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 by 淋巴刘
http://www.dxy.cn/bbs/topic/10552854
一下文章发表于2007年,我觉得是比较全面和通俗的关于滤泡性淋巴瘤的介绍。
概述:
1832年Thomas Hodgkin首先对淋巴瘤进行描述,后来这一疾病被命名为霍奇金病(霍奇金淋巴瘤)。直到1950年加拿大的Vera Peters医生才报道了应用放射线成功地治疗了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以外的淋巴瘤被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有30多个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侵袭性淋巴瘤和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进展比较快,而惰性淋巴瘤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多为进展期病变,常表现为缓解与复发反反复复,但生存期比较长。在WHO分类方案中,惰性淋巴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包括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脾边缘区淋巴瘤)。关于滤泡性淋巴瘤的第一次描述见于1925年,是目前西方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类型,约占全部惰性淋巴瘤的50-70%。惰性淋巴瘤可以发生转型,成为侵袭性的淋巴瘤。
传统的观点认为滤泡性淋巴瘤是不能治愈的。并且人们观察到,对于一些惰性淋巴瘤患者,在诊断后并不立即给予治疗,与那些立即就进行治疗的患者相比,两者的生存情况是一样的。基于上述情况,许多临床医生接受了“观察等待”的治疗策略:新诊断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如果没有治疗的指征,暂不给予治疗,直到疾病或症状进展[1]。
最近利妥昔单抗和氟达拉滨等新药的出现,使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出现了改观,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获得了明显的提高。利妥昔单抗在滤泡性淋巴瘤诱导治疗或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引人注目。另外放射免疫治疗也能有效的延长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目前正在III期临床与美罗华进行比较。氟达拉滨也可以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目前,初治、需要治疗的进展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其标准治疗已经由过去的单纯化疗转变为化疗和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治疗。 惰性淋巴瘤疗效的不断提高及其治愈可能性的探讨:
M.D. Anderson进行的一系列试验性研究代表了惰性淋巴瘤治疗的进步,这些研究中应用的治疗方案包括1972-1982年应用的CHOP-Bleo、1982-1988年应用的CHOP-Bleo加干扰素维持治疗、1988-1992年应用的ATT方案(CHOP-Bleo、ESHAP、 NOPP)加干扰素维持治疗、1992-1997年的ATT方案和FND方案加干扰素维持治疗方案、1997-2002年进行的FND联合美罗华(FND-R)或FND和美罗华序贯(FND→R)的治疗方案[2]。生存曲线显示,在这30年间IV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有逐渐的提高,比如70年代应用的CHOP-Bleo方案,其5年总生存率大约是65%,而目前应用的FND+R方案,其5年预期的总生存率高达90%。上述在总生存方面取得的进步不仅限于M.D. Anderson治疗的患者,SWOG在1974-2004年间滤泡性淋巴瘤中进行的两个试验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比如70年代应用的CHOP方案取得了69%的4年总生存率,而在1998年到2000年间,应用CHOP方案之后给与单抗(利妥昔或131I-tositumomab),其4年总生存率高达91%。当然,患者的总生存可能会受到解救治疗方案的影响,因此无失败生存可以更准确的显示一线治疗在患者生存方面的优势。正如在总生存方面观察到的一样,在M.D. Anderson进行的上述5个临床研究显示出患者在无失败生存方面有逐渐的提高,其中以FND+R方案的疗效最好。
M.D. Anderson对采用CHOP-Bleo, CHOP-Bleo→IFN和ATT→IFN三种方案进行治疗的患者随访15年以上,在治疗后的前8年,每种方案的无失败生存曲线均显示出比较陡的斜率,之后达到一个平台,这表明IV的惰性淋巴瘤具有潜在治愈的可能,而滤泡淋巴瘤对化疗是敏感的,它们从理论上讲是应该能够治愈的。当然,在临床上这可能需要8年或更多的时间才能相对确定一个患者是否已经治愈。
回顾文献,第一个提示惰性淋巴瘤可以治愈的资料来源于M.D. Anderson对84例早期滤泡性淋巴瘤的分析。其中大多数的患者接受了CO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方案化疗和放疗。无事件生存曲线在治疗的前8年一直保持比较陡的斜率,在治疗的8年以后,出现了平台,只有一个患者在治疗后的13年出现复发。虽然在这项分析中仅包括早期病例,这一生存曲线斜率的变化第一次表明惰性淋巴瘤是一个潜在可治愈的疾病[3]。当然,在惰性淋巴瘤中观察到的偶尔的晚期复发是否就表明本病不能治愈,对此还需要重新考虑。惰性淋巴瘤的晚期复发既有可能是原来淋巴瘤的复发,也有可能是第二原发的淋巴瘤。
