HRS)样巨细胞,因此有时需与HL鉴别。


EBV+是DLBCL预后不良的1个指标,但是目前治疗方案尚无差别。由于患者大多超过70岁,往往无法耐受化疗,因此针对EBV潜伏抗原的治疗可为的治疗。


2.2.2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DLBCL(PCNS-DLBCL)


PCNS-DL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在脑或眼部。HIV+免疫功能低下的PCNS-DLBCL患者,常有EBV的感染,EBV+和EBV-的PCNS-DLBCL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别,但前者患者均为男性,免疫表型多为非GC来源%通常情况下,PCNS-DLBCL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为20%-30%,而HIV+且合并EBV感染者则生存期更短。


目前,PCNS-DLBCL大多采用可以跨越血脑屏障的药物(如高剂量的甲氨蝶呤和阿胞糖苷)化疗,联合全脑放疗的巩固治疗。同时利妥昔单抗的使用可提高生存率。


2.2.3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YG)


LYG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破坏性EBV驱动的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LPD),主要侵及肺,还可累及皮肤、肾、肝、中枢神经系统等结外部位。


大多数患者可能均有一个EBV持续感染的病程。镜下常见许多非典型的EBV+B细胞,背景常常混杂多种细胞成分。LYG根据EBV+B细胞的数量分为3级(一级:<5个/高倍视野(HPF),二级:5~20个/HPF,三级:>20个/HPF)。


其预后主要取决于EBV感染B细胞的数量。坏死较常见,其程度与分级呈正相关。需要注意的是坏死组织较多时,RNA的保存欠佳,EBER检测EBV的结果可能不可靠,需加做其他的检测。


总体来说LYG预后差,然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研究确立的使用干扰素治疗低级别LYG,采用调整剂量的R-CHOP方案治疗高级别LYG的方法,可能患者来。


2.2.4 慢性炎性反应相关的DLBCL


慢性炎性反应相关的DLBCL常有慢性感染病史,最具代表性的是脓胸相关淋巴瘤(PAL),70%~100%的PAL与EBV感染有关。据报道,PAL主要见于日本,常侵犯体腔,有显著的性别倾向,男女发病比为12.3:1,患者常表现为胸背痛、咳嗽等。


在原发感染后,潜伏期为10~64年,通常胸腔可见巨大占位(>10cm),这有助于PAL和原发渗漏性淋巴瘤(PEL)的鉴另炉]。PAL的5年生存率仅为21%~26%。


2.2.5 PEL


PEL是一罕见类型的DLBCL,无实质肿块,常发生于艾滋病等免疫抑制的患者,年轻人或中年人多见,主要侵犯体腔,如心包腔、胸腔、腹腔等,大多数有EBV感染。


在大多数HIV+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8(HHV-8)和EBV常一并被检出。PEL还可见于无免疫缺陷的患者,老年人多见,主要与HHV-8感染有关,且EBV常为阴性。


研究表明,HHV-8可能是PEL的驱动因素,而EBV可能仅起到辅因子的作用。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总体生存率低,中位生存期<6个月,预后差。


2.2.6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


PBL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经常发生于HIV+的免疫抑制患者及无免疫缺陷的老年人,多见于口腔,大多数EBV阳性。根据其形态特点、免疫化学标记和临床表现,可与普通型DLBCL相鉴别。


EBV相关的DLBCL亚型多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肿瘤细胞形态学上多具有浆细胞分化特点,呈非GC免疫表型,CDM可阳性,阴性时常表达CDS和CDU8,一般预后均较差,生存时短。


3 成熟T/NK细胞淋巴瘤


T/NK细胞淋巴瘤发病具有明显地域差异,亚洲国家较欧美发病率明显高,可达25%~30%,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预后更差。


3.1 EBV相关的LPD(儿童)


3.1.1 种痘水疱样淋巴瘤


种痘水疱样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EBV+克隆性皮肤T-LPD,多见于亚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拉丁美洲,主要见于儿童,也可见于青年人。以头面部和上肢皮肤的爆发性丘疹水疱为特征。该病采用化疗或放疗联合化疗,有效率为30%。但是预后较差,2年生存率为36%,主要死因是败血症、肝衰竭。


