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1112
- 就诊医院
- 复旦肿瘤医院
- 目前状态
- 康复10-20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9 次
资深病友
就诊医院复旦肿瘤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10-20年
最后登录2024-11-24
|
图(从左至右,从上至下)A~F 患儿淋巴结病理活检。A.淋巴结结构:病变弥漫分布,呈“斑驳样”改变(即深蓝色小淋巴细胞背景中可见小点状淡染区域)。B.大细胞形态。C.小血管增生。D.CD20 表达。E.CD30 表达。F.大量EBER阳性细胞。图G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D30染色。图H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CD20染色。
在容易误诊为淋巴瘤的淋巴组织病变中,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的误诊频率非常高,应该引起病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是指从发病到淋巴结活检,时间在1个月内的淋巴结T区增生性病变。
病例特点 患儿男性,2岁3个月,接种甲肝疫苗40天后出现发烧,最高达40℃,持续1个月,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右颌下淋巴结生长迅速,开始约1~2 cm,1~2天内突然增至5~6 cm。白细胞 (WBC) 1.5×109 /L。临床怀疑为淋巴瘤,遂取颌下淋巴结活检。
镜下形态:(右颌下)淋巴结结构不清,未见明显淋巴滤泡,部分淋巴窦可见。病变弥漫分布,低倍镜下有“斑驳样”改变(图A)。病变由大量淋巴细胞组成,主要是中~大细胞,胞浆较丰富,粉染,核圆形和椭圆形,多数有明显核仁,部分细胞有1个中位核仁,部分细胞有1~3个核仁,靠近核膜。大细胞形态类似于免疫母细胞或活化淋巴样母细胞(图B),核分裂较多。小血管增多,部分血管内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图C)。间质和基质很少。
免疫表型:CD20、CD30中~大细胞阳性,散在及灶状分布,阳性信号强弱不等,个别细胞阴性(图D,图E);CD3和CD7小细胞和少数中等细胞阳性,呈弥漫分布;颗粒酶B(Granzyme B)少数中小细胞阳性;活化素受体样激酶-1(ALK-1)阴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阴性;Ki-67弥漫阳性。
EB病毒编码RNA(EBER)原位杂交:大量细胞阳性,>300 /HPF,大中小细胞均有(图F)。
病理诊断 (右颌下)淋巴结以T区增生为主的淋巴组织增生,细胞生长非常活跃,伴EB病毒感染,病变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之淋巴结改变。
随访 诊断后1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9个月后,各项检查指标正常。患儿体质较差,容易感冒,腿部肌肉萎缩,行走困难。
点评 此病例在部分医院被诊断为淋巴瘤,部分医院诊断为增生。由于仅根据形态学难以辨别疾病性质,容易造成误诊。
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误诊原因
原因一 :T区增生引起淋巴结结构破坏假象
淋巴瘤病理诊断中的一条基本标准是淋巴结结构破坏。通常在形态学上确定淋巴结结构是根据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和髓质分界清楚,存在能够辨认的淋巴滤泡和淋巴窦。这些结构在正常的淋巴结或伴有滤泡的反应性B细胞增生病变中容易辨认。但在T区增生病变中,因为常常出现滤泡间区和副皮质区扩大增宽,固有滤泡被推挤变形、缩小、失去活跃的生发中心,甚至见不到淋巴滤泡,容易被判断为结构破坏。
原因二:大细胞增多
T区增生时,除了小血管增多和中小淋巴细胞增多外,经常会出现大细胞。其形态像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有时甚至会出现霍奇金样的大细胞。这些大细胞在不同病例中多少不一,比较多的时候,特别是成堆、成片的时候,极易误判为瘤细胞。
原因三:核分裂多
T区增生病变中,常常容易见到核分裂。
在临床病理工作中遇到类似病例时,应提高警惕,考虑到急性T区增生的可能性,但首先需要排除淋巴瘤。
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特别是儿童和年轻人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常常起病急伴有高热和淋巴结肿大,T区增宽,不同亚型中瘤细胞多少不同,并且CD30阳性。这些现象类似于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但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常常CD30成片强阳性(图G),阳性细胞可在淋巴窦内生长或围绕血管生长,没有明显强、中、弱和阴性表达谱。细胞不表达CD20,可表达ALK、上皮膜抗原(EMA)、T细胞和细胞毒性抗原。
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中有时可能出现霍奇金样细胞,需要与霍奇金淋巴瘤鉴别。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往往起病急,高热、淋巴结肿大、压痛。大细胞CD20和CD30出现强、中、弱表达和阴性,不表达CD15。EBER如果阳性,在大中小细胞中均出现。
CD30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图H)
二者都是B细胞病变并表达CD30。不同的是,急性T区增生为急性病史;形态是活化淋巴样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CD20和CD30有强、中、弱阳性和阴性,而非弥漫阳性;CD3阳性细胞明显比CD20阳性多;可呈λ/κ多克隆表型;可能查出病毒。
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的病因
急性T区增生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包括各种各样的病毒,其中最多见的是EB病毒,由它引起急性EB病毒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他的病因包括接种后淋巴组织增生以及抗精神病的中西药物诱发。
当这些病因引起的组织反应较轻时,即大细胞比较少时,误诊成淋巴瘤的可能性比较小。随着组织反应明显,大细胞增多,误诊成淋巴瘤的可能性也增大。
如果我们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知道了T区增生的特点,我们就会提高警惕,通过进一步的工作就可能减少甚至避免误诊。
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的特点
病史
这些病例常常起病急,高热、淋巴结肿大。病史都很短,在10天至半个月,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可有疫苗接种史或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史。白细胞在正常低限或低于正常,抗生素治疗无效。
淋巴结形态
T区扩大,没有滤泡或滤泡不大、不活跃,活化淋巴样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增生,浆母细胞和浆样细胞增多,形成细胞分化谱。这些细胞数量多少不一,当数量很多时会酷似淋巴瘤。整个病变很“新鲜”,也就是以细胞成分为主,没有明显纤维间质和基质。
小血管增生
高内皮细胞,致使管腔呈花瓣样,腔内可见中到大的活化母细胞。
CD20和CD30表达
活化淋巴样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表达CD20和CD30,常常有强、中、弱表达,还有阴性细胞,提示这些细胞处于分化的不同阶段,这正是正常细胞的表现,而不是肿瘤的特点。CD30阳性细胞常常不成片,不像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广泛强阳性。由于这些CD30阳性细胞也表达CD20,所以不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另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常常不表达CD30。这样,这两个最可能的淋巴瘤基本可以排除。
多克隆
在有些病例中如果检测为λ/κ多克隆,可以进一步支持诊断。
病毒检测
由于病毒感染在我国很多,常常是EB病毒引起(也可以是其他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等)。如果EBER原位杂交有较多大、中、小细胞阳性(一定要有大细胞阳性才能排除潜伏感染),对于诊断很有帮助。
血清学
病毒抗体阳性可见于部分病例。
虽然淋巴组织病变非常复杂,容易产生误诊,但是只要我们深入研究淋巴组织的正常分化、转化和反应过程,找出其规律和特点,我们就可能减少误诊,甚至避免误诊。
急性T区增生性病变只是容易误诊的淋巴组织病变中的一种,还有很多疑难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