基于目前M.D. Anderson以及其他学者进行的研究,IV期的惰性淋巴瘤似乎是一个可以治愈的疾病,在治疗后的前8年不断复发,随口进入一个平台,无失败生存在40%左右。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本病的疗效也越来越好,使滤泡性淋巴瘤的自然病程得以改变,治愈应该是可能的。 新诊断的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从治疗的角度考虑,滤泡性淋巴瘤分为非大包块、局限期病变(Ann Arbor分期的I–II期)和系统性/进展期病变(Ann Arbor分期的II期伴腹部大包块、III/IV期病变)。局限期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约占全部患者的15%-30%,治疗主要是局部放疗,可以联合或不联合化疗;而II期伴腹部大包块以及III./IV的滤泡性淋巴瘤,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初始治疗还是复发后的治疗,NCCN都建议患者参加临床试验,这表明对于滤泡性淋巴瘤目前还缺乏一致的治疗意见。
关于进展期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首先,对于一些滤泡性淋巴瘤,主张“观察等待”的治疗策略,但是目前对此还有争议。另外,关于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试验因为在治疗指征方面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所以在解释和比较这些临床试验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就是近年关于淋巴瘤的分类方案不断调整,单抗、核苷酸类似物、放射免疫治疗不断用于临床并成为一线治疗,这使得在解读原来的临床试验结果时需要特别的注意。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在选择初始治疗的时候,需要考虑几个重要因素。首先,需要评估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以此来确定治疗希望达到的结果,比如缓解、无进展时间、生存等。其次,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态和预期寿命,以确定其是否适合治疗。第三,除了FLIPI中的因素以外,还可以评估其他几个预后的指标,包括beta2-MG的水平、细胞增殖标记Ki-67的表达以及Bcl-2/IgH阳性的细胞,另外注意大包块往往预后不良,骨髓侵犯的范围也常和预后相关,比如放射免疫治疗的研究显示骨髓浸润范围大的患者往往治疗相关的毒性增加。此外在治疗中也需要考虑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病变侵犯的范围和疾病转化的危险。当然,在作出治疗决定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选择。
进展期低度恶性滤泡淋巴瘤的初始治疗选择包括:观察等待、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等。在2006年,NCCN指南第一次将放射免疫治疗放入滤泡性淋巴瘤的一线治疗选择之中。对于进展期低度恶性淋巴瘤,不同治疗方案之间其临床结果差异很大,比如,观察等待的治疗策略和利妥昔单抗治疗,与其他强烈的治疗方案相比,治疗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死亡率均比较低,但是这些治疗方案的缓解率也比较低。总体上,权衡治疗的利弊,新的治疗方案,包括利妥昔单药化疗以及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放射免疫治疗等,在缓解率、治疗相关并发症和缓解持续时间方面更具有优势。
2006年,Friedberg等报道了NLCS (National Lymphocare Study)的一个分析结果。NLCS调查了在美国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初始治疗情况[4],是此方面美国的第一个前瞻性观察研究,评估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初诊临床表现、预后、治疗和临床结果。在评估的1493例患者中,有51%的患者接受了利妥昔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有19%的患者采取了观察等待的资料策略,另有13%的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药治疗。这一数字在不同的医学中心之间变化不大。最常用的利妥昔联合化疗方案是R-CHOP。
1、利妥昔单药治疗的研究:
在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利妥昔单药也有非常诱人的缓解率,其缓解期长,治疗相关的毒性低。Colombat等评价了49例初治、低肿瘤负荷患者利妥昔单药治疗的情况,其中大多数患者为FLIPI低危(占45%)或中危患者(占41%)[5]。利妥昔单抗每周用药一次,每次375mg/m2,连续用药4次,其总缓解率是80%(完全缓解率是49%,部分缓解率是31%),经过5年随访,总生存率是94%,无进展生存是28%。这一研究取得的5年总生存率高于既往接受传统方案化疗的FLIPI低危和中危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表明利妥昔单抗实际上对患者的疾病产生了一定作用。
2、利妥昔与化疗的联合:
基于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突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利妥昔单抗与许多化疗联合用于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包括CHOP、CVP、FND等,这些方案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总反应率将近100%。
