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1112
- 就诊医院
- 复旦肿瘤医院
- 目前状态
- 康复10-20年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9 次
资深病友
就诊医院复旦肿瘤医院
目前状态康复10-20年
最后登录2024-11-24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研究中心 李志铭 姜文奇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汇聚了全世界临床肿瘤学研究精英,被公认为全球最重要的肿瘤学术会议。今年6月,我们参加了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46届ASCO年会,现将会上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治的部分进展与大家分享。
澳洲研究
地尼白介素利于CTCL持续缓解
·地尼白介素-2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延长2倍余
本届ASCO年会报告了澳大利亚三项关于地尼白介素-2(denileukin diftitox,DD)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CTCL)的Ⅲ期临床试验。数据表明,DD似乎可以提高CTCL患者持续缓解率,接受DD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显著延长。
这些研究纳入复发或耐药的Ⅰa~Ⅲ期CTCL患者(198例此前未应用DD)。DD剂量为9μg /kg 或18 μg/kg, 连续5天静脉给药,每21天为1个周期,最长用至8个周期。
研究者杜维克(Duvic)等此次带来的分析数据包括263例DD治疗患者和44例安慰剂治疗患者。DD组的中位DOR约为安慰剂组的3倍(277天对81天,P<0.0001)。药物相关的免疫抑制、累积性毒性和骨髓毒性发生率低。安慰剂组总有效率为16%,9 μg/kg及 18 μg/kg DD组分别为31%和41%, 再次接受DD治疗组则为28%,CD25阴性组为31%。
波兰研究
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快速滴注安全性好
·对于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从第2个周期开始利妥昔单抗快速滴注,安全性等同于标准滴注
来自波兰的一项非随机探索性研究对利妥昔单抗快速滴注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该研究纳入了125例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0例,B细胞淋巴瘤(BL)6例,滤泡性淋巴瘤(FL)22例, 边缘区淋巴瘤(MZL)11例,套细胞淋巴瘤(MCL)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2例。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相关方案治疗,82例接受R-CHOP方案,22例接受R-CVP方案,14例接受BFM样方案,5例接受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2例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按照标准方法给予患者首次利妥昔单抗治疗,随后根据临床医师判断,123例患者接受快速滴注(共528次)或标准速度滴注。
利妥昔单抗快速滴注的中位治疗次数为5次,中位滴注时间为111分钟。在123例患者中,首次利妥昔单抗治疗使8例患者出现轻度输液反应,但在随后的快速滴注中均未再出现输液反应。在所有528次快速滴注治疗中,11例患者出现14次(2.7%)1级或2级输液反应,包括高血压、低血压、焦虑、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后续标准速度滴注均未再发生输液反应。快速或标准滴注(P=0.306)、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有无B症状或大肿块对输液反应的发生并无显著影响。
研究者经过1年随访,认为从第2个周期开始利妥昔单抗快速滴注,其安全性与利妥昔单抗标准滴注相同,有希望常规用于临床。
美国研究
侵犯骨髓DLBCL多并存高危因素
·存在骨髓侵犯的DLBCL患者常具有高危因素,预防性鞘注对中枢复发的预防作用仍难肯定
一项美国M. D. 安德森(Anderson)癌症中心的研究评价了侵犯骨髓的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情况和预后。
研究共纳入121例患者,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4%的患者为低危,16.5%为中低危,37%为中高危,40%为高危。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类方案治疗,52%的患者接受了预防性鞘内注射。
对生存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5年。有45例患者复发,中位至复发时间为3.1年。5年总生存(OS)率为51%,OS率与IPI相关(P=0.02),46%的高危患者出现肿瘤相关死亡。10例患者出现中枢复发,其中5例接受过预防性鞘注。所有中枢复发的患者在初诊时均有乳酸脱氢酶(LDH)增高,且为中高危(50%)和高危(50%)IPI。10例中枢复发患者有9例死亡。高危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预防鞘注,中枢复发率无显著差异(10%和16%,P=0.4)。
研究者认为,存在骨髓侵犯的DLBCL患者常具有高危因素,IPI中高危和高危、LDH升高者常出现中枢复发。预防性鞘注对中枢复发的预防作用仍不明确,应探索预防中枢复发的新方法。
美国研究
一线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完全缓解率高
·对初治的惰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患者,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有很好的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
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另一项Ⅱ期临床研究评价了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对惰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
该研究对Ⅲ/Ⅳ期初治患者给予来那度胺(20 mg/d,第1~21天)联合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1天)治疗,每28天1周期,最多治疗6个周期。
截至报告时,有30例患者完成治疗, 28例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86%,65%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14%为完全缓解不确定(CRu),7%达部分缓解(PR),4例(14%)疾病稳定(SD)。该方案对FL患者疗效显著,几乎所有患者获得CR(94%)。在14.1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里,1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3/4级毒性反应包括皮疹(6例)、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肌痛(4例)、神经病变(1例)、感染(1例)、疲乏(1例)、血栓(1例)。2例患者分别因3级皮疹和动脉血栓在第1个周期中撤出试验。
中国研究
初治高危DLBCL:利妥昔单抗维持延长DFS
·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延长初治高危DLBCL患者无病生存期,但不改善总生存
值得欣慰的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一项研究也在会上进行了壁报交流。
夏忠军副教授等纳入预后不良的初治DLBCL和Ⅲ级FL患者,在R-CHOP或R- EPOCH 治疗后,给予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或观察。
该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包括44例DLBCL和6例Ⅲ级FL高危(IPI 3~5或有巨大包块)患者。所有患者均在6~8个周期R-CHOP或R- EPOCH ±侵犯野放疗后获CR或CRu。21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29例患者接受观察。
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组2年无病生存(DFS)率和OS率分别为93.3% 和93.8%,而观察组则分别为69.4% 和 87.7%,维持治疗组DFS较观察组显著延长(P=0.046),但两组OS无显著差异(P=0.519)。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主要毒副反应为1~2级血液学毒性,3~4级血液学毒性少见(3.9%)。 |
|