3.1.2 儿童系统性EBV+T-LPD


儿童系统性EBV+T-LPD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以EBV+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为特征。该病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常见于亚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发生于原发EBV急性感染或者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的NK/T细胞淋巴瘤。


有CAEBV病史的儿童系统性EBV+T-LPD主要表达CD4,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然而,原发EBV急性感染的儿童系统性EBV+T-LPD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多器官衰竭,快者可于数周或数天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仅为7.1个月。


3.2 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


AITL是一种以全身性疾病为特征的T细胞淋巴瘤,占所有T-LPD的15%~20%,,主要见于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同有伴有自身免疫疾病。


AITL起源于滤泡中心辅助T细胞,并伴有滤泡树突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瘤细胞共表达CD4、PD1、CXCL13,同时表达滤泡中心细胞标记CD10和bcl-6,大多数可检出EBER阳性细胞,但经双染证实阳性细胞为B免疫母细胞,而肿瘤性T细胞多为EBV-。


患者常有一定程度的免疫缺陷,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治疗方案,由于频繁复发和高频率的机会性感染,经典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效果不佳。


最近研究报道,由于B细胞在AITL免疫失调机制中所起作用,联合采用针对EBV+B细胞的靶向治疗(如利妥昔单抗、抗CDH单抗)可能会有好的疗效。


3.3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发生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主要发生在男性,男女比例为2:1,中位发病年龄为53岁。


形态学中常见坏死并以血管壁破坏为特点,几乎90%以上病例都有EBV感染。其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如鼻咽和鼻窦腔,也可发生在皮肤、胃肠道和睾丸等其他结外器官。


发生在鼻部的淋巴瘤,病变局限,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并有一些独特的基因型和表型特征,如NK细胞标志物CD56和细胞毒颗粒蛋白的表达及没有T细胞受体基因的重排等。


放疗或联合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结果比较理想,60%~87%的患者有效,5年生存率为40%~78%,但是复发率也很高,为17%~77%。另外,有研究表明扩大野放疗可以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和期存率。


鼻外NK/T细胞淋巴瘤多表现为侵袭性,大多数患者出现B症状。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效果不好,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为4.3个月。


3.4 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


通常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人,平均年龄为39岁,与EBV感染关系密切,没有性别倾向。临床表现呈爆发式进程,病情恶劣者几个星期内死亡。


这种淋巴瘤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有许多相似之处,如EBV相关、亚洲多发等,但前者75%病例共表达CD16,后者CD16多为阴性,因此可以相区别。


大多数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可发现克隆性EBV,因而认为EBV是该病的病因,但机制未明。本病罕见,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对治疗产生耐药性,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58d。


值得一提的是,NK细胞淋巴瘤几乎都与EBV感染有关,但2008年版WHO分类中的慢性NK细胞LPD则与EBV关系不大。


另外,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中EBV的感染仅偶见报道,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4 结语


EBV与多种类型的淋巴瘤有关,虽然EBV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它在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同时还与预后有一定关系,故常规淋巴瘤诊断及上述类型淋巴瘤鉴别诊断中加做EBER检测十分重要。



转自医脉通
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让这件事变得很难。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5

主题

788

帖子

1411

家园豆

Lymphoma Fuck off

您的身份
病友
病理报告
霍结节硬化型
就诊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目前状态
治疗中
最后登录
2014-10-26

博学多才一生平安家人平安

发表于 2014-1-19 20: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病理会诊:专家看切片
EBV检查 和 EBER 都检查了 。
都是负的 。
   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感染
Most people are so ungrateful to be alive。But I won't. Never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同样的经历 使我们与你感同深受!

这里是病友帮病友一起度过难关的精神家园!

工作室 媒体报道


© Copyright 2011-2021. 荷小朵(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0048145号-5
京卫[2015]第035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110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5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