FND方案是惰性淋巴瘤治疗的一个里程碑。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资料显示,在51例复发的惰性淋巴瘤患者中,FND方案可以获得47%的完全缓解率和47%的部分缓解率,表明在复发的患者中本方案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6]。进而在49例新诊断的惰性淋巴瘤患者中将本方案作为一线治疗进行评价,患者可以取得80%的完全缓解率和18%的部分缓解率。在治疗的第3、6、12个月时,分子缓解率分别是57%、74%和65%。而CHOP方案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则很少取得分子水平的完全缓解[7]。
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与FND方案中的氟达拉滨具有协同作用,在FND方案中加入利妥昔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但是FND与利妥昔联合用药和序贯用药到底哪个疗效更好?这可以通过M.D. Anderson的一系列研究得出结论:IV期的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随机接受利妥昔单抗与FND方案的联合用药(FND-R)或是FND方案与利妥昔单抗的序贯用药(FND→R),定期进行PCR检测以评估分子水平的治疗反应。结果显示,FND-R组患者无论是在治疗后的6个月时还是12个月时,其分子缓解率均高于FND→R组患者(6个月时:89%vs60%,p<0.01;12个月时:89%vs68%,p=0.01)。三年无失败生存率在FND-R组患者是76%,而FND→R患者则为60%。两个方案在无失败生存方面的区别,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更为明显:接受FND-R方案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其无事件生存率是84%,而FND→R组患者仅为59%[8]。上述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FND-R方案的疗效要优于FND→R方案。
3、利妥昔维持治疗的研究:
3.1单纯化疗后的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利妥昔单抗在滤泡性淋巴瘤诱导治疗中诱人的疗效,使得人们开始研究其在维持治疗中的意义。ECOG的E1496研究比较了低度恶性淋巴瘤CVP方案诱导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与观察之间的区别[9],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相似,但是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方面更具有优势(维持组4年的无进展生存为56%,而观察组则为33%)。需要注意的是,目前CVP方案很少单独用于滤性淋巴瘤的诱导治疗,所以对于这个试验中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益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免疫化疗后的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目前大多数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初始接受利妥昔与化疗联合的所谓免疫化疗,所以人们进一步评价了利妥昔免疫化疗诱导治疗后再采用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意义。Ghielmini的研究显示,对标准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有反应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375mg/m2,每两周一次共四个周期的维持治疗与没有维持治疗(11.8个月)相比可以明显地延长患者的平均无事件生存时间(23.2个月)[10]。更长的维持治疗(每6个月输注4次,连续2年)也可以获得类似的疗效,患者平均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是31.3个月,而没有维持治疗的患者是7.4个月[11]。但是,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和复发后再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两者相比,患者的获益似乎是相近的,目前正在进行的RESORT III期临床试验试图确定上述哪个治疗策略对患者来说能获得更好的疗效[12],在这个研究中初治的肿瘤负荷低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首先接受标准的利妥昔单抗诱导治疗,取得CR或PR的患者随机的接受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375mg/m2,每12周一个剂量),或在疾病进展后再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与以前的维持治疗的临床试验相比,这两组患者只要不出现耐药(定义为6个月时没有取得CR或PR,或无进站时间短于6个月)就一直接受利妥昔单抗的治疗。还有目前正在进行的PRIMA (Primary Rituximab and Maintenance)研究旨在评估那些对初始利妥昔联合化疗(CVP、CHOP、FCM、MCP)的标准治疗有反应的高肿瘤负荷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每2周一个剂量,持续两年)的意义[13],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或许可以指导